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

2016-07-31宫英伟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企新能源汽车

文:宫英伟

共建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

文:宫英伟

随着全球石油匮乏和环境污染的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既定方向,也是我国未来重要的战略布局。为此,国家在政策上、财政上投入巨大,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为了更好地配合国家的产业布局,培养出优秀的行业应用型人才,笔者所在的北京汽车技师学院经调查、研究决定,于2014年7月成立新能源汽车教研室,并与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了新能源汽车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图1)。

图1 与北汽新能源校企合作

如今,新能源汽车专业是我校的品牌特色专业,属于我校的核心专业,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示范性和代表性。本文对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思路与成果以及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广大职教院校同行们交流与探讨。

一、职教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SWOT分析

由于新能源汽车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为了能够准确客观地分析新能源汽车专业,以便能够在今后的发展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我教研室教师在专业建立初期,使用SWOT分析法对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开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1.优势

目前,全国中高职院校已经能意识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潜力,各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在国家政策带动下已经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这样的环境下,促进了全国的专业建设和资源共享。各个学校优势不尽相同,我校的优势是隶属于北汽集团,有着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并且我校与北汽新能源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学生校外实训都有很大的优势。

2.劣势

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欠缺,专业教师的能力还需提高。大部分学校仍缺少新能源汽车相关教学设备,以及基于教学设备开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与教材。另外,由于前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调研工作不充分,以至于院校缺少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及适合中高职院校的教材。大部分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还处在近乎一无所知的阶段,缺少相应的技术支持。

3.机遇

据预测,中国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00万辆,是当前的330多倍。因此可以预见,汽车产业未来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我国出台了各种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并在全国多个省市地区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生产线相继投产,新车型也不断上市,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前”市场,还是“后”市场人才需求量都是巨大的。由此可见新能源专业的就业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

4.挑战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国家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自2009年国家颁布《关于开展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通知》以来,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领域还没有统一制定的行业标准,在职业教育领域没有形成一套固定的、可参照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需要靠我们自己通过调研和实践,去制定一套合理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教材和教学方法等。

二、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思路与成果

通过以上对全国职教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现状的分析,我校在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步骤、多形式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专业建设有根有据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中,我校从企业聘任技术专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成立学校、社会和新能源企业的校企三级专家体系,共同对相关企业进行定期的考察和调研(图2)。专业指导委员会多次组织开展专业建设研讨活动,如分析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及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提出以建立职业能力体系标准为切入点来确定教学内容,探索职业岗位能力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

图2 新能源汽车校企三级专家

图3 教师进企业培训

图4 师资专业技能培训

图5 教研室师资团队

同时,为奠定专业建设基础,我校还定期走进企业,回访毕业生,对毕业生和企业分别进行调查问卷和采访,征询专业建设的建议和希望,从而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优化专业建设,以确保专业建设有根有据。

(2)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与职业教学能力,我校多次邀请北汽新能源公司技术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并派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工作(图3),逐渐形成了“一名专业带头人做引领,四名专业骨干教师作支撑,两名企业专家做兼职,90%以上的专职教师为双师”的专业队伍结构。同时,我校还通过出国培训、技能培训、教法培训、教学比赛和教师综合能力测评等途径,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图4)。目前,教研室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并具有较强教学科研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图5)。

图6 冠名招生订单班

图7 模块化学习

2.专业建设方法创新

(1)校企合作改革创新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我校与北汽新能源公司紧密联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开设新能源定向委培班(图6)。学校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和对所需人才的规格要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从而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为学生在就业道路上开通了直通车。

另外我校正在实现战略转型,除学校学生外,还为社会人员、企业员工进行相关新能源汽车技能的培训。与企业开通了校企职业培训联盟,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岗位,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入职、取证和赛前等培训。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实施 “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岗位准备期”、“岗位熟悉期”、“订单培养期”和“顶岗实习期”四个环节,实现了“校企一体,共育人才”的专业特色,实现战略转型。同时,学校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人员提供培训,坚持以校企双资源为平台,以素质培养与能力递进为主线,以任务分阶段、多层次为途径,培养技能型人才。

与此同时,汽车专业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并举,推行应用型人才“三证”机制,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到专业教学计划中。

