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点健在的“90后”文化名人

2016-08-02刘新欣汤龙

人民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冯其庸李佩方成

刘新欣++汤龙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一生跨越晚晴,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和新中国,他们经历过战争、屈辱、动荡、振兴。世界在他们眼中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他们却依然不忘初心。

周有光

“半路出家”的汉语拼音之父

1906年1月13日 110岁

有报道曾称:纵观世界,百岁高龄者不乏其人,但是如此高龄而仍在读书、思考、写作者,唯周先生一人而已。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实在太多: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思想家。

从1955年参加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 1958年方案正式公布。回想往事,周有光曾调侃:“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但他认为,这三年的时间是值得的,“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假如当初没研究好,有漏洞,就遗憾了,毕竟要弥补就很麻烦了。”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周有光100岁时提出。

金庸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24年3月10日 92岁

有太多的60后、70后,仍记得83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播放时,万人空巷的情景。上世纪80年代,金庸作品开始如江潮般席卷内地,“金庸热”势不可挡。封闭已久的人们突然发现,小说原来可以这么好看,文学可以如此轻松。而今网上对金庸的介绍并不多,大多都是对他的武侠小说的介绍。

了解一位作者,最好的方式大概就是从他的的作品里去体会品读吧:

阿紫问姐夫“他有什么好,我哪里不及她,你老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

姐夫平静的答“你样样都好,样样都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天龙八部》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恨不知所终,一笑而泯。”《笑傲江湖》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书剑恩仇录》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倚天屠龙记》”

方成

漫画人生

1918年10月 98岁

说起中国漫画界,没有人不知道方成。他与华君武和丁聪并称“漫画界三老”。 一幅《武大郎开店》让他在国内家喻户晓,漫画描绘的时历史人物武大郎,急用了歇后语“武大郎开店——高我者不用”的寓意,讽刺哪些嫉贤妒能,不能任用水平比自己高的人。

在这幅漫画中,除了那位格外高大的普通顾客外,店内的所有服务员,甚至账房先生都被画成了矮子。店内贴着一副对联:“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不在大唯我独尊”,横批是“王伦遗风”。对于顾客的好奇,服务员这样回答:“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文字梳理幽默源流,用乐观笑对苦短人生。他的漫画、著述和生活,皆是幽默。

方成说:幽默归根到底是对生活的热情。方成常年吸烟。外出旅游时,别人吃雪糕,他抽烟。问他为什么不吃雪糕,他理直气壮:“那点不着!”有次去山西一家酒厂,厂长听说方成光临,出门相迎说:“久闻大名。”方成颇显机智,回礼道:“大闻酒名。”

李佩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1918年 98岁

李佩是“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李佩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的化身。中国科大的一位教授说:“我做了一个统计,一星期里李佩教授在课堂上没有穿过相同的衣服,她的服饰非常漂亮。可以想像她年轻时是多么美丽。”李佩是科学院的玫瑰,她比玫瑰还要美丽。

李佩的生活就是一种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1968年12月5日,丈夫钱永怀飞机失事,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1997年,灾难却再次降临,她女儿郭芹因病去世,79岁的李佩却没有因此缺一堂课,依然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只是人更清瘦了,声音有些沙哑。她的生命中好像负有一种特殊的使命,在世间传播着爱和智慧。

冯其庸

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1924年2月3日 92岁

走近冯其庸宛若走近一座学术上的高峰。他学识丰厚,秉性正直。作为红学家的冯其庸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中国红学界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都有他的功劳。

冯其庸真正身日认识《红楼梦》与曹雪芹,已在 “文化革命”中了。历经世事风雨,个人也遭受许多磨难,生活的这本大“书”,他读得深一点了,因而对曹雪芹的“一把辛酸泪”似乎也有了理解,感到心贴近了。“文革”一开始,冯其庸的《红楼梦》就被抄走当作黄色小说展览了,他既痛心又气愤,发愤重抄一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而且照原行款原页码用朱墨两色抄写,每天深夜就从事这件“秘密工作”,整整一年,终于抄完。抄成后,他题了一首诗:“《红楼》抄罢雨丝丝,正是春归花落时。千古文章多血泪,伤心最此断肠词。”

“做学问一定要看到宇宙之大之久,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在学术道路上,真正的学者永远是一个跋涉者,一个求索者。我虽然已经虚龄八十四,身体多病,做不了太多了,但是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会在学术道路上继续前行。”

“生活就是读书”,冯其庸。

方汉奇

爱玩微信的新闻史泰斗

1926年12月 90岁

方先生的公开大课,学生总是挤得满满的,甚至还有人坐在窗台上。讲到梁启超,他随口就可以背出他的一篇千字政论,一边抑扬顿挫地背诵,一边在教室里踱步,兴之所至,旁若无人;讲到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他能讲出与此相关的正史、野史和八卦,一个故事套着一个故事,就像刘宝瑞说单口相声。用今天的话讲,方老师简直就是一位超级“段子手”。

方先生如今仍满负荷工作:每年招一个博士生,每天读十几份报纸,关注网络信息,晚上12点之后才睡。“要做先生,就得不断学习新的东西。”

在学生们眼里,方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时尚潮人,他是人大老教授里最早使用电脑的人,他玩过微博,现在迷上了微信。他给自己微信起名为“COCO”,这是儿子家一条宠物狗的名字。对他而言,生命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过程,生活中永远有新鲜的东西引起他的好奇和关注。

在他身上,有老学者的淡泊与执着,也有新闻人的敏锐与时尚。唯有如此,才组合成与众不同、亦庄亦谐的方汉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天下事,做有心人。”

猜你喜欢

冯其庸李佩方成
错过的橄榄枝——悼念冯其庸先生
漫画大师方成
——烦心事也能『幽它一默』
厚德载物 方成大道
冯其庸与二月河的忘年交
不肯少上 一堂课
冯其庸的“笨办法”
李佩 刘长新作品
王万奇:吃苦耐劳方成大事
广西艺术学院研究生作品
水墨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