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寻与救赎
——浅析《李米的猜想》

2016-08-01王春晓

人间 2016年21期
关键词:拉康天桥缺席

王春晓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找寻与救赎
——浅析《李米的猜想》

王春晓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李米的猜想》作为一部爱情悬疑片,它所讲述的是寻找和救赎,以及救赎之后的幻灭,与之对应的又是爱和印证爱之后的孤独。我们可以将这部影片视为拉康意义上的自我寓言——故事中人们绝埋地试图到达镜中理想自我的故事,整个过程始终以欲望对象的缺席为前提。

镜像;悬疑;隐喻

一、拉康“镜像”理论

拉康的镜像理论描述了幼儿在六个月到十八个月的生命体验。镜像阶段是指自我的结构化,是自己第一次将自身称为“我”的阶段,也就是主体形成的过程。在六到十八个月这一过程中,镜子前孩子经历的最初阶段,是把镜中的孩子指认为别的孩子,他无法辨识那其实是自己的镜中像。第二阶段,孩子方才认识到自己镜中的形象。这一整个过程包含了双重谬误:当他把自己的镜中像指认为另一个孩子时,是将“自我”辨识为“他者”;而当他认出镜中像是自己的时候,他却将幻影当成了真实,混淆了真实与虚构。拉康认为,每个人自出生之初就踏上了找寻自我的道路,为了获得周围环境的认同不得不选择自我的异化,把自我异化在他者的世界里。把自己也变成陌生的他者,或者在充满他者的世界里找到自我的镜像。镜像理论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的悲剧性,要想成为自己,必需经过他者的介入。在他者目光的审视下,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期待和幻想中的自己,但更可能是已然被变形的自己。正如拉康所言。不能以自己的本身来度过自己的一生的人类的悲剧是主体在构成自己原型的那个瞬间就这样注定了。

二、找寻自我身份与救赎之路

影片《李米的猜想》是一部关于爱、寻找与等待的爱情故事。出租车司机李米的存在,只为了寻找方文,这个从她的世界里消失了四年的男人。这四年来,方文一直躲在她看不见的角落,收到的54封信,是她和他的唯一联系。她车上放着满是方文照片的杂志,询问着每一个坐她车的乘客,而这种寻找和等待在常人看来近乎偏执。民工裘火贵、裘水天意外坐上李米的车,天桥上诗人自杀让他们误以为“接头人”已死,于是为了两张机票钱无奈之下打劫李米。诗人的下落刚好砸中马冰(方文)的车上。剧中几个人物从此由各种线索交织在一起,故事也由此展开……

《李米的猜想》作为一部爱情悬疑片,它所讲述的是寻找和救赎,以及救赎之后的幻灭,与之对应的又是爱和印证爱之后的孤独。我们可以将这部影片视为拉康意义上的自我寓言——故事中人们绝埋地试图到达镜中理想自我的故事,整个过程始终以欲望对象的缺席为前提。影片一开始,李米通过乘客的眼睛寻找缺席的爱人。四年了,李米仍拒绝接受关于缺席的表述,拒绝承认方文已经从她的世界哩消失。四年来,她拒绝遗忘,也无法遗忘,这是种近乎一种偏执的爱情,但纳入精神分析的范畴,忘我的他恋,同时也正是强烈的自恋。当人们坠人情网,深深爱着对方的同时,人们在爱恋着恋爱中的自己;与此同时,恋爱中人在情人那里获得的正是某种理想自我的镜像。因为我们看到,在现实中,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伙。和裘火贵携毒的一路上。他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挨打的细节也能看出他很懦弱。他以小香为参照,渴望成为她男朋友,以完成其作为真正男人的蜕变。片中每个人怀着对失去身份的焦虑,一直在寻找。天桥是影片叙事的关键场景,影片开始,裘火贵、裘水天在天桥上碰上绝望诗人.诗人的坠亡让他们以为“接头人”已死,暗示他们运送毒品身份的链条断裂。这场意外的自杀事件使马冰的接头人的身份同时丢失,意外掉下来的杂志又使他捡回自己作为方文的身份。影片中,马冰对裘氏二人疯狂的追逐正表现出他对失去当前身份的焦虑及对捡到过去身份的惶惑。裘氏二人也正是在同样的焦虑中选择打劫李米。男主人公方文也在寻找,表面上他是在寻找裘氏二人,实际不如说他是为了寻找那个“他者”目光下理想的自我,这里的“他者”——李米的父母,也是缺席的。从天桥下李米的复述可以看出李米的父母希望方文成为有钱人。方文在信中说,我打算回去了李米,反正我也成为不了你们想要的那种人。接着分别又说,我现在算是一个有用的人,我都能看到我们未来超市的样子;我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李米,也许我能成为你父母想要的那种入。由此看出,方文想通过贩毒迅速积累财富,是自己成为有钱人,继而获得李米父母的认可。不得不提及天桥上李米追认的片段,在镜像阶段主体所陷入的苦恼和方文为了成为李米的男友这个身份而现在又不能承认的无奈状况相同。方文之所以贩毒,就是为了最终和李米在这一起,但同时,他认为在一起的途径就是用马冰这个身份贩毒。所以那时他不愿失去作为的马冰身份。可以看出,方文的自我是“缺席”的,当他成为李米父母要的那种人时,失去了自己。

三、现实的隐喻与思考

《李米的猜想》像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底层人物的生活现状。李米、方文、警察、裘火贵、裘水天,都是小人物,就像影片结束李米在天桥上的自白,我们都不起眼,没有人在乎我们。整部片子将这些小人物的精神甚至肉体洗劫一空,没有出路。为钱所困抑或不归之路,很难说哪个更可怕,但是影片中的男人都毅然选择了后者。他们为了得到爱情,为了寻求自我身份的认同,都冒着生命危险。以牺牲肉体为代价,但到最后仍不免走向幻灭。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看出他们每个人争取爱情时的勇敢和抗争,尽管充满悲情色彩。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在“他者”的审视下屈服,而是用自己方式积极抗争,改变自己,努力将自己成为“他者”认同的理想“自我”。在这个层面上不得不说,小人物作为小人物也是有希望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报答爱,他们所富有的感情真挚又热烈。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导演曹保平冷静的呈现,他并没有用二元对立的标准进行道德说教,剧中人物也都是圆形人物。表现出复杂和多面性。这种对当下社会底层人物活生生的呈现,使影片的意义空间更加深刻。

l106.4

A

1671-864X(2016)07-0210-01

王春晓,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14级戏剧影视学2班。

猜你喜欢

拉康天桥缺席
你缺席的那些年
父母这一刻,你一定不要缺席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天桥音乐剧节印象录
结构与症象
缺席的蝙蝠
有人说过“大他者”吗?
天桥
在天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