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锡文:农业航空植保,开启智能装备新篇章

2016-08-02口述罗锡文整理孙洁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用植保航空

口述|罗锡文 整理|孙洁

罗锡文:农业航空植保,开启智能装备新篇章

口述|罗锡文 整理|孙洁

1951年5月,一架C-46型飞机,连续2天在广州市上空执行了41架次的灭蚊蝇飞行任务,由此揭开了我国农业航空发展的序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我国农业航空作业量逐年有所增加,但在通用航空中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小,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农业航空的发展水平显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极不相称。

目前,我国农林业航空作业以有人驾驶固定冀飞机和直升机为主,无人直升机用于航空植保作业正逐渐兴起,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航空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日本、韩国等国家,农业航空技术是它们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国家的大力扶持是上述国家农业航空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航空植保升温

作为农业大国,发展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因此,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农业航空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重大需求。

华南农业大学于2011年在国内率先筹建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从事农业航空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包括农业航空作业平台技术、农业航空遥感技术、农业航空喷施技术、农业航空特种作业技术(如杂交稻制种辅助授粉等)、农业航空标准及农业航空产品质量检验测试等。中心在国内最早提出“我国必须加快发展农业航空”的思路。

2011年,作为理事长单位发起并组织成立了国内首个“国家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组织学术交流会议,开展农用无人机驾驶培训班、农用无人机作业现场观摩及推广应用示范现场会等活动,为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带来了新动力。

众多专家学者也积极推进农业航空产业的发展。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农用航空建设”,为航空植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农业航空植保产业在我国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9月,全国通航企业共226家,在册有人驾驶通航飞机、直升机总量1786架,从业人员已达1.1万人。截至2015 年12月,中国无人机相关研发、生产、服务单位已达400家,其中,植保无人机相关的企业超过200家,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约3000架,总作业面积超过1100万亩次。国家在大力推动航空植保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大力扶持一些优秀企业进行示范推广,如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3WQF80-10型油动农用无人直升机进入了河南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补贴额高达8万元/架;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四种主流植保无人机纳入福建省农机补贴目录,补贴额最高达3.6万元/架,用户使用情况普遍反映良好。

人物简介

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农业航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存在困难不少

我国农业航空的应用水平和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一方面是我国的农用飞机数量少,农业航空年处理面积小;另一方面是农业航空配套技术及政策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业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农业航空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规划。农业航空作业涉及到民航、农机、植保、质检等多个部门,目前存在监管部门不明确的问题。尽管我国于2010年出台了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将逐步对民用领域开放的政策,2013年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2015年出台了《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2016年即将出台的《民用航空飞行标准管理条例》将无人机的运行纳入统一管理,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这些举措对农业航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对农业航空的管理仍沿用现有民用航空标准,对农业航空缺乏完善、规范的技术标准及作业规程;农业航空飞行作业申报审批手续复杂,可能延误最佳作业时机;至今尚未专门出台旨在推动、促进农业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国家政策,对农用飞机的采购、机场的使用、农用飞机燃油补贴等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国家层面、行业内以及行业间缺少支持农业航空的整体发展战略规划。

农业航空配套核心科学技术研究不足。通用航空丙类作业主要包括飞机播种、空中施肥、空中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空中喷施除草剂、飞机防治病虫害、空中遥感等项目,根据中国民航局统计年报,截至2010年底,我国具有丙类作业经营许可的61家通用航空企业的飞机总数约400架,其中一些机型(例如我国自主研制的Y-5、Y-11约160架)已停产,进入了淘汰阶段,但目前仍是我国农业航空的主力机型,超期服役。

农用飞机制造及配套的喷施技术等基础科学研究、核心技术研发滞后,机型偏少,更新能力不足,产能不足,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导致价格、维护成本偏高,而成本又影响到销售,导致需求减少,反过来影响到生产规模,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配套的喷施设备性能较差,喷出的雾滴谱宽,对靶性差,进而无法彰显农业航空植保技术的优势。因此,未来我国在农业航空领域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航空喷施主要剂型、航空喷施作业技术参数及规程、植保无人机自主飞行作业控制系统、航空喷施装备关键部件等配套核心科学技术的攻关。

