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2016-07-31张伟
张伟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张伟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加运动想象疗法加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肘屈伸、腕关节屈伸、手指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能较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
运动想象;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偏瘫;康复;上肢功能
20世纪90年代初运动想象技术开始逐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近年来研究发现运动想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作为激活运动的一种手段,它适用于脑卒中的任何阶段[1]。脑卒中后当患者大脑皮质或传导束受到损伤,出现运动障碍时,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可实现大脑的可塑性,从而运动功能得以恢复。但是脑卒中早期,
患者的自主运动能力将会明显丧失,导致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受到限制,而运动想象训练不依赖于患者的残存功能,反复运动想象训练可能通过大脑皮质的可塑性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被认为是偏瘫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生脑卒中(脑梗死或脑出血),有CT或MRI影像学依据。②符合201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诊断标准。③年龄50~65岁。④生命体征平稳、无认知功能障碍、能够配合完成全程治疗及其评价。⑤单侧肢体偏瘫、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Ⅰ~Ⅲ期。⑥坐位平衡达3级。⑦运动觉和视觉想象问卷测试正常。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①进展性脑卒中。②多发性病变。③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感染性疾病。④严重失语或认知功能障碍。⑤上肢严重痉挛。⑥严重肩痛或肩手综合征。⑦治疗依从性差[2]。
1.2 一般资料选择2013-09—2014-09在我科就诊且符合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干预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55.27±10.16)岁;平均病程(54±5)d;脑梗死13例,脑出血7例。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平均(53.50±16.93)岁;平均病程(50±7)d;脑梗死12例,脑出血8例。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加用运动想象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3.1 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病情平稳、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①神经肌肉促进技术。②床上抗痉挛体位摆放。③坐位、站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及步行训练。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⑤作业疗法。⑥物理因子疗法[3]。同时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针灸、推拿等,共8周。
1.3.2 干预组每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运动想象治疗,6次/周,每次约30 min,共8周。运动想象治疗具体步骤如下:患者坐在训练桌边,桌上放有一面镜子。镜子放置的位置要让患者能看到镜像。治疗师先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之后嘱患者健手做肘屈伸,腕关节屈伸和手指活动,反复做3次,让患者观察镜子里健手运动的影像,之后让患者闭上眼睛,想象看到的是患手在运动,5 min后嘱患者睁开眼睛,再重复上述动作2次。在这同时治疗师在旁进行指导语的调整,监测患者是否配合想象,不时询问患者进行想象动作的逼真度和清晰度,帮助患者更好地进入想象状态[4]。完成上述动作后,嘱患者睁开眼睛,放松。
1.4 评定方法①采用简式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分别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②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制定的肌肉功能-运动指数表(muscular function-motion index,MF-MI),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治疗前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治疗前后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的用(±s)表示,呈偏态分布的用M(P25,P75)表示[5]。
2 结果
2.1 两组上肢FMA评分比较两组上肢肘屈伸、腕关节屈伸和手指活动FMA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上肢FMA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上肢FMA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肘屈伸腕关节屈伸手指干预组治疗前1.07±0.221.21±0.121.13±0.02治疗后1.34±0.56*#1.51±0.47*#1.23±0.54*#差值1.27±0.341.32±0.351.10±0.52对照组治疗前0.31±0.120.36±0.050.25±0.03治疗后1.08±0.26*1.05±0.37*0.88±0.59*差值0.77±0.140.69±0.320.63±0.56
2.2 两组MF-MI评分比较两组上肢MF-M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MF-M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上肢MF-M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上肢MF-MI评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差值干预组2012.36±1.2346.32±3.38*#33.96±2.16对照组2013.32±1.4138.54±3.36*25.22±1.95
3 讨论
本研究针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
脑卒中偏瘫患者,若要产生随意运动,也必须是先有运动意念,然后才有肌肉收缩和肢体运动,康复的作用之一是反复强化这一从脑至肌群的正常运动模式,运动意念更能有效地促进这一正常运动反射弧的形成。本研究说明采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作用于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通过视觉、听觉和主动认识再训练,再经运动想象强化训练,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促进休眠突触的活化,由患者通过传出神经向效应器——肌肉发出运动信号,对患侧上肢产生主动性重复刺激,经长期重复训练形成有效的条件反射,改善神经功能和神经支配肌肉的功能,从而改善受损的“运动网络”,达到运动想象训练的目的[6]。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简单易学、针对性强、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患者和家属经过培训可在家自行进行训练,较好地解决了因患者功能障碍需较长时间的康复治疗所导致的治疗师、治疗场所及费用的问题,有助于减轻长期康复治疗的患者和家属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在实施时,需患者集中注意力专心进行想象,因而对环境要求较高,通常需极其舒缓安静的环境,如周围环境不满足时,可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来平复缓解患者情绪,帮助其集中注意力进行想象[7]。
本研究采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综合应用常规康复治疗的治疗方案,强化了主动运动学习,促进功能重组,从而提高偏瘫上肢的功能。而且对患者而言:①能调动患者主动参与训练,增强主观能动性。②解决了治疗时间长、疗效差、费用高和治疗人员紧张的问题。因而运动想象训练对运动功能的提高具有了肯定的作用。
[1]王强.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11):782-784.
[2]刘首峰,高春林,汪皖君,等.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三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3):209-213.
[3]朱红军,何怀,刘传道,等.运动想象与肌电触发电刺激联合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972-974.
[4]朱琳,贾晓红,刘霖,等.运动想象对卒中后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10(9):451-455.
[5]刘文权,徐武华,吴婉霞,等.运动想象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1):3418-3420.
[6]李春镇,盛佑祥,杨万章,等.运动想象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09,24(10):924-926.
[7]章惠英,帕孜力亚,章雅青,等.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9):1225-1230.
2016-01-04)
1005-619X(2016)06-0599-02
10.13517/j.cnki.ccm.2016.06.014
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