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结束前的孤独状况调查
2016-08-01钟小景钟健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526020
钟小景 钟健东(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结束前的孤独状况调查
钟小景钟健东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前的孤独状况,为做好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某护理系120名即将结束临床实习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有效问卷中得分等于或高于50分的有17人,占被试总人数的16.19%。男生的平均得分比女生高。讨论: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前的孤独有其特点,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孤独调查
孤独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数量的多少和质量好坏的感受,可以通过特定量表加以客观地评价[1]。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覆盖面广,与学生所在的年级有关,产生孤独的比例由低年级向高年级递增;其次,大学生的周围环境对他们孤独的体验也是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的[2]。护理本科生在即将结束为期12个月的临床实习之际,面临毕业与就业、考研、感情等诸多问题,会产生复杂的心理状态和强烈的心理冲突,在得不到理解或不能引起共鸣时容易引发孤独。本研究旨在了解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前的孤独状况,为开展其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依照方便抽样的原则,在广州市某医学院抽取120名即将结束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回收率为95.45%(见表1)。
1.2研究方法
1.2.1量表采用UCLA孤独量表[3-4],评定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该量表有20个题目,它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①从不。②很少。③有时。④一直。得分越高说明孤独感越强。
1.2.2研究步骤采取无记名方式逐一派发问卷,要求被试者根据自己最近三个月的感觉在15 min内完成问卷所有内容,当场回收问卷,从而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提高了本调查的信度。
1.2.3统计处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结果
UCLA的正常人国内常模为 (40.1±9.5)分。本组被试学生的平均得分为42.51分,在正常范围内。得分高于50分的人数为17人,占被试总人数的16.19%。其中,男生平均得分为49.56分,得分高于50分的占被试男生总数的44.44%;女生平均得分为41.85分,得分高于50分的占被试女生总数的13.54%(见表2)。
表1 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
表2 问卷检出情况
2.2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前的孤独状况不容乐观。其产生的孤独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为期12个月的临床实习将要结束,护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能,对工作量较大的基础护理和的日常护理工作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烦躁情绪。尤其在部分学生已被聘用而自己尚未找到就业单位时则更忧虑,心里易产生失落孤独感。
第二,受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护理工作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很多人认为护士是“不赚钱的高级保姆”,有“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的说法,极大地挫伤了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性。护生在未进入大学之前对大学的憧憬过于理想化,进入大学后逐渐发现大学生活与理想目标的实现之间有较大落差,特别是护理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及未来职业的社会地位均不够高更加剧了这种落差,所以满足感较低,存在的空虚感相对强烈[5]。部分护理本科生在此阶段会选择考研或考虑转行来改变现状,但考研或改行毕竟是少数人的选择。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要是脱离了集体的前进方向就容易产生孤独。
第三,处于此阶段的学生往往面临着情感危机。人们认为人生最短暂的爱情就是校园爱情。失恋越来越成为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尤其在毕业前最为明显。对失恋会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行调查发现最多的是“感觉寂寞孤独”,占68.9%[6]。
第四,本调查结果还显示男生的孤独感比女生强。护生的心理亚健康存在性别差异。在护理专业的学生中,男护生所占比例较小。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男性学习护理专业多数得不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有时还会受到个别女性的轻视。这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自卑心理较重。再者,部分男护生自身对护理职业没有正确认识,心理亚健康高于女护生,高于全国正常人群。
3 建议
3.1鼓励此阶段的学生通过正常的方式宣泄情绪
宣泄是在大学生中比较常见也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与大学生的生理特征是相符合的。健康向上的宣泄方式不仅能使孤独情绪得到宣泄,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的情绪得到转移或升华。
3.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
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及良好的营养和社会关系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法,也是防范和治疗心理亚健康的最有效手段。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融洽的心理氛围。
3.3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临床带教教师与学校有关部门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对学生就业、择业、恋爱等个人问题尽可能给予理解和帮助,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顺利完成实习。
3.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学生认识新形势下的经济、就业形势,让其从思想上做好就业、考研或转业的准备,帮助其进一步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使他们正视孤独,挑战自我,找出自己心理问题的根源与危害,进行自我调控。学校及有关教育部门要重视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开展心理咨询。
参考文献
[1]陈宏伟,胡传来,张蕤,等.某师范院校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 (4):598-600.
[2]徐含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中孤独感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6 (10):62-64.
[3]Russell D,Peplau L A,Ferguson M L.Developing a measure of loneliness[J].J Person Assess,1978,42 (3):290-294.
[4]Hays R D,Dimatteo M R.A short-form measure of loneliness[J].J Person Assess,1987,51(1):69-81.
[5]占春旺,胡光丽.护理本科生孤独感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报,2013,20(4A):69-72.
[6]江燕.大学生失恋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