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颤三针为主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2016-08-02姜海伟高畅曹梦莹鄢艳红胡晴葛林通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武汉430033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帕金森病康复训练

姜海伟,高畅,曹梦莹,鄢艳红,胡晴,葛林通(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武汉 430033)



·临床研究·

颤三针为主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姜海伟,高畅,曹梦莹,鄢艳红,胡晴,葛林通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武汉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武汉 430033)

【摘要】目的 观察颤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诊断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0例和C组31例。A组采用颤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B组采用康复训练配合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C组采用单纯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UPDRSⅢ(运动检查评定)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和BB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BB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颤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口服多巴丝肼片能改善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

【关键词】针刺疗法;帕金森病;康复训练;针药并用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本病最常见的表现为肢体震颤、强直、运动障碍等体征,同时伴见精神智能障碍的一些症状。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2014年最新版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3版中明确了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1]。笔者采用颤三针配合康复训练及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早期帕金森病患者32例,并与康复训练配合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 30例和单纯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治疗31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3例帕金森患者均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0例和C组31例。A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6岁,平均(56±6)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26个月,平均(13.03±3.65)个月。B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9岁,平均(56±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3个月,平均(14.87±4.10)个月。C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5岁,平均(57±6)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4个月,平均(12.89±5.38)个月。3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 2006年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2];②年龄为40~80岁;③属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即Hoehn-Yahr分级为l~2.5级。

1.3 排除标准

①各种病因所致帕金森综合征;②有严重的心、肝、肾或其他内科系统疾病者;③不配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导致不能完成治疗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因不良反应而被迫终止治疗;②不按时复诊或失访,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③不依从设计方案训练;④治疗期间服用药物剂量超过 10%;⑤康复训练及针灸次数总次数<70%,或每次训练低于训练要求时间和强度的70%。

2 治疗方法

2.1 A组

2.1.1 针刺治疗[3]

取四神针(分别位于头顶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四关(双侧合谷、太冲)、风池。肝肾亏虚加肝俞、肾俞、三阴交;痰热动风加丰隆、中脘、阴陵泉;气血不足加气海、血海、足三里。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 30 min,其间每10 min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1.2 康复训练[4]

康复训练包括放松和深呼吸锻炼、运动范围训练、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①放松及深呼吸训练,放松和深呼吸锻炼有助于减轻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紧张,减轻在公共场所行动不便、动作缓慢及肢体震颤等症状。②运动范围训练,深呼吸锻炼力求每个关节的活动都要到位,注意避免过度的牵拉及出现疼痛。③平衡训练,加强姿势反射、平衡、运动转移和旋转运动的训练,双足分开站立,向前后左右移动重心,跨步运动并保持平衡;躯干和骨盆左右旋转,并使上肢随之进行大的摆动;重复投扔和拣回物体;运动变换训练包括床上翻身、上下床、从坐到站、床到椅的转换等。④步态训练,患者两眼平视,身体站直,两上肢的协调摆动和下肢起步合拍,跨步要尽量慢而大,两脚分开,两上肢在行走时做前后摆动,同时还要进行转弯和跨越障碍物训练,转弯时要有较大的弧度,避免一只脚与另一只脚交叉。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1.3 药物治疗

口服多巴丝肼片(美多芭)62.5~125 mg,每日2~3次,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此外,医者需给予常规心理疏导、用药指导。

2.2 B组

采用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方法、药物剂量及疗程同A组。

2.3 C组

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药物剂量及疗程同A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 UPDRSⅢ(运动检查评定)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进行评定。BBS共14个项目,包括独立坐、由坐到站、由站到坐、独立站立、床-椅转移、闭眼站立、双足并拢站立、站立位上肢前伸、站立位从地上拾物、转身向后看、转身1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双足前后站立、单腿站立。每个项目得分为0~4分,总分为56分。

3.2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B组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因随访失联;A组有2例患者未能按时复诊,针刺次数<70%,均视为脱落,予以剔除。最终A组30例、B组29例及C组31例纳入统计。

3.3.1 3组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3组患者治疗前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 A组改善UPDRSⅢ评分优于B组和C组。

表1 3组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 (±s,分)

表1 3组治疗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A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0  26.30±7.84  21.60±7.241)B组  29  25.97±7.83  23.79±6.981)2)C组  31  24.55±8.16  22.58±7.231)2)

3.3.2 3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3组治疗前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BB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BB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A组和B组改善BBS评分优于C组。

表2 3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s,分)

表2 3组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C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0  44.00±6.01  48.47±4.831)2)B组  29  44.62±6.84  48.93±5.641)2)C组  31  43.64±7.02  45.45±7.071)

