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2016-08-02范红梅李雪平
范红梅,李雪平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范红梅,李雪平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为了探讨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四川南充某中学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及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在主观幸福感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及其主观支持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极其显著;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
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初中生
0 引言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总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水平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之一[1]。影响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社会支持是其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因素[2]。
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受到社会心理影响学说的影响。社会心理影响学说是一类以主观幸福感评定为心理动力学机制的研究,目标是探究可能会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社会心理因子并进一步观察它们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
随着近几年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关注从单一考察个体及躯体健康的关系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转移。心理学家认为,拥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较高的积极情感。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可分为两大范畴:一是社会支持的来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3]。辛自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研究发现,男性在主观支持和在客观支持上都比女性占优势,而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却显著地低于女性[4]。二是社会支持内容特征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5]。不同的关系对青少年存在不同的社会支持作用[6]。大学生感知社会支持水平较好[7]。其中李月的研究表明感受最高的是家庭支持,其次是朋友支持,最低的是他人支持[8]。
主观幸福感研究有一个重要假定:一个幸福的人是建立在拥有健康的心理上,因此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加入了精神诊断方面的专业术语,如健康状况、情感平衡、抑郁症倾向等[9]。目前主观幸福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10]老年人以及某些生理疾病患者等部分特殊群体进行的,因此结论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主观幸福感近年来成为了我国较为火热的一项研究,社会支持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重点探讨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如何影响着主观幸福感,一方面拓展了对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为中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南充某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各2个班共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收回问卷297份,回收率99%,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2.7%。其中男生161人占57.9%,女生117人占42.1%;独生子女为158人占56.8%。
1.2 研究工具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采用的是国内段建华老师根据我国情况修订的版本。该量表的信效度: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系数为0.56~0.88,单个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48~0.78之间,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该量表包括兴趣、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对生活的满足和忧郁或愉快的心境以及松弛或紧张六个方面,量表共包含18项。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采用的是肖水源的量表,有10个条目,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信度为0.825~0.896,子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724~0.835,子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2~0.664。
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的基本情况。主观幸福感得分34~106分,平均数为74.85,标准差为12.46;社会支持总分17~52分,平均数为34.79,标准差为5.74。
2.2 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均是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因此用积差相关,采用Pearson的相关,结果见表1。
表1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程度
由表1可见,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主观幸福感成显著相关;社会支持与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以及利用度都呈显著性相关,综上可见,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社会支持越多主观幸福感越强。
2.3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各维度的人口学差异
2.3.1 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差异性
自变量性别为两分类别变量,因变量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均为连续变量,所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性别的独立样本t检验
在性别上,男生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的平均得分都要高,但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上性别差异均并不显著。
2.3.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各维度的差异
自变量独生子女为两分类别变量,因变量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均为连续变量,所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独生与非独生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在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与其维度主观支持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极其显著。
2.3.3 年级在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的差异性
由于自变量年级为三分类变量,因变量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社会支持的各维度均为连续变量,因此应该采用平均数差异检验中的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在方差分析摘要表中可以看到,主观幸福感、客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个因变量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0.55(p=0.58>0.05)、2.57(p= 0.078>0.05)、0.898(p=0.41>0.05)方差分析中F值均未达到显著差异,不用进行事后比较;社会支持、主观支持这两个因变量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3.42(p=0.03<0.05)、5.85(p=0.003<0.05),均达到显著水平,表示不同年级的初中生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在年级配对多重事后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的组间差异见表4。
表4 年级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的多重比较
由表4可见,在年级配对比较中初一学生在社会支持的得分的平均数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一、初二学生在主观支持的得分的平均数显著高于初三学生。
3 分析与讨论
3.1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越多主观幸福感越强;与王燕的研究结果一致[2]主观幸福感与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都呈显著的正相关,主观支持越多主观幸福感越强,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提升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应从提升其领悟社会支持着手。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呈不相关,客观支持的多少不影响主观幸福感。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主要体现在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这两个维度上,因此要想提高主观幸福感可以从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这两方面下手,通过开展课程或者讲座提高学生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多利用身边的资源,比如遇事多向家长、朋友、老师等提出帮助。研究也证实了假设主观幸福感受社会支持的影响,证实了社会支持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就越强。
3.2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
在性别上,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性。表明男女生的主观幸福感在同一个水平。在人口学上的差异中显示初中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并不存在性别的显著差异,这与以往的大学生研究中所得出的在性别中存在显著差异女生主观幸福感高于男生的结论不一样[9]。随着时代的变化,重男轻女现象得到有效改变,因此女生也能感受到与男生相同的幸福感。
3.3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在独生子女与否上的差异
在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一项,在客观支持与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并不显著;在主观幸福感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非独生子女在主观幸福感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在社会支持与其维度中的主观支持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极其显著,非独生子女的主观支持得分高于独生子女,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分也是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在我们的印象中独生子女是被溺爱的一代,为什么她们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反而低于非独生子女呢?分析如下,首先,非独生子女由于有兄弟姐妹,所以在社会支持的维度客观支持所获得分更多,由于初中生处于叛逆期,遇事不再愿意和家长老师沟通交流,但是内心又有很多疑惑,此时如果有兄弟姐妹和自己年龄相仿,就会倾向与兄弟姐妹交流,因此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面得分更高。其次,家庭中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从小就培养他们与人相处的经验道理,由于中学很多学生开始留校与同学住在一起,有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历,到了学校后会比独生子女更懂得与同学相处,不会像独生子女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因而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感受到的来自同学的支持也会相对较多;其次,非独生子女父母放在每个孩子上的精力相对不均。最后,由于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现如今的父母更懂得如何教导自己的子女,所以抗压能力要强于独生子女;因此在独生与非独生上面得到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是差不多的。由此看来,提升孩子的主观幸福感需要家长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培养孩子具备该有的受挫能力,以及换位思考与人相处的方式。
3.4 初中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在年级上的差异
同年级的初中生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初一学生在社会支持的得分的平均数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在年级配对比较中初一、初二学生在主观支持的得分的平均数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初三面临升学考试压力,家长父母更多地把关注点放在成绩上,这样初三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在心理上会觉得父母老师不理解自己,只看注自己的成绩,因此感受的主观支持就变少了;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压力大了以后,在同伴那里获得的支持就少了。
主观幸福感是否存在城乡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感现状如何,有待进一步了解。
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是否有关,且它们是否会影响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也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4 论语
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及其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性;在主观幸福感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在社会支持及其主观支持维度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极其显著;初中生在社会支持、主观支持上年级差异显著。
[1]胡芳,马迎华,庄丽丽,等.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5):576-578,583.
[2]王燕.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6):71-74.
[3]严标宾,郑雪,邱林.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3(4):22-28.
[4]张羽,邢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6):1436-1438.
[5]李月.大学生感知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2):62-65.
[6]袁贵勇,张美玲.中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0):1245-1247.
[7]胡贝妮.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9-150.
[8]曹怡,李伟强,张颖.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109-112.
[9]薄建柱,杨绍清,陈思,等.师范类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7):873-875.
[10]郑洪利,尹海兰,鞠晓辉,等.新市民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9):1075-1077.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AN Hong-mei,LI Xue-ping
(Education Institute,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 637000 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300 students from a middle school in Nanchong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overall well-being scale (GWB)and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support and subjective support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In the sens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the only child and non only chil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non only child,and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nly child and the non only child in the social support and the subjective support were very significant.
social support;SWB;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B844.2
A
1673-1891(2016)01-0100-04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1.027
2015-11-18
范红梅(1991—)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