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气纳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2016-08-02楼雅芳许兵朱诗乒傅骞朱黎红杨勇
楼雅芳 许兵 朱诗乒 傅骞 朱黎红 杨勇
降气纳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观察
楼雅芳 许兵 朱诗乒 傅骞 朱黎红 杨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降气纳肾;噻托溴铵;临床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导致患者劳动能力逐渐丧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COPD属中医“肺胀”范畴,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定。我们观察降气纳肾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探讨降气纳肾相关理论在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1月—2014年6月门诊及因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缓解后出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119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男36例,女23例,平均年龄(71.2±5.7)岁,平均病程(19.23±4.53)年;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2.35±4.77)岁,平均病程(18.42±3.3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1)符合COPD诊断标准,属稳定期,肺功能Ⅱ~Ⅲ级[1];(2)中医辨证参照《中医内科学》[2]中肺胀有关标准制定,辨证属于肺肾气虚者。临床表现:主症:咳嗽,喘息,气短,动则加重,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沉细无力。次症:①乏力,动则无力;②易感冒;③纳差或食少;④心慌,形寒汗出;具备主症+次症①、②中的1项和③、④中的1项即可诊断;(3)年龄40~85岁。
1.3 排除标准(1)已使用噻托溴胺患者;(2)排除胸部外伤、肺或胸腔肿瘤、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气胸、肺部真菌感染或其它已知的呼吸系统疾病,已知的药物和(或)化学毒物所引起者;(3)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因精神病不能合作者;(4)合并有下肢疾病,影响下肢行走功能患者;(5)不能坚持治疗、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未完成研究规定的观察疗程。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商品名:思力华)18μg,1吸,1天1次。按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及祛痰剂。对照组加用中药颗粒安慰剂(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3个月。治疗组加用中医降气纳肾法治疗,以苏子降气汤加减组方制成颗粒剂:苏子12g,清半夏15g,当归6g,前胡、厚朴各12g,肉桂3g,苏叶9g,炙甘草6g,早晚各1次,约水100mL冲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观察指标:(1)中医症状积分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见表1。(2)6min步行实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测试6min步行实验,参照张劭夫[4]介绍的方法进行。(3)肺功能检测:开始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肺功能,主要观察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4)急性发作次数:询问患者治疗前3个月及治疗3个月急性发作次数。
表1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标准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资料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入组前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在研究过程中数据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齐性分析,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60 59治疗前5.23±2.38 5.92±1.52治疗后2.36±1.41*△3.91±1.85*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实验比较治疗组6min步行实验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实验比较(m,)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min步行实验比较(m,)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60 59治疗前289.47±34.11 285.64±52.29治疗后310.79±32.05*△300.25±45.08*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肺功能(FEV1%pred)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pred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pred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FEV1%pred: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58.06±6.84* 58.03±6.76*例数60 59治疗前53.22±6.06 52.59±8.22
3.4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比较两组治疗前3个月急性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急性发作均较前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次数比较(次,)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发作次数比较(次,)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0.49±1.08* 0.54±1.12*例数60 59治疗前0.96±1.01 0.98±1.64
4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现有的治疗COPD稳定期的药物并不能改变其肺功能下降的趋势。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作为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是治疗COPD的基石,是延长肺功能下降的重要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和支气管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抑制副交感神经末端所释放的乙酰胆碱的胆碱能(支气管收缩)作用,其改善肺功能及减少急性发作次数等作用已经被国内外大型的临床实验所证实[5]。
COPD属中医“肺胀”、“咳嗽”、“哮病”、“喘证”等范畴,该病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COPD稳定期以本虚为主,其中以肺肾两脏关系最为紧密。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致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故见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肾虚,则腰膝酸软,肾不纳气,故见呼吸表浅,活动受限,临床上稳定期患者以肺肾气虚者多见。
苏子降气汤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苏子、清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苏叶、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主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等症。近代多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辨证属上盛下虚、肾不纳气的患者,是中医治疗上盛下虚咳喘的传统名方,也是降气纳肾的代表方。药理学研究[6]发现,该方有一定的抗炎解痉抗过敏等作用,还能减轻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的各种病理改变,对慢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丁新华[7]发现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苏子降气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郭坤霞等[8]发现苏子降气汤联合西药能够改善哮喘患者症状及肺功能。邓海霞等[9]发现苏子降气汤联合西药治疗相比于单用西药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肺功能并且提高治疗有效率。本研究显示,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肺功能及降低其急性发作次数,这与UPLIFT研究[5]相契合。降气纳肾法能够在使用噻托溴铵治疗后还能对症状及活动耐量有提升。本组的中医症状评分不仅仅是对肺部症状的评分,还包括其他如食欲、乏力等项目评分,对整个机体状态评分更能反应降气纳肾法的全身调节作用。中医认为,降气纳肾不仅能够使上逆的肺气下降,减轻咳嗽气喘的症状,更能提高肾脏的纳气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状态,从而改善患者活动耐量。本组结果显示,降气纳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可以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及活动耐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呼吸与结核杂志,2007,1(30):8-17.
[2]陈湘君.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15-120.
[3]SFDA.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7-58.
[4]张劭夫.六分钟行走试验:运动耐力评价的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894-897.
[5]Donald P,Tashkin DP,Celli B,et al.A 4-Year Trial of Tiotropium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N Engl J Med,2008,359(1):1543-1554.
[6]范国煌,刘继林.苏子降气汤的药理研究和主要药效学[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8(5):13.
[7]丁新华.苏子降气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6):52-54.
[8]郭坤霞,贾金虎.苏子降气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3):288-290.
[9]邓海霞,徐刚.苏子降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80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20.
(收稿:2015-11-05修回:2016-02-21)
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No.20110833B22)
杭州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杭州310007)
楼雅芳,Tel:0571-85827651;E-mail:louyafang1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