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6-07-31黄伟萍

关键词:教书育人师德价值观

黄伟萍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调查分析及对策

黄伟萍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建设,发现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的办法,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项对策:制定基于法律精神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本,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良好机制是关键,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是核心。

师德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调查分析;对策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师德状况,探寻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我们特意组织了此次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状况与存在问题的调查。

1 本次调查情况说明

此次调查对象是广东省53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取无记名的调查方式,在发放的721份调查问卷中,718份是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9.5%。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是否拥有正确的“三观”以及如何践行教书育人等方面的34个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统计显示,45.5%是男教师,54.5%是女教师;就政治面貌而言,88.5%为党员,团员占1%,另有10.5%是民主党派等人士;从学历结构方面分析,高学历群体的博士研究生所占比值为6.3%,硕士研究生也占有一定的比值是27%,所占比值较大的是66.4%的本科,另有大专以下0.3%;职称结构为:正高6.5%,副高26.7%,中级55.5%,初级11.3%;作为学校中坚力量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各占4.2%和12%。从调查问卷获悉,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关心时事政治,及时宣讲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经受住了西方价值观的洗礼和考验,对师德建设的意义有较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的理解较为正确,能够把个人价值实现与教书育人统一起来,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关爱学生并践行教书育人职责,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能进行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个别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发生偏移,缺乏正确的“三观”,少数教师道德观择向迷茫等。

思政课教师基本情况详见表1、表2。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构成表

表2 调查样本职称及学术层次情况表

2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状况与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和对结果的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状况与存在问题的调查分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现状、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的认识及理解、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情况等方面。

2.1 政治素养

从调查情况看,高校的思政课教师经受住了西方价值观的洗礼和考验,依然拥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观念和政治立场,关心时事政治,及时宣讲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

2.1.1 拥护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立场坚定

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取得的成就使国人欣慰,尤其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思政课教师,最先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调查显示,86.4%的思政课教师在广东省高校的工作时间在4年以上,从调查得知,思政课教师有88.5%是中共党员,这反映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守;有89.9%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富国强民”,他们达成如下共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和昌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他们的共同追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在所难免,调查结果表明,还有10.1%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他们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1.2 关心时事政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

对国家时事和学校的大事,有97.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关注”,但有2.1%选择“不关注”;对学校或系(部)政治学习活动的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分别有98.7%、69.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积极参加”、“有收获”,然而也有1.8%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没有收获”。这需要加强对这些教师的教育与引导。调查中获悉,思政课教师是否关心时事政治与各高校的领导是否重视和关心思政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统计结果显示,78.2%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学校领导对思政课教师的思想、生活非常关心和比较关心。

2.2 人生价值观趋向

从调查中可知,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但也出现个别教师价值观择向迷茫。

2.2.1 价值观的主导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是思政课教师价值观趋向的一种体现。调查中对多项选择题“您的人生目标”,有76%的思政课教师表示要“实现自己价值”,有55%的思政课教师表示要做“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这显示思政课教师提倡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但选择“以赚钱为目的”的思政课教师也有8%,这引起我们的担忧。面对“如何选择人生态度”多项选择题,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是100%思政课教师的共同选择;对“积极进取,追求辉煌灿烂的人生”也有7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思政课教师抛弃了原来的单项选择——不是选择无私奉献,也不是选择唯利是图,而是选择了兼顾集体和个人利益,既要讲奉献,同时也要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但也有0.2%的思政课教师对人生持消极态度,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2.2.2 价值观的特点是包容多元的价值观

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思政课教师,他们较易受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及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同时又兼具包容性。面对“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思政课教师有95%选择“集体利益”,这体现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认可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也有2.9%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无所谓”,2.1%的选择“个人利益”。在价值取向判断的多项选择中,对“人格是否高尚”有50.6%的思政课教师认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得到了51.7%的思政课教师认可,有28.4%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了“是否有自己的事业”,有12.8%选择“生活是否美满”。除此之外,还有5.7%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社会名望的高低”,对“金钱的多少”也有1.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小部分追求物质享受和金钱的教师的教育和引导。

2.2.3 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是提高综合素质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积极参与公平竞赛,在服务社会时实现自我价值是思政课教师的共识,因此,他们鄙弃只有文凭没有水平的懦夫。在多选题“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的选项中,选择“思想素质”的思政课教师占76.7%,选择“理论素养”的思政课教师占55.6%,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有51.3%和40.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上述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重视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的提升,意识到掌握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另外,还有94%、79%和97%的思政课教师分别认同“优胜劣汰”、“知识是竞争的手段”和“人生要靠自己奋斗”,这充分表明,思政课教师渴望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身价值。

2.3 思想道德观

2.3.1 拥有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道德取向

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他们道德状况如何,决定着在思政课教学中能否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调查显示,认可“诚实守信”的思政课教师有96.8%,分别有95.2%、95.9%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学生作弊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学生不应该作弊”,对“公交车上给老人、伤残者让位”也获得了96.8%的思政课教师赞同。因此,希望拥有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健康向上的道德取向是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共同期盼。