4 讨论

在2014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帕金森病一旦早期诊断,即应尽早开始治疗,争取掌握疾病的修饰时机,对今后帕金森病的整个治疗成败起关键性作用。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锻炼、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5-8]。一般疾病初期多予单药治疗,但也可采用优化的小剂量多种药物(体现多靶点)的联合应用,力求达到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最低的目标[1]。同时康复及运动疗法(包括言语、步态、平衡训练等)对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运动功能及延长药物的有效期有一定的作用[9-10]。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早期帕金森的治疗,单纯口服小剂量多巴丝肼片可以起到对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的改善作用,但如果能辅以康复治疗或针灸疗法,在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评分方面治疗效果则更加显著。特别是在运动功能评分方面,A组改善优于B组和C组,说明辅以针刺治疗,对运动功能的评分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在平衡方面,A组和B组改善BBS评分优于C组,说明康复训练对患者平衡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而加用针刺治疗后,在平衡功能方面未能显示出优势。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范畴,多由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致,或风火挟痰,或互阻络道而成,为本虚标实之证。治法以补益肝肾、益气补血、祛痰、止痉为主[11]。而针刺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12-15]。头针是以大脑皮层机能定位为理论依据,以针刺为手段治疗各种疾病的一种方法。在治疗帕金森病时,主要取舞蹈震颤区、运动区和足运感区,运用透针针刺方法进行治疗,临床上往往可获得显著的疗效[16-18]。其中颤三针[3]专门针对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帕金森病,组方由四神针、四关、风池三部分组成,四神针较之四神聪在脑的投映区域更宽阔,故疗效更好,刺之可以调整脑府经气,治疗大脑病变所致的神经系统疾病;合谷、太冲相配名曰四关,具有镇肝熄风、舒利关节、开关醒窍的作用;风池为手足少阳与阳维之会,擅长疏解一身之风邪,能起到息风止痉的作用[19]。而通过现代研究方法亦表明,头部穴位电刺激对震颤肌电位即刻变化明显,治疗初期头部穴位电刺激 10~30 min,既可在肌电仪示波屏上看到震颤肌电位的频率减慢,振幅减少,且震颤肌电位的抑制与震颤体征的减轻或消失相一致。针灸可能对帕金森病患者体内的抗氧化酶系统具有调整作用。针灸治疗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T-SOD,Cu-Zn-SO活性明显升高。动物实验发现,针灸能提高 MPTP所致帕金森病小鼠脑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CA)的含量,可能是影响残存神经元对多巴胺的合成、释放及代谢,针刺治疗可使多巴胺神经元对MPTP损伤的敏感性降低。同时针刺结治疗能使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的多巴胺含量明显升高,其代谢产物 DOPCA亦有升高趋势,提示体内 DA合成、释放增加以及代谢更新速度加快[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4,47(6):428-433.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3] 庄殉,庄礼兴.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2):1162-1163.

[4] 张红岩,李佩芳.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31(10):113-114.

[5] Kass-Iliyya L, Javed S, Gosal D, et al. Small fiber neuropathy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corneal confocal microscopy study[J].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15, 21(12):1454 -1460.

[6] Henrichsmann M, Hempel G. Impact of 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Int J Clin Pharm, 2016,38(1):54-60.

[7] Toomsoo T, Liepelt-Scarfone I, Kerner R, et al. Substantia Nigra Hyperechogenicity: Validation of Transcranial Sonography for Parkinson Disease Diagnosis in a Large Estonian Cohort[J]. J Ultrasound Med, 2016, 35(1):17-23.

[8] Fabbri M, Rosa MM, Abreu D, et al. Clinical pharmacology review of safinam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degener Dis Manag, 2015, 5(6):481-496.

[9] 汪锡金,管强,吴兴军,等.慢性病管理实践中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 (10):1369-1371.

[10] 汪亚群,谢慧淼,江霞,等.帕金森病康复操佐治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症状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12-2014.

[11] 蔡光先,赵玉庸.中西医结合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772-777.

[12] 刘丹,刘芳,邵滢如.针刺舞蹈震颤控制区配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25-826.

[13] 石月杰,张海峰.粗针透刺身柱穴对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9):827-828.

[14] 付鲲,韩舰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5,13(8):143-144.

[15] 张延平,李彦改,徐晓臣,等.绿茶多酚联合针刺治疗对鱼藤酮致帕金森病大鼠保护作用的研究[J].陕西中医,2015,36(8):1097-10 98.

[16] 宋芬芬,李应昆.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研究概况[J].光明中医,2015,30(5):1144-1146.

[17] 陆洲,华夏,崔花顺.头针改善帕金森病临床症状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5):114-117.

[18] 黄泳,卓鹰,姜雪梅,等.头针对帕金森病患者脑区血流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3):305-308.

[19] 施茵,刘慧荣,吴焕淦.帕金森病针灸治疗与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98-3599.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3.0279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3-0279-03

收稿日期2015-09-09

作者简介:姜海伟(1980 - ),男,主治医师,Email:2000jhw@163.com

Clinical Study of Three Trembling Needles for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JIANG Hai-wei, GAO Chang, CAO Meng-ying, YAN Yan-hong, HU Qing, GE Lin-tong.
Hube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Medical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33,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needling the three trembling points plus rehabilitation and taking levodopaand benserazide hydrochlo-ride. Method Ninety-three patients with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were randomized into group A of 32 cases, group B of 30 cases, and group C of 31 cases. Group A was intervened by needling the three trembling points plus rehabilitation and taking levodopaand benserazide hydrochlo-ride, group B by rehabilitation and taking levodopaand benserazide hydrochlo-ride, while group C by taking levodopaand benserazide hydrochlo-ride. UPDRSⅢ scores and Berg balance scale (BBS)scores were observed. Result After intervention, UPDRSⅢ scores and BB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all groups

(P<0.05). UPDRSⅢ scores of group A were markedly different form that of group B and C (P<0.05). BBS scores of group A and B were markedly different form that of group C (P<0.05). Conclusion Needling the three trembling points plus rehabilitation and taking levodopaand benserazide hydrochlo-ride can improve motor function and equilibrium function in the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Key words]Acupuncture therapy; Parkinson's disease; Rehabilitation;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帕金森病康复训练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帕金森病科普十问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帕金森病的治疗
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