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背诵回归小学语文教学
2016-08-01王淑敏
王淑敏
摘 要: 古人读书方法就是熟读成诵。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虽然大部分背诵时未必理解,但若干年后,随着阅历的增加,知识的积淀,脑子里积蓄的东西也就无师自通了。加强背诵不仅是语文能力提高的最有效方法,还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背诵 熟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走上语文讲台,讲的是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对我来讲已经烂熟于心,且不说讲过多少次,单凭学的时候老师高压式的背诵要求,足以让闰土形象刻在我脑海里一辈子了。于是带着满满的自信,我和同学们再次认识那个紫色圆脸、项戴银圈的少年。课堂上无论是“雪地捕鸟”还是“看瓜刺猹”,看得出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课后,我要求同学们把其中三段最精彩的段落背下来,没想到一名同学小声嘟囔了一句:“书上只要求背一段……”我没有吱声,只是看了他一眼,虽然碍于教师的权威,同学们并没有明显反对,但看得出满脸的不情愿,而且我能猜得到平时老师并没有补充背诵内容,只要求背诵课后指定的段落。所以,我突然间的“别出心裁”显然有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之嫌。据我了解,新课改之后,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语文教材中删减了一部分原来要求背诵的篇章和段落(如《月光曲》、《第一场雪》的精美段落),为此,我一直不解,而且一直保留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减少甚至脱离背诵学习语文,就好像蜻蜓点水,到头来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古人读书方法就是熟读成诵。三字经,百家姓,唐诗宋词,虽然大部分背诵的时候未必理解,但若干年后,随着阅历的增加,知识的积淀,脑子里积蓄的东西也就无师自通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的语文课堂更多强调理解、感悟,作为储备知识最基本的方法“背诵”被忽视了。原来要求全部背诵的经典作品,现在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这样的要求对缺乏鉴赏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偷懒、钻空子,相当一部分学生选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段,而是最短的段落。一段时间之后,有的甚至想不起曾经背过的段落是哪篇课文中的。最终学生的负担是减轻了,个性也彰显出来了,但学习却越来越浮躁。我不敢想象,如此下去,语文课堂能给学生留下什么……难怪现在大多数学生几乎每天都要遇到“有话说不出,下笔不成文”的尴尬。所以,让背诵回归小学语文课堂,其意义远远不止多背几篇文章那么简单,更是语文学习方法的本色回归。
宋朝欧阳修的散文之所以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他的后人说是因为他小时候就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的文章。稍大后,靠借书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却已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所以他的散文不仅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如此看来,加强背诵不仅是语文能力提高的最有效方法,还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一种学习方法。借用北大孔庆东教授的话:“语文学好了,干什么都会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你看古人一天到晚不就是背四书五经吗,学完了就什么都能干,断案子,修水利,搞经济……堂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不就是建立在背诵式语文基础上的吗?”当然,我们不是要照搬古人的学习方法,而是把背诵这种最本色、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继承下来。电脑里存盘的资料多,可调用的东西就多。同样的道理,多背一些古代经典、现代美文,不用思索,“语文”就脱口而出了,这就是背诵的最大妙用。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这个时候阅读和背诵的东西会刻进脑子里,甚至跟着学生一辈子。而且作为一种知识储备,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内化为能力和智慧。所以让背诵回归小学语文课堂绝对是一个明智而科学的选择。
这里所说的“回归”,指的是原有基础上的强化。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熟读,强化背诵,而且背诵的量要大,面要宽,形式要多样。小到一首儿歌,大到中外名篇佳作;从字词到句段;由课内到课外;由语文学科拓展到各类综合性活动:诗歌朗诵、演讲比赛、成语接龙……甚至可以大搞文字游戏,“雅”到接对联,猜灯谜;“俗”到给别人起外号——以脑子里储存的东西多为荣,力争把文字玩得山穷水尽(孔庆东语),这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理想语文状态吗?对于教材中的背诵内容,除了规定的篇幅和段落,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身鉴赏能力和甄别水平,向学生推荐精彩的语句或段落,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性背诵。但要注意因人而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降低背诵要求,既要把背诵落到实处,又要体现弹性教学。在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能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还怕同学们理解不了、感悟不透吗?千万不要像有些课堂,学生连课文还没有读熟,就开始讨论、汇报,最后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下课后请把你喜欢的段落背下来。听这样的课总给人感觉比看电影还热闹,“可一旦下了课就如同虎毛离开虎皮,风一吹,什么价值都没有了”(孔庆东语)。甚至不如记忆中的一首儿歌,记得小时候常常一边跳着皮筋,一边说着“小皮球,圆又圆……”这首儿歌一直陪伴我们长大。在我们的记忆中,它已经不再是一首好听的儿歌,或是一种开心的游戏,而是多少人内心珍藏的一种快乐——这种收获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新课改已经进行几年了,当我们带着新课程理念满腔热情地投身教学时,一定不要忘了哪些是必须坚持的,哪些是需要不断尝试的——这是教育者应有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