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方:生来只为托起明天的太阳
2016-08-01
□ 本刊记者 邢 华
朱瑞方:生来只为托起明天的太阳
□ 本刊记者 邢 华
“爸,您的汇款已收到。这不仅仅是200元钱,这是浓浓的父爱。我冰冷的心,被您融化了。”
“来信和汇款已收到,酷热的夏日里,您送给女儿一片阴凉,这不是金钱能换来的。谢谢您,爸爸。”
“衷心的感谢您,在我人生最关键的转折点,给予我帮助。今后的人生道路,我会遵照您的教导,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回馈您及社会对我的关爱。”
……
在这位“父亲”住处的简易书架上,两千多封来信整齐排列,每一封来信,都写满孩子对他的思念与感恩。他就是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菏泽市单县龙王庙镇朱杨楼村农民朱瑞方。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这位普通农民45年如一日资助了407名孩子,累计捐资51万多元。45年来,他捐出了几乎所有收入,自己却过着旧衣当家、少有荤腥的清贫生活。
一次入党 一生忠诚
1953年,朱瑞方出生在菏泽市单县一个农民家庭。小学5年,朱瑞方一直依靠外祖父的接济上学。1965年,身为共产党员的外祖父为凑齐朱瑞方升入初中的学费,日夜劳作,因过度劳累不幸去世。自此,朱瑞方立誓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要像祖父那样,乐于助人。
1971年1月,朱瑞方应征入伍后,吃苦耐劳,好学上进,不到半年就入了团。有一次,因文化程度低,不能胜任首长安排的指挥射击任务,他深刻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从此,他立志要让后辈们有知识、有文化。同年7月,朱瑞方递交了入党志愿书,他在“入党后怎样工作”一栏中写道:“我入党后要节约用钱,捐资助学,让那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真正掌握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本领。”当年9月26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本连同年兵入团入党的第一人,并多次受到连队的嘉奖。
从入党那一天起,朱瑞方以每月6元钱的部队津贴,开始走向了捐资助学之路。如今,45年过去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诺言和信仰,用微薄的收入资助了一批又一批困难学生求学成才。
一句承诺 一生践行
“2015年1月至3月资金来源:儿子孝敬钱5000元,卖树收入6150元,妻子打工收入3900元,拾荒收入1190元,市文明办慰问费1000元,我收入3600元,总计20840元,资助学生20838元,小鞭炮2元。”打开朱瑞方的捐赠明细记录本,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捐赠资金的来源、花费以及受助贫困学生的姓名和捐赠金额。可以说,自己以及妻子的所有收入,朱瑞方大都捐赠了出去。
对贫困学生,朱瑞方慷慨解囊,对自己和家庭,却是出了名的抠门。每一年,他的开销不足200元,且大多用在了爱心电话上。在他的住处,被子上的补丁打了一层又一层,蓝色的枕套已磨出大洞,袜子、衣服都是补了又补。除了盐以外,朱瑞方不舍得买一点调味品,吃的粮食和菜都是自己种的,不够时就用野菜凑一顿。
2009年8月10日,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孟欣来看望他。中午炒土豆时,孟欣往锅里探探头说:“油太少了容易干锅,炒菜先放葱、姜炝锅,这样才香呢。”说着说着锅干了,朱瑞方急忙往锅里加了凉水。土豆煮熟后,每人盛了半碗,朱瑞方吃完后,用开水涮涮碗,一仰脖子喝了下去,转身,他拿出1000元钱递给了孟欣。看着眼前的朱瑞方,孟欣脸上的笑意没了,她低下头,泪水落在碗里:“爸爸,我现在才知道您给我的钱,都是怎么来的了!”这些年来,一年365天,朱瑞方天天如此,把生活降到了最低标准,省出一毛钱、一块钱,汇聚成贫困学生的学费。
爱有多远,梦想就能行多远。朱瑞方资助的407个贫困学生,现已有65个成为科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或各类专家学者。他们常常来信或电话邀请朱瑞方到他们工作生活所在地游玩享享福,以尽感恩之情,但他不图回报,一次也没去过,都婉言谢绝了。
鲁西南有个风俗,娶儿媳妇时,男方家里要盖新房、买新床,可朱瑞方破了这个规矩。2001年春节前,儿子朱坤鹏谈对象要结婚了,家里没有钱盖新房。朱瑞方就腾出墙体斑驳的两间厨房作为新房,房顶黑,用扫帚扫一下,粘了几张报纸,墙壁掉土不能粘报纸,就找了3个化肥袋撕开钉墙上。没钱买喜床,就找了一些砖和破床板,临时拼凑当喜床。儿子委屈地说:“爸,您平时给那些贫困学生捐钱,我从来没拦过,我一辈子就这么一回……”话还没说完,朱瑞方就说:“咱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不摆酒席。”儿子气呼呼地出去了,老伴劝说时,朱瑞方却说:“捐资助学是大事,我先欠着你们的,以后再补,咱总不能看着孩子辍学吧。”
有人问他:“你这样做,图啥?”朱瑞方说:“资助贫困学生是我的人生抱负,是我入党的承诺和誓言。孩子们有了出息,能对国家、对社会多做贡献,我就觉得心里比蜜还甜。”
爱心相乘 能量加倍
在朱瑞方位于单县龙王庙镇政府西侧一间大约12平方米的居所里,有无数的奖牌、奖章、奖旗和学生来信。每当有人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困惑甚至挖苦讽刺时,朱瑞方就来到居所里去读读孩子们的来信,委屈的心情就会好起来。他说,金钱的积累是财富,精神的积累同样是财富,这些信,是我最大的精神财富。
朱瑞方喜欢舞文弄墨,平时笔耕不辍,以诗歌明志。他曾写过一首诗《蒲公英》:“我是一棵蒲公英,想从石头缝中钻出,向大地铺展,我不讲生活环境,更不计生活条件,有点阳光水土,我就能存在,生长繁衍,染绿大地,捧出爱心,朵朵微小的种子随风播撒在大好河山。我的人生就是奉献,愿把生命献给人间,化作尘土也心甘情愿。”
除了资助贫困学生,朱瑞方还努力扶弱济困,做好事无数。每当看到重大灾害,他都会竭尽全力帮助。2008年和2014年,朱瑞方曾先后两次向中组部交纳特殊党费,表达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情感与无限忠诚。
45年,朱瑞方多次获得山东慈善奖,还先后获得山东省慈善之星、和谐山东十大公益风尚人物、全省热心慈善事业先进个人、山东省第二届道德模范、共和国杰出贡献人才、齐鲁先锋共产党员和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163项荣誉称号。
在朱瑞方这种“唯讲奉献,不讲索取”的精神感召下,不仅他资助过的学生,还有他身边的很多人甚至外地人,都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2008年2月,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由朱瑞方牵头的单县爱心工程协会正式注册成立。协会章程规定不收会员会费,不收捐款捐物,实行牵线搭桥、“一对一”“面对面”的捐助,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8年多,该协会在全国建立分会1173个,发展会员13887人,资助贫困学生19761人,资助困难群众7569人,捐款数额高达1796万多元。
朱瑞方非官非富,是个“小人物”,却做着了不起的“大事业”。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越来越多被感动的热心人参与捐助活动,汇聚起了强大的正能量。
本刊记者 邢 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