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狼图腾》看中国电影文化输出

2016-08-01谭晓闯

电影文学 2016年14期
关键词:文化输出狼图腾电影

[摘 要] 中国电影文化输出一直在探索一条既能代表民族特质和核心文化,又能被世界市场广泛接受的有效模式。电影《狼图腾》的出现,将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运作手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创作,影片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清晰地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文本依托电影《狼图腾》的成功创作与运作模式,阐述中国电影文化输出的窘境,并提出提高国际意识和坚守民族品性的具体措施建议,以期对中国电影文化输出的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电影;文化输出;国际意识;民族品性;《狼图腾》

电影作为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表达工具,强调输出一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直接影响该国的国际话语权和文化取向。中国电影文化输出之路一直在摸索中缓慢前行,试图探索出一条既能代表民族特质和核心文化,又能被世界市场广泛接受的有效模式。电影《狼图腾》的上映,从影片的创作过程、反映的文化主题,到国际营销方式、观众接受程度等,无疑是非常成功的文化输出。它合理地将文化自主意识与世界思维范式融合,民族文化承载与全球化商业运作有机结合,成为目前中国电影文化输出的一次有益尝试。

一、中国电影文化输出概述

文化输出是指一国文化精神、文化形象与文化生活的输出,电影输出作为文化输出当中最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部分,更容易表达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而电影文化输出战略的实施是中国构建国家形象,重夺世界话语权的关键内容,彰显出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文化输出战略的实施虽然取得一些效果,但与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不相匹配,并未达到文化大国的内在需求,发挥文化作为内涵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具体到电影输出领域,我国的电影文化输出存在以下特征:第一,电影文化输出缺乏系统性,并未以建立国家形象、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中心开展系统、全面的输出,呈现出零散化、边缘化的特征;第二,电影输出的文化赤字较为严重,2015年进口分账大片34部,票房收入为1633亿元,占总票房收入的41%之多,而2014年国产电影出口收益只有20亿元,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形成巨大逆差;第三,电影文化输出的层次和质量也偏低,与国际主流电影意识形态严重脱节,盲目输出、低质输出会严重影响文化输出的长效机制。

根据目前我国文化输出的现状分析,中国电影文化输出既不能抛弃中华传统文化,过分迎合西方主流意识,又不能固守中国传统理念和文化形态,忽视西方观众接受方式。因此,需要中国的电影人,寻找有效的输出方式和共同的思维方式,探索切合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发展道路。

二、《狼图腾》与文化输出

电影《狼图腾》由法国著名动物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历时七年拍摄完成,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国内外的轰动,好评如潮,获奖无数。虽然因为机制问题该片无缘2016年奥斯卡,但仍被国内外影评界认为这部七年磨一剑的电影如果获得评选资格,必然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部被称为“史诗级纪录片”的电影是世界上第一部以狼为叙述主题的电影,主要讲述20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到内蒙古大草原插队,见证了内蒙古游牧民族与狼之间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了对狼的敬畏和喜爱,甚至偷养了一头小狼,但是由于场部领导发起的灭狼运动和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被偷等事件,打破了牧民和狼群一直以来保持的生态平衡,人狼大战拉开序幕。电影以一个外来知青的视角,描述了蒙古草原牧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狼的智慧与性格,为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顽强品质和自由生活。特别是电影克服了动物拍摄的技术困难,对于狼的刻画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因为原著定位于蒙古人的图腾崇拜与“文革”的历史维度等可能出现的差异化理解问题,导演将“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作为电影主题,表现出蒙古族人民自由、勇敢的性格以及与狼群和谐共生的智慧。

其实,电影只是《狼图腾》全球文化输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从2004年《狼图腾》小说出版发行开始,《狼图腾》已经开始进行全球化输出战略,成为中国文化输出最为完整和成功的标志性案例。小说《狼图腾》创造了当今中国出版界的奇迹,再版150多次,正版发行500多万册,在110个国家有39种语言的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也正是基于这种影响,才吸引了世界多国的顶尖创作团队加入电影创作。小说是原著作者姜戎根据自己在蒙古插队时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的,出版后引起了国外主流媒体和出版机构的广泛关注,其内容构成包括多个“狼故事”:掏狼窝,养小狼,灭狼,人狼大战,狼羊大战,马狼大战等,表现出中国少数民族独特的思想意涵和历史文化。总之,从《狼图腾》的全球出版发行到电影在海外的高口碑和票房,都说明了《狼图腾》的整体创作和运作模式是目前较为完善和可行的文化输出方式,是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创新途径,是中国文化输出战略的有益践行。

三、中国电影文化输出须强化国际意识

《狼图腾》所取得的经济和文化效益首先得益于它的现代性和国际意识。国际社会普泛共识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是中国电影必须关注的,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观点存在异质文化的理解差异。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强化多元化、综合化艺术表现形式,从而使中国电影符合国际审美与价值判断,最终达到输出中国文化的目的。

