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能源转型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6-08-02

人民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调配电价市场化

中国市场化的可再生能源补贴从2013年正式启动,滞后时间较长,政府可以从德国清洁能源转型的经验和教训中得到启示。

首先,能源清洁转型很大程度上要以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为基础。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直接代价是电价的大幅提高。2015年德国电价约为26欧分/千瓦时,是欧盟能源费用第二高的国家,高出区域平均水平约40%。近年来,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更是节节攀升,2015年为6.35欧分/千瓦时,比2012年提高75%,仅电力附加费就已超过目前中国许多地区的电价。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保持较为低廉而稳定的电价对经济发展与民生极为重要。清洁能源转型不存在“免费午餐”,中国政府和消费者需对此有所准备。因此,可以在支付能力较强的地区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将能源清洁发展的成本直接传输至消费侧,设计和管理好补贴,只有尽可能小的价格扭曲才能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

其次,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和市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建立,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有益的。德国有市场化的补贴机制,保证可再生投资者取得可预期收益;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保证电网企业收购足额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目前正在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和可再生能源配额机制的建立,政府需利用这一契机,科学制定消纳和补贴政策,以市场化的机制促进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

再次,和中国能源消费相比,德国的能源消费量较小,且背靠欧盟大电网,其电力输入输出易于调配。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可再生能源,都存在电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的现象。因此,随着可再生能源比例上升,中国可能需要花更大的气力和成本去解决调配和消纳问题,一方面进一步发展远距离输电等调配技术;另一方面发展分布式、微网、储能等消纳技术,促进可再生的高效率应用。

猜你喜欢

调配电价市场化
养猪饲料巧调配
大气调配师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探索电价改革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调配工人
张馨予调配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