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016-08-02李鹏鸽左玉刘志荣葛优洋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微课评价

李鹏鸽 左玉 刘志荣 葛优洋

摘 要评价指标体系是微课建设发展的指南,对微课开发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本文首先建立了微课的评价原则,研究形成了对微课的评价要素,确立了从微课选题、教学过程、作品规范、辅助资源、效果效益五方面考量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微课评价的要点与实施策略。

微课 评价指标 评价原则 慕课 翻转课堂

随着互联网+在教育界的推进,我国微课建设得到迅猛发展,由于教育部及各省市举办的中小学微课大赛和全国C20慕课联盟的征集与引领[1],使各大教育网络平台展示出各种微课视频,大量微课作品的出现,倒逼传统教学方式的改变,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学模式都在使用微课的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2]。但已有的微课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时出现了许多质疑与批判声。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微课建设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教师开发制作和遴选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促进中学生主动学习的高质量微课作品、提升微课程开发质量,需要对微课进行评价研究。本文主要探究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微课评价原则

在构建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时,设立的指标不能有重复、冲突和因果关系,同时各指标应该是能测量、可观察的,应尽量避免设计那些区分度小、操作困难的指标。同时,对微课的评价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微课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评价指标应考量教师在微课中能否将情感元素与知识方法有效整合,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与情感;能否抓住其注意力,构建学习的流程;在十分钟内能否结合教学素材、围绕主线,给予学生充分、良好的学习体验。

2.目标精准,短小精悍

考量微课的教学目标宜小不宜大、宜少不宜多、具体不抽象、可操作、易测量。微课内容短小精悍,只须传达一个核心信息或知识点,有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3.科学性与可靠性

基本概念、定理、定义、公式的描述准确科学,例证等数据典故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解说精确、术语规范、文字符号准确[3]。

4.教育性与启发性

内容讲授简单明了,资源及解说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性。教学策略及学法指导有创意,符合教学原理和学生认知规律,分析推理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能使理性知识感性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深奥知识通俗化。

5.艺术性与技术性

能从学生的角度看画面,构思巧妙、节奏合理,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画面突出主题、美观流畅、切换过渡自然、整体设计合理;尽量使用清晰、易识别的图片、动漫或视频推送信息,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课程可以跨平台使用,要安全可靠、不受误操作影响、容错能力强,在不同配置的电子设备上运行无障碍。

二、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发展性评价理念,针对微课的特点,遵循评价原则,确立了从微课选题、教学过程、作品规范、辅助资源、效果效益五方面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

三、微课评价要点

1.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微课也是课,它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其教学设计与实施也应该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为了防止微课陷入传统的接受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评价应考量教师在微课中能否将情感元素与知识方法有效整合。微课也应当关注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2.选题有特色

微课是一个精彩的短课,评价应看选题是否突出特色,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尽量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展示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要求避免教授纯粹的学科知识,评价应关注微课内容是否能与现实社会生活建立联系,是否能利用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认知与情感,找到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结合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源泉和基础。

4.要有较为完整的课程结构

评价应看微课是否包括开始、结束、授课、互动等,并不是从长的视频课中截取一段。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教学策略也要有创意,避免黑板搬家和满堂灌,采用高质量提问、适当的“停顿”、学生参与录制旁白等方法,启迪思维、鼓励参与。解决用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关注教学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构建学习的流程并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5.评价的主体多元

除了重视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网络评价外,教师和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家长也可以参与评价。

四、微课评价的实施

微课评价指标体系的落实,需要正确的评价实施方法和策略作保障。依据发展性评价理念[4],提出以下评价实施策略以促进微课健康、可持续发展。

1.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

外部评价是指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人员,如教研员、评价专家、学校领导以及教师同行对微课的评价;内部评价是由直接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所进行的评价。不同评价者的观察侧重点不同,同行会从学科的角度对微课堂教学提出要求,学校领导则会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要求,教师本人则会从自我教学风格方面进行评述,而学生则可能从教学内容的多寡和教学中的情绪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发挥评价指标体系的导向、激励、改进作用。既要重视微课的专家评价、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网络评价等,更要鼓励教师自己用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为指导,用表1微课评价指标体系来审视自己及同行的微课,根据设计意图、教学目标,分析、研究微课录像的整个过程,或就某个环节、某个方面、某个方法等进行诊断评课。例如,就教师提问的密度和质量进行统计,以考察是否真正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教师提问的思维含量是否高等。通过自评,发现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加以调整与改进。另外,学生对使用微课的感受与评价是最真实可靠的,教师可以征询学生参与或观看微课的意见加以采纳。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如果微课评价过分定量化,就会导致一些无法量化的课堂信息被排除在外,从而会影响到微课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如果评价过于定性化,将会导致评价结果失去一定的客观性、标准性和科学性。可以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搜集全面有效的信息对微课进行评价,提高微课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例如,可以根据表1中的统计加权法设定的指标权重,对微课作品进行定量评价,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微课评价的随意性。

3.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相结合

应该将微课的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相结合,既要看微课的选题是否有特色,内容是否科学、严谨、规范,资源是否真实可信,又要从表现手法是否有创新、教学策略是否有创意去考察,还要看作品的规范性,视频要完整、音画清晰质量高、整体美观大方、格式兼容、辅助资源齐全。

4.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根据微课的特点,采取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对微课多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评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师本人和学生群体应先对微课作品进行评价,教师从中得到反馈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再录制。另外还要充分采纳同行、专家小组和网络评价的意见。评价反馈对于准确、清晰地认识微课建设与应用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评价本身应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对上次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实际上就是对上一轮微课教学进行一个全过程的检验,从而可以为下一次微课制作与评价提供有效的信息。

微课是以学习或教学运用为目的,对它的评价必须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单纯地从设计与制作的角度出发,更不能从参赛的角度出发。建议课堂实录植入型的微课不要做;传统说教、播音类的微课不要做;内容呈现简单,而且网上非常容易收集得到,或者教学方法没有新意、不出众的,也不建议做成微课。教师应该依据慕课、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的特征,从优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角度和开发教育资源新模式、新途径的角度,研究对基础教育段微课的评价,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要求,建立专题化、体系化的微课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微课实践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2]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 王岚,张一春.微课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5).

[4] 索桂芳.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9).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微课评价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