(3)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在教学方法上积极改革创新,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岗位职业需求和技能的分析,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进行教学分析和设计,确定了新能源汽车四大模块,分别是新能源汽车认知模块、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模块(含电动汽车拆装)、电动汽车维护与保养模块以及电动汽车装配模块(图7)。

在每个教学模块内,又细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并且融合任务驱动方法,通过一个个小的任务将模块的内容分解成教学目标。以新能源汽车装配模块为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任务,在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图8)。学生通过学习资源的收集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自我构建。

图8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3.专业建设内容详实

(1)教学软硬件资源

在进行教法改革的同时,我校也投入大量资金完善配套的教学软硬件资源。目前组建了动力电池组装与测试实验室、驱动电机实验室和新能源整车实验室。并配套了一体化教学软件、实验台、零部件模型、试验整车和工具等。

(2)完善教学设施—新能源汽车三维数字化仿真教学软件开发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学生和企业员工能够在课上课下、线上线下预习和学习,我校与北汽新能源公司及邦和世纪三方共同开发了国内第一款新能源汽车的双向交互式教学软件—新能源汽车三维数字化仿真教学软件(图9)。

该软件将汽车的所有部件以真实的尺寸,按一定的比例制作成三维模型。使用者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对部件进行装配或拆解,学习新能源汽车认知、装配、拆解和维修等操作,达到操作准确、熟练的目的。同时,我校还将模块化教学与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相结合,使学生和企业员工熟悉相关工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快速融入工作。

图9 新能源汽车三维数字化仿真教学软件

图10 教材的开发出版

(3)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考虑到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教材并不适合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我校组织教师、北汽新能源和企业人员成立课程研发小组,采用“互联网+汽车专业”思维创新模式,完成与三维仿真教学软件相配套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开发成果主要包括教材、工作页、实训指导书、微课和教案(含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

①完成4本新能源汽车教材和4本工作页(结合实训指导书)的出版(图10)。

②在教材和工作页的学习资料文本附近设置二维码(图11),学生或企业员工可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访问教学材料相关的多媒体内容,如三维仿真模型、图片、微课、音频、动画和网页等学习资源。

图11 工作页设置二维码

图12 三维仿真微课开发

③完成微课和精品课程视频的录制,在其中融合三维仿真模型,形成三维仿真的微课和视频(图12)。

④制作三维仿真教学课件以及含有详细教学设计的教案,以供教师参考使用。

(4)新能源汽车学习软件APP的开发

我校将新能源汽车教学资源与移动互联网融合,与企业合作正在开发New-Energy Vehicle云课堂。这款APP以 “学习—尝试—实践—认证”四部分为建设理念,用“互联网+汽车专业”思维创新模式开发,与我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教材相配套。每一模块内容需要完成相应的12个级别课程,可以供给学生、企业员工以及社会人员都可以在线上和线下学习新能源汽车知识。

(5)新能源汽车创新工作室的建立

新能源汽车创新工作室创立于2015年6月,是集团级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隶属于北京汽车技师学院,服务于北汽集团、服务于学校。该工作室具有以下功能。

①以教学研发、生产研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培养师资和培训员工等为基础,立足“节能减排、低碳科技、绿色智能”的科研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管理创新和培养人才等活动。

②实现“教、学、做、研”一体化的有益尝试,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团队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名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活动。

③及时解决教育教学和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引导职工立足岗位进行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创新型职工队伍和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④为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师指导能力和人才培养等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对加快集团“二次创业”的步伐发挥着重要铺垫作用。

新能源创新工作室今后也将重点围绕车联网中的远程智能诊断、智能交通、智慧汽车进行创新研究。对于车联网以及车车互联来说,集团的电动汽车EV150、200就是搭载了全套的车联网系统。可以说,车联网、汽车远程诊断和智能交通是密不可分的,如何协助集团更好地利用车联网实现对车辆进行远程诊断,更好地将远程诊断结果与车况、车辆保养、车辆维修相结合,更优化地实现北汽集团智能交通,也将是我们工作室的创新方向。

三、我校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

在今后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发展上,我校还将以教学研发、生产研发、开发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师资等为基础,重点围绕车联网中的远程智能诊断、智能交通、智慧汽车教学进行创新研究。另外,我校将紧紧围绕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与兄弟企业合作,为学校、社会人员和企业员工培训,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专业。同时,整合世界先进的优质资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模式,加快发展步伐,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专业。

猜你喜欢

校企新能源汽车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