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手段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2016-07-31顾铁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面神经眼睑针灸

顾铁

综合康复手段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顾铁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按摩、康复锻炼、针灸等综合康复干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FGS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手段可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单一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康复;面神经麻痹;针灸;按摩

面神经麻痹是由于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因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或面部受凉,导致血管痉挛、神经缺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且多为单侧发病,罕见双侧同时发病[1-2]。该病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可能遗留面瘫、面神经痉挛等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本研究中,采用针灸、按摩、康复功能锻炼等综合康复手段治疗7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06—2015-06我校医务保健室收治的14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Bell麻痹疾病诊断标准和定位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男27例,女43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5±3.61)岁;病程1~9 d,平均(3.66±0.52)d;H-B分级:轻度33例,重度37例。对照组:男31例,女39例;年龄25~58岁,平均(42.62±3.99)岁;病程1~7 d,平均(3.57±0.37)d;H-B分级:轻度31例,重度3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脑血管病者。②脑肿瘤以及颅脑外伤者。③颅内感染者。④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者。⑤不同意本次分组治疗研究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操作方法:患侧取穴攒竹、牵正、地仓、颊车、阳白、晴明、下关穴,健侧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选择30号1.5寸毫针平刺或直刺0.5寸,早期用泻法、7 d后采用补法,加用艾条灸,留针30 min,以患者自感温热舒适为度。1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

1.3.2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按摩、康复锻炼、针灸等综合康复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按摩: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其旁,采用一指禅推法对印堂、攒竹、鱼腰、迎香、下关、颊车等穴位推拿3~5次;拇指指腹由下而上往返抹揉患者面部及前额部,顺序为下颌中部-口角外侧-眼裂外侧-额中部,眼周及口周则按肌纤维走行做环形揉按,待局部产生温热感时,在患者的四白穴、太阳穴、印堂、颊车穴、翳风穴、牵正穴、人中穴位等多个穴位进行按摩搓揉,按摩强度以患者感受到轻微的胀痛为度,每个穴位按摩1 min,每次治疗20 min,3次/d。

康复功能训练:患者取坐位,在镜前进行表情肌训练,动作包括皱眉、闭目、吹口哨、示齿、鼓腮、挤鼻、翘口、拉下颌等。感觉肌肉无力时可以用手指辅助练习,肌力达I~Ⅲ级时作主动练习,肌力Ⅳ级时用手指施加阻力练习。每次肌肉收缩2 s,连续5次。每个动作重复20次,2次/d,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

针灸:方法同对照组。

1.4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患侧眼睑完全闭合,眼睑功能恢复正常状态;显效: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患侧的眼睑基本闭合,眼睑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状态;有效: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显著提高,患侧的眼睑基本闭合,眼睑功能显著改善;无效: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未恢复,患侧眼睑无法完全闭合,眼睑功能未恢复。

采用面神经功能简易评定量表(SFG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共分10个小项,每项3分,共30分。0分:无任何自主运动;1分:稍有运动;2分:面部表情肌运动较弱。分数越高,恢复效果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表2)两组治疗前SFG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SFGS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综合康复手段可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SFGS评分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SFGS评分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709.66±3.5727.61±2.33*对照组709.88±3.6922.67±3.38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面神经水肿是该病早期的病理性改变,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或面部受凉,导致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断伤,神经受损后,神经内压发生变化,是面神经病理改变的重要特征。中医认为,面神经麻痹属于“卒口辟”“吊线风”范畴,是由于正气亏虚,卫阳失调,脉络空虚,风邪侵袭少阳,侵袭面部筋脉,阳明脉络导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筋脉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4]。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补养筋肉。

针灸可以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改善神经营养,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穴攒竹、牵正、地仓、颊车、阳白、晴明、下关穴是治疗神经麻痹的常用穴位,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促进面部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损的神经恢复正常功能,增强了神经组织的新陈代谢。手法推拿可以解除肌肉的痉挛,局部穴位点按可以解除面神经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运用穴位进行点、揉、按等手法舒缓肌肉紧张性同时活络筋脉从而改善面部血液流速进而达到治疗目的[5]。此外,推拿手法不仅对肌肉有放松的作用,还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及肌肉的痉挛状态,加快了代谢物的吸收,促进和加强面肌运动的恢复。二者合用,较好的起到了通经活络,调和气血,补养筋肉的作用。此外,在针灸和按摩综合干预的同时,重视面部肌力增强训练,可通过神经反射,神经体液因素和生物力学作用等途径,对人体局部及全身产生影响和作用。面肌运动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受累肌肉的血液循环以及营养,还可以延缓肌肉萎缩,避免肌肉纤维化的发生,进一步防止挛缩和束间凝集,诱发神经冲动,兴奋运动神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保障面部肌肉保持正常的质量和功能。

本研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SFGS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说明综合康复手段既能直接作用于面瘫的病因和病位,还能主动和被动的运动瘫痪肌肉,促进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较单一针灸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黄一琳,侯晓桦.面肌运动训练和面部按摩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功能恢复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4,35(3):303-304.

[2]张宣玲,邵东北,黄勇.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10,31(2):117-118.

[3]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1-83.

[4]李可文.按摩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6):22-23.

[5]申庆合.中医四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5):507-508.

2016-01-05)

1005-619X(2016)06-0597-03

10.13517/j.cnki.ccm.2016.06.013

130062吉林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

猜你喜欢

面神经眼睑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自体脂肪移植在眼睑畸形矫正及功能重建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
眼睑病的一些常识
颞骨内段面神经前移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分析
解剖面神经下颌缘支的逆行法在腮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