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朝柱:把小扫帚做成大产业

2016-08-02文/卢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6期
关键词:郧西县扫帚成员

■ 文/卢 欣



胡朝柱:把小扫帚做成大产业

■ 文/卢 欣

成员是合作社的生存之本,没有成员的支持配合,就不可能有合作社的成长和壮大。

2016年春节,湖北省郧西县观音镇留守老人许德芝过得特别开心,因为去年她在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里上班,不仅每月有1500元工资,年底还获得分红5460元。手头宽裕了,年也过得特别殷实。

胡朝柱是合作社理事长,他介绍说,每年一度的分红是合作社的一件大事。自成立以来,每年都在过年之前给成员分红,红利有多有少,高的能领1万多元,少的领几百元,但不管领得多还是少,成员春节前拿到了分红过年都会开心。陕、豫三省,销售收入破千万元。

胡朝柱从事扫帚产业已经18年了。1997年,他在工地打工,干活期间,发现工地上扫帚的需求量非常大。他想,家乡黄土梁村做扫帚有20多年的历史,自己也亲手做过扫帚,做扫帚的成本小,回收快,为什么不靠这个赚钱呢?

1998年底,胡朝柱夫妻回乡经营扫帚。他花了200元在郧西县城郊区租了一个楼顶,搭了一个塑料棚,开始下乡收做扫帚的原材料——铁扫帚(长冬草)。不到半个月,第一批扫帚卖完了。除去成本赚了200多元,这为夫妻俩增添了信心。随后,胡朝柱专心收原料、卖货,妻子则负责加工。

2001年,开始进军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市,胡朝柱在澳门街附近租了一个楼顶当仓库。为节省车费,他坚持骑自行车到十堰,从十堰火车站经三堰、五堰、六堰、张湾、红卫沿街叫卖。

成员在收割铁扫帚

“刚开始,一天能卖十几把;半年后,一天能卖50多把;一年后,一天能卖100多把。”谈起开拓市场的艰难,胡朝柱至今难忘。

从打工仔变成扫帚商

因带领当地农户做扫帚,胡朝柱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的“名人”,2010年12月31日,他走进央视经济频道《对话》栏目,主持人陈伟鸿曾这样说:“未来一定是中国的‘扫帚大王’”。

胡朝柱自己也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扫帚大王”。他一直都认为,小扫帚也能做成大产业。他想通过合作社将当地的扫帚产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如今,胡朝柱带头成立的合作社已经发展了8年,带动8个乡镇约4000户农户参与扫帚种植、生产和加工,年产扫帚300多万把,销往鄂、

后来,他又与一些小商店达成协议,实行利润分成代售,不仅扩大了销量,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推出经营新举措实现规模化生产

村民们看到胡朝柱靠卖扫帚致富了,纷纷加入这个行业。不久,黄土梁村就有40多家农民做起了扫帚生意,各户都是自产、自制、自销,那时每天进城卖扫帚的就有十几人。

扫帚一多,市场就出现了过剩问题。而农民单家独户拿出去卖,外销没门路,内销市场压力大,即使卖了价格也低。这让胡朝柱意识到,必须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赴全国各地考察扫帚市场后,2009年6月,他联合当地52户常年加工扫帚的农户,按照“产得出、卖得掉、卖得远、卖出好价钱”的目标,成立了郧西县恒达扫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把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走上合作经营的路子:成员负责生产扫帚原材料,合作社负责收购、加工、销售。当年,合作社的扫帚种植基地就发展到以黄土梁村为中心,辐射周边邻村,连片种植规模达2000亩。2010年4月,合作社申请注册了“冬竹”牌商标。

为了保证扎出来的扫帚美观,经久耐用,合作社制定了内部产品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明确规定了每把扫帚的扫帚条长度必须一致且不得少于0.8米,其中扫帚把不得少于0.5米,扫帚头宽度不得小于0.5米,扎扫帚的扎绳不得少于2.5米;外表要光滑整洁。

胡朝柱知道,成员是合作社的生存之本,没有成员的支持配合,就不可能有合作社的成长和壮大。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让农民自觉加入到合作社之中。从2010年开始,合作社强力推出“一订单两免费两承诺”的经营新举措:“一订单”即合作社与成员签订一份种植合同,通过合同的形式把生产、经营内容明确规定,让成员明白生产,放心经营;“两免费”即合作社免费为成员提供铁扫帚良种、免费跟踪提供技术服务;“两承诺”即承诺铁扫帚产品每市斤按保护价1.2元收购,承诺合作社负责上门收购、现金结算。同时,合作社及时开展技术培训、咨询服务,适时提供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多项服务。

成员在基地忙着种植铁扫帚

“一订单两免费两承诺”经营举措的推出,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农民大面积种植的热情,涌现出一大批铁扫帚种植大户,成员种植铁扫帚的亩均收入达到了1000元。

转变发展理念拓宽增收渠道

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到种植铁扫帚中来,是因为合作社为成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胡朝柱介绍,铁扫帚浑身都是宝,枝子坚硬耐用可扎制扫帚,成熟后的籽学名叫地肤子,是很常用的中药材,早在2013年合作社就向哈尔滨、重庆等地的制药厂销售地肤子达10吨,并与一些制药厂签订了销售合同。同时,铁扫帚是一季作物,秋割后,基地可以种植油菜,又为成员带来一笔收入,目前黄土梁村已经成为郧西油菜景观带示范区,成员的亩均收入可达4000元。

可以说,目前的合作社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在生产的过程中,依然非常重视原料种植及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不断引进新品种,转变传统加工方式,规范加工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档次。目前,合作社的“冬竹”牌扫帚已经成为湖北省优秀农副产品;产品也已经从单一地生产扫帚,发展到拖把、锅刷等洁具系列。

胡朝柱表示,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任何一个产业要保持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都要准确地把握市场机遇,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理念。根据当前市场发展形势,合作社确定了未来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科学发展。精选基地、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滚动发展。二是注重生态发展。在种植铁扫帚的过程中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在壮大发展规模的同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

栏目编辑:孙超超

猜你喜欢

郧西县扫帚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郧西县生猪复产增养工作的思考与探讨
《女巫的扫帚》
一切交给扫帚
寻找魔法扫帚
不会骑扫帚的小巫师
不忘初心 奉献为民——记湖北十堰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