农业航空专业队伍人才匮乏。首先是由其“先天不足”引起的,农业航空执飞、机务等专业人员与航空运输产业相比,人员素质相对略低。农业航空公司限于经济效益和行业人才培养机制等原因,人才的后续培养比较滞后。国内屈指可数的高校飞行专业和培训机构,相对于全国农业航空规模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先天的不足”加上“后天的营养不良”,农业航空专业队伍人才成为航空业内人才资源最为贫瘠的地带。特别是植保无人机驾驶员,由于植保无人机是新生事物,国家在植保无人机驾驶员的培养和管理上还刚刚起步,据我国AOPA无人机管理办公室统计数据,截止至2015年12月31日,民用无人机驾驶员合格证总数仅为2142个,与目前巨大的市场需要不相称。

农业航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农业航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凸显,我国与农业航空产业相配套的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租赁、中介、培训、机修以及推广、融资、保险等专业公司尚未形成规模,单个企业对上述服务的成本支出的承受力不够,因此也缺少大面积推广的力度。此外,中国尚缺乏足够适合于农业航空产业大发展的机场保障基地,也限制了农业航空事业的发展。

对农业航空认识不足,与农业航空相适应的农田作业环境基础建设被忽略,在制度上缺少对农业航空的公益性安排。长期以来人们常常认为农业航空作业技术性强、价格高,农业生产中用不起飞机,对农业航空作业的整体高效益和低成本认识不足,造成农业航空的市场需求滞后,许多人仍处于旁观状态。此外,分散经营的生产模式,造成地块小而分散,与农业航空规模化作业的模式不相符合。而且,各地在进行农田规划时,缺少大规模的集约化经营安排,防风林、电力电信布线等未将农业航空作业纳入考虑,对农用飞机的作业安全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中国农业航空的发展应因地制宜,走“多机型、多作业方式并举”的道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机型。例如东北、新疆等视野开阔的大面积、大农垦地区,宜采用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作业;而在南方丘陵、地形复杂的小地块区域宜采用小型农用无人机作业,以此提高中国航空植保作业的适应性。

立足当前,规划未来

目前我国农业航空业产业链还很不完善,很多领域尚处于空白或起步阶段,如果国家扶持政策和长期发展规划得当,必将会刺激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大发展,并带动整个农业航空产业链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业航空产业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采用多机型多作业方式提高航空植保作业的适应性,加大资金投入增强配套核心科学技术的攻关,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强管理和规范等方面。

除了耕地,中国仍有大量土地(林地、荒原)需要用到农用飞机,包括人工降雨、防止荒漠化的飞播种草、种树等。农业航空对这些地区来说,产生的不仅是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因此,与美国等农业航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航空产业是一个尚未真正启动的大产业。

有数据显示,未来3个五年计划内,我国农业航空市场的需求将会有爆发性增长。分析预测表明,未来直接拉动新增机型投入将达到465亿元以上。

农业航空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相关制度及配套核心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业航空产业必将得到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精准作业,极大地提速我国现代农业的进程。

农业航空植保正在蓄积力量迎难而上,或许现在你感受不到它改变的力量,但是我们相信它的未来,不仅会带来植保方式的巨大改变,而且会给整个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一股巨大的推动力。

2015年,国家种子加工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国内外种子加工装备技术对比分析,集成研发先进高端的系列田间育种、种子加工机械、干燥设备、金属仓储装备等产品。先后完成OK204-3CP型智能化玉米抽雄喷雾一体机、5ZT-15型大型种子加工成套设备、5HDH-10型谷物干燥机等9项新产品的研制。

猜你喜欢

农用植保航空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不得随意弃置、掩埋、焚烧农用薄膜
植保机
无怨无悔四十载 植保战线展芳华——访山西省太原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何淑青
无人机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与实践
农用机械发展
2020年7月全国化学矿及农用化工产品产量表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