2.3.2 少数教师道德观择向迷茫

在调查中发现,在思想道德观念上,虽然绝大多数的思政课教师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但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少数思政课教师无法适应快速变革的社会,导致这些教师道德观择向迷茫,出现不符合社会主义主流道德观的错位选择,调查中获悉,有的思政课教师对上课迟到、语言行为不文明持无所谓态度。

2.4 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的认知状况

2.4.1 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正确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的建设者是教师的主要责任。作为思政课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这是由思政课教师岗位职责所决定的。调查统计显示,认可“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的思政课教师占89.5%,有11.4%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只负责教好本课程”,有2.1%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育人是学工人员的责任”。“您对教书育人的认识”,认为“很重要”的有90.5%,认为“无所谓”的9.6%,认为“不重要”的0.3%。“您认为学校的中心任务”的多项选择中,有91.2%的认为是“教书育人”,有8.4%的认为是“教书”,有6.7%的认为是“科研”,有5.9%的认为是“提高职工待遇”,还有0.3%选择“其他”。通过对上述的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能正确理解“教书育人”的内涵。

2.4.2 对师德建设的认可度较高

调查中,面对“您对师德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很重要”、“一般”和“不重要”的分别占81.2%、18.2%和0.6%;而对“您对贵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评价”,33%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很好”,57%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较好”, 9.8%的思政课教师认为“一般”,甚至还有0.2%的认为“较差”。调查结果表明,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取得的成效获得了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的认可,深知师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书育人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还有少数思政课教师忽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只注重对学生智育的发展,而忽略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帮助。

2.5 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的实践情况

2.5.1 铭记教书育人职责

高校思政课是教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教师由于处在教学第一线,他们对学生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帮助和影响是其他角色所不能替代的。面对“您认为思政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的问题时,选择“亦师亦友”占20.4%,选择“知识传播者”占5.3%,选择“思想引领者”占72.1%,选择“长辈”占2.2%,这说明多数思政课教师都把教书育人的职责铭记在心。

2.5.2 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

当调查“上课发现学生有违纪行为您会停课或课后批评学生吗”的问题时,有38.5%选择“会”,54.6%选择“有时会”,6.9%选择“不会”;面对“您发现学生有作弊行为”的选择中,选择“批评教育并处罚”的思政课教师有28.9%,选择“批评教育”的有70.6%,选择“置之不理”的有0.5%。上述三项表明,注重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是大部分思政课教师的共同选择,但也有少数思政课教师置之不理。

2.5.3 关爱学生并践行授业解惑职责

调查“您是不是对所有学生的态度都一样”有97.2%的思政课教师选择“是”,有2.8%选择“对成绩好的同学态度好”;当问到“课后当学生向您请教有关问题时”,有95%的思政课教师选择“热情解答”,0.5%的选择“敷衍解答”,还有4.5%是“看情况而定”;面对“您为人师表的践行情况”,选择“很好”和“较好”的达到96.8%,认为“一般”的3.2%。这三项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思政课教师都意识到在思政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并主动实践,但也有少数思政课教师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若干对策

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应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成了当前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制定基于法律精神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根本

人们普遍认为思政课教师理应是良好道德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但这种理性化的美好期待缺少现实的法律依据和生活基础,因为不是人人都具有自律意识,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毕竟是许多人的理想追求,因此,每一类职业都需要基于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该行业的正常运行,教师职业也如此。作为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宣讲者的思政课教师,更需要相关法律来规范其职业操守,我国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通知》等法律和行政规章,明确规范了教师的职业操守,甚至提出“师德一票否决制”的规定,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警示教师,违反教师职业道德,既是道德范畴,更是法律问题,从而使教师在严格的法律规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3.2 构建高校师德建设的良好机制是关键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促使思政课教师加强师德建设,不仅仅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师德修养的提高,更需要高校本身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建设上,构建起高校师德建设的良好机制,从而促使和指导思政课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主动性,使高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健康成长。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机制不完善是造成教师轻视师德建设和“轻育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高校的教师评价激励制度偏重科研和职称,因此,营造教书育人的氛围,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是思政课教师重视师德建设的重要保证和前提。

3.3 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是核心

政治信仰和信念是思政课教师师德的方向和灵魂。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是正确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才能履行宣讲者的使命,让学生信服。诚然,这需要思政课教师储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把外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信仰。同时,思政课教师还要懂得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8〕5号.

[3]汪洪,袁丽美.思想政治理论课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66-67.

[4]钱艳芬.和谐视野下的高校师德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84-86.

A Survey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eacher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Theory in Higher Education

HUANG Wei-ping
(Guangdong Construction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440, China)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thical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re discussed through empirical study. Thre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formulating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al criteria, establishing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professional eth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true faith in Marxism theories.

teacher's ethics construction; higher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urvey and analysis;solution

G645.1

:A

:1672-2841(2016)04-0049-04

2016-10-31

2016年广东省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粤财教[2016]182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黄伟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教书育人师德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丁德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教书育人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安徽省教育系统 “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
篆刻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