APP下载

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实践对中西部地区的启示

2016-08-02张挨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西部普通高中科目

张挨平

摘 要上海、浙江率先启动的全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实践已对学校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中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在即将全面推行的高考改革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它们必须进行教学转型、深度调整、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只有统筹教育资源、打造教学特色、加强职业指导、服务本土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本文以上海市高考改革为着眼点,以中西部地区县域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旨在为这些学校应对高考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高考改革 西部山区 县域普通高中 影响策略

中西部地区县域普通高中是中国教育领域的弱势成员,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受城市名校生源竞争的影响,其发展步履艰难。在即将全面推行的高考综合改革实践中,它们面临着比城市名校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必须立足实际、主动应对,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一、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的方案要略及意图分析

1.考试科目调整及分值变化

以往的课程设置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学校统一实施,文理分科教学不能满足高校各专业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未能考虑学生的个性需要。为切实保障学生的选课自主权、推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次改革不分文理科,并对考试科目进行调整。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每门都为150分,以原始得分记入总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实行合格性考试(分为合格或不合格)和等级性考试,考生在完成全部科目合格性考试的前提下,自主“6选3”作为选考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赋分区间为40~70分,分为5等11级,相邻级差为3分。

按考生人数比例进行等级赋分,相对缩小了成绩之间的区分度,平衡了学生因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而导致的成绩差距,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尊重。“课程越是‘个人选择的,就越显现出‘个性,他们个人的潜能就越能释放出来。”[1]

2.考试组织形式的变化

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全市(省)统一组织进行。外语可考两次,选择成绩较好的一次计入总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分散于高中三年内,随教随考随清。分散考试使学生的负担得以分解,压力有所减缓,是克服“一考定终身”弊端的有益尝试。

3.录取体制变化和科目要求

高考成绩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成绩合成,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依据总分按照“专业+学校”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自主招生院校依据高考成绩和自主考核成绩,参照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选拔学生;高职录取只计算语文、数学、外语总成绩,其他学科由学校自主测试、自主录取;高校提前公布本校各大类(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最多不超过三门,考生满足其中任何一门就符合报考条件;未公布要求的高校在报考时没有科目限制。

原来文理两类的“套餐式”选择改变为跨文理的“自助餐”式选择,考生和高校之间的双向选择权得到了尊重。这种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体制,为不同特长的考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成才路径。

二、改革的影响

改革凸显了“选择性教育”的理念,推进人才选拔朝着综合性的方向转变,在教学组织形式、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能力建设等方面引起了连锁反应。

1.课程实施和常规管理面临挑战

自主选科和分层、分类教学使课程实施难度加大,师资配备、场所安排、时间分配方面的冲突导致排课困难;学生对同一学科的多个教师有比较、有好恶,学校往往不能满足学生对优质师资的需求;有的科目一年两考,缩短了教学周期,相对加重了教师负担;走班制使学生对教学班级缺少归属感,师生沟通和个别化指导不易落实。总之,考试结构的最终平衡性和教学过程不平衡性的矛盾使课程实施和常规管理面临挑战。

2.“差异教学”成为教学组织形式的常态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2]改革后外语可以考两次,一部分学生必然要提前考外语,所以在高一、高二时必须加大外语学习力度;另一部分考生的外语放在最后一次考,因而要求按照正常进度安排学习,所以高中阶段的“分层教学”首先在外语学科中体现出来。对同一学科来说,作为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还是作为选考科目,其教学要求截然不同,学校必须开设选考班和学考班实行“分类教学”。“差异教学”的目的在于“从差异出发达到缩小差异”[3]。

3.教学资源配置的结构性不平衡加剧

允许学生自主选科,必然出现各个选考科目人数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满足学生需求,学校必须开足、开全选修课程,将“6选3”科目分为“选考班”和“学考班”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导致教学资源的结构性短缺,表现为设备不足、场所紧张、师资短缺、水平偏低;对于录取生源处于中下水平的学校,人文社科类教师和自然科学类教师的需求量失衡,教学人员相对过剩和相对短缺的局面并存。东部发达地区学校或重点名校因为规模大、人员多、设备先进,专业老师齐全,资源调配容易;相反,中西部山区县域普通高中解决起来则比较困难,在开设选修课时往往面临尴尬局面。