第一,充分尊重差异性文化,选择观众可以接受的文化输出方式与途径。历史上的中国曾长期控制着世界主流意识形态,但近代的中国却一直游离在西方中心主义的边缘。由于中国观众与欧美观众在文化背景与审美标准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便体现出难以相融的特征。所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遗憾地在世界文化中具有微弱的影响力,这与我们五千年文化积淀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实力是极不相称的。因此,创作团队必须了解国际社会的文化差异,切身体会受众群体的实际感受,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寻找合适的输出方式,从而强化国际性意识,实现本土电影与世界文化的融合。《狼图腾》导演让雅克·阿诺也曾强调电影作为一项全球产业所应具有的“世界性”,他将跨国电影形象地称为美妙的“跨国婚姻”,这种世界性的语言,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度,而这也正是跨国电影的“美感”所在。

第二,在传统电影文化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需要规避文化误读与价值观的异化。由于语言差异和中国整体翻译水平的滞后,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往往被误读,电影所要传递的价值理念也常常被扭曲。基于这个原因,需要我们打破语言的阻碍,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各种输出方式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意涵。只有在这个前提下,中国电影中的深层次内涵才能被各国观众正确解读,中国电影才能适应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竞争形势。从这个角度衡量,《狼图腾》就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因为导演对欧美市场的受众心理非常了解,大部分欧美电影的主题都是“爱”,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爱往往能够获得观众青睐,所以他谈化了原著关于“蒙古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转而放大了人与草原、人与狼之间的和谐共生,而且这个新的主题依然统一在原著的价值框架内,并不违背原著的主旨。这个做法的效果非常明显,影片如期获得欧美市场的赞誉和回报。

第三,在中国电影与西方价值对话与融合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成为文化输出的不竭动力,甚至逐渐形成新的更加趋同的文化理念和形态。文化全球化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电影市场也通过合拍片、翻拍片、购买剧本、技术共享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与创新,因此每次合作创作出的作品便会吸引更多的观影人群,电影市场也就更加活跃和加速成长。世界范围内的纯粹动物电影并不多产,而狼本身就是难于驯服的动物,再加上草原狼的凶猛彪悍,让许多导演望而却步。让雅克·阿诺奇迹般地在电影中让狼性得到完整的展示和完美的诠释,狼作为片中的第一主角主导电影的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展现。《狼图腾》是国际动物电影中屈指可数的佳作之一,体现出中国电影输出的创新意识和对话欲求。

四、中国电影文化输出须坚守民族品性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民族文化遭到所谓西方的强势文化的威胁,西方主流价值观遮蔽了民族理念,导致本土文化在国际竞争中失语,丧失了文化主导权和民族品性,文化安全问题凸显。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霸权”的代表,刻意异化了带有中国符号的典故和功夫,比如《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系列,弱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强行推广美式思维方式和意识形态。为了保持中国本土文化的民族品性,在与国际文化接轨的过程中,电影创作必须强化民族意识,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建立和保持文化平等的秩序。《狼图腾》真正探索了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途径,深入挖掘电影所蕴含的各种民族价值观和哲学观,真实反映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国特质元素和民族品性在电影中得到完美展现。

第一,提高民族文化自信。目前,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电影创作者和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容易受其影响推崇和追捧西方电影文化,不顾一切地拥抱西方文化。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或存在文化自卑心理。中国历史悠久,思想厚重,文化博大精深,却因为电影消费群体的认知缺失和审美缺憾,错失好的电影题材与输出方式,任西方文化肆意横行。另外,由于这种无知所导致的自卑和崇洋情绪也给电影的民族性带来严峻挑战。只有全民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内核,建立民族文化荣辱观,崇尚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深刻理解和体悟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创作出更能体现国家形象、民族风情、历史人物、社会生活的优秀国产电影。《狼图腾》虽然是中法合拍电影,但其精准地捕捉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神韵,创作团队对“文革”时期的背景,对牧民的历史、生活和信仰,对狼群的习性、智慧和战术等都有着深刻细致的了解和研究,并始终保持尊重和自信的创作态度。这也是电影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

第二,建立和保持文化平等的国际秩序。严格意义上讲,文化是没有优劣强弱之分的,每一种文化都应被充分地尊重与传播,但现实情况是文化的民族性被强烈的生存意识取代,导致文化失衡,霸权文化仍占据主导地位。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应该是多元文化的共存,让各民族文化平等对话,而不是取代或抹杀他国文化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霸权主义。电影文化输出对于霸权文化的反应是最为直接和敏感的,一味地迎合西方电影市场只会丧失民族性,迷失在东西方文化的交互当中。因此,我们呼吁国际社会建立和保持公平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使各民族文化都有机会展现其思想意识与独特风貌。从而在跨文化传播中保持文化的平衡性,搭建平等的对话平台,实现各民族文化彼此的交流与融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英语服务本土文化输出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岳川.文化战略[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

[2] 周和平.文化强国战略[M].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13.

[3] 王岳川.发现东方(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 任荣.中华文化世界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6] 李淑华,衣丹彤.中外语言差异与民族文化心理探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作者简介] 谭晓闯(1982— ),女,吉林大安人,东北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专业2014级在读博士研究生,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文化输出狼图腾电影
高职学生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
“握拳而立”
张靓颖玩音乐没想着“文化输出”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