4.学科地位分化明显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在录取中所占权重最大、区分度最高,在所有学科中居于核心地位,学校的课时分配、师资安排、硬件配置将向这些学科倾斜;不同专业类别和不同层次的高校(如“985”院校、“211”院校、一类二类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对外语成绩的要求亦不同,外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外语对升学的否决性作用加大,因而重要性和关注度提高,这种效应甚至会向初中、小学传导;语言学科偏重于课外阅读的考察,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自主阅读和口语表达,多年来忽视语文学科的局面逐步扭转;有的科目(如物理)在招生中专业口径宽、就业前景广,被大部分院校和专业列为选考科目,其学科地位显著提升;有的科目(如思想政治)由于技术指向性不强,应用性不明显,将其作为选考科目者相对较少,不仅学科地位下降,而且师资相对过剩。这样的问题持续发酵,进一步助推高等师范院校在“冷门”“热门”专业结构上进行调整。

5.对外语命题效度、信度的要求提高

外语成为社会化考试,笔试和口语对话并重,凸显其工具性和应用性;允许考两次,给了考生弥补和纠错的机会,但也会出现考生重复报考,加重社会成本的问题。这在客观上要求命题者既要重视一年两考之间的试题“等值性”,又要重视考试成绩与考生水平的“吻合度”,不断增强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三、对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启示

中西部山区县域普通高中不可能完全照搬上海地区的运作模式,但后来者可借鉴先行者的经验教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1.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教学特色

改革实行多种选拔模式和多条选拔路径,高中学校可以借此加强课程建设、打造教学特色、形成办学风格;自主选科使长期以来制约课改的瓶颈有所疏通,可以借此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行为,恰如其分地把握各学科在“差异教学”中的“尺度”;发挥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的作用,增加实践课、活动课,满足学生个性需求,鼓励学生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实现共同基础上的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借助学考制度和综合评价机制的建立,搭建展示学生才华的平台,既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成为“专才”,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通才”;改善教师培训方式,强化自身能力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境,落实素质教育;抛弃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唯分数论”的陈念,淡化教育的功利性,端正教育的价值追求,让教育回归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的本真。

2.研判学生预期,优化资源配置

中西部山区县域普通高中必须依据当地经济文化水平、民情民俗、生源素质、师资力量等实际状况,研判学生的选择预期,科学规划方案,优化资源配置,为常规教学和高考改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首先,改变原来的课程、课时、人员安排方式,在高一年级开足开全课程,让学生对各个科目都有所涉猎,对自己的兴趣特长有所感知,既利于学生选科,又便于学校对教学资源的储备和调配。其次,利用“互联网+”,使教学硬件和软件资源功能的发挥实现最大化,既减轻教师负担又提高学生能力。再次,与城市名校结对帮扶,利用其优质资源,取长补短。此外,争取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与相邻学校建立学校“共同体”,按需调配人力物力,缓解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矛盾。

3.指导职业规划,服务本土建设

每个学生在高中入学后就要考虑选科和专业方向,但以他们自身的阅历、学识进行选科和规划职业,显然勉为其难。相当多的学生对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特长并不清楚,这在客观上要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发职业规划课程,发现学生兴趣特长,了解学生职业性向,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当前,中西部山区县域普通高中的师资水平和数量远不满足改革之需,他们可以与高校合作共享资源,由高校教师定期实地讲学或进行网上交流,并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其次,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符合本地实际的社会实践,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将职业选择与本土建设相联系。此外,完善师徒结对和导师制,发挥班主任等骨干教师的作用,开发导师指导课程,强化学业指导、思维训练、心理疏导、品德教育,突出导师的学术性、指导性,解决因走班制导致的师生沟通不畅和个别化教育困难的问题,使学科教学运作高效、职业规划理性务实。对于中西部山区大部分学生来说,职业规划面向世界固然可喜,服务于本土建设更为实际。

教育科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改革之路任重道远。面对高考改革的挑战,中西部山区县域普通高中只有顺势而为,才能有所作为。要在借鉴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行。

参考文献

[1] 石鸥.选择一种课程就是选择一种未来[J].中国教育学刊,2002(2).

[2]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唐兰萍.关于163语文学习小组合作互助的思考[J].新校园:理论版,2011(4).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中西部普通高中科目
如果十二星座是语文老师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高考“新科目”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