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来华留学生所涉及敏感问题的跨文化交际探究与教学建议

2016-07-30杨梓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建议跨文化交际

摘 要:敏感的问题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汉语教学过程中,然而这些问题并没有引起教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以泰国学生和对外汉语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并探讨泰国学生来华学习遇到的敏感问题,以及教师的应对处理方法。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角度,提出一些关于应对敏感问题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敏感问题;跨文化交际;教学建议

一、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从中国的民间禁忌和其他国家的禁忌两方面著有关于禁忌问题的专著。关于中国禁忌的有任聘(2004)所著的《中国民间禁忌》万建中(2004)撰文的《图文中国民俗,禁忌》齐涛(2005)编写的《中国民俗通志·禁忌志》等。关于外国禁忌的著作有赵锦元、丁文楼(1999)主编的《世界民族知识丛书:形形色色的礼仪与禁忌》王秀琳(2006)主编的《海外旅游禁忌》等。这些文献对我们了解各国禁忌有一定帮助,但就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现代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特别是在跨文化交际和语言教学中出现的敏感禁忌话题。

关于语言教学中的禁忌语和敏感话题也有学者研究过,甚至有学者提到了应对敏感问题的教学方法。比如李杰(1997)的论文《语言禁忌问题与外语教学》分析了禁忌问题的类型,还提出了教学中面对敏感问题的部分教学方法。张静(2007)在《浅谈语言教学与禁忌》中摆出了支持和反对教师教授禁忌话题的理由,并讲述一定讲授禁忌话题的办法。亓华(2013)发表的文章《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敏感话题”及其应对策略》给出了教学中的敏感话题的分类,并且提出了教学中处理敏感话题的五大失当做法和教学中应对敏感话题的五大策略方法。

二、研究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所谓的“敏感话题”长期困扰着部分对外汉语教师,虽说老师们一般采取回避策略,但其结果对跨文化交际的进行造成很多消极的影响。因此,正确地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敏感问题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能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对敏感问题的学习能提升留学生汉语学习的效率,因为敏感问题当中恰恰蕴含丰富的语言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相关的俚语、多义词、政治术语等内容。同时,学生对所涉及话题的深层探究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无论是听力上还是口语表达上的锻炼。

三、调查与分析

1.“敏感”的界定

在对于敏感问题的界定方面,很多学者提出了“这类问题一旦被触及,就会引起特定的人或群体较为过激的反应”。笔者却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出现的敏感问题,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国家和中国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引起的子文化冲突。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教学中的文化冲突导致了敏感问题的产生,同时,敏感问题包括了文化冲突。另外一个问题即敏感程度也是值得探究的,也许中国人觉得不敏感的事情,留学生却认为达到了他们敏感的界限。所以敏感程度的调查也是有利于跨文化发展的。

2.受调查者的情况

第一次是开放性的调查,由笔者和10名具有不同汉语水平以及来华学习时间的泰国留学生面谈,并整理出敏感问题。敏感问题的敏感程度调查对象为40名不同年级的泰国留学生,男生5人,女生35人,其中华裔有10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下表:

3.对留学生的调查

根据第一次调查结果,将泰国留学生的敏感问题分为:个人敏感问题,如年龄、收入、家庭、性取向等;泰国特性的敏感问题,如宗教信仰、国王、内政等;中国社会问题引起的敏感,如国人不排队,公共厕所脏、国民素质不高等问题;文化冲突出现的敏感问题,如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礼尚往来的行为习惯等。以上敏感问题的表格分析如下:

4.对教师的调查

经过与十二名老师交流总结后得出的敏感问题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个人隐私问题,如年龄、收入、家庭、体重等;国情方面的敏感问题,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国际关系等问题;中国社会现状、人民素质等问题,如食品不安全、公共厕所脏、国人不排队、随地吐痰等素质低下的问题;泰国特性的问题,如人妖、同性恋话题、泰国的宗教、国王、内政等问题。

第二步将以上敏感问题整理为一份问卷,调查老师的敏感程度以及面对敏感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调查对象为12名对外汉语教师,他们都是教授过泰国留学生的老师,其中男老师3名,女老师9名。只有一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遇到过敏感问题,其他老师都在面对泰国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过敏感问题。敏感程度和面对敏感问题的做法见下表:

5.结果分析

综合上述调查,笔者发现留学生和老师的敏感问题有很多是相同的。一是隐私问题:年龄、收入、家庭等问题对于老师来说比较敏感,而泰国学生对“性取向”这个问题比较敏感。二是中国社会现状和国民行为素质方面的问题:泰国学生看到共厕所脏、中国人不排队等问题都感到很敏感,而老师面对学生关于这些问题的提问也感到有点敏感。三是泰国特性的问题,如泰国的宗教、国王、内政、人妖文化、不能被摸头、不能形容人与“牛”相关的话等等这些问题。泰国学生认为这都是他们比较敏感的问题,而老师如果不了解这些问题无意间评论到以上问题,学生感到反感,老师也会感到有些敏感。对于老师来说,我国的政治、国际关系等问题是敏感的。泰国学生对于中泰的文化差异产生的行为习惯差异感到有些敏感,比如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表达方式很委婉等。

四、应对敏感问题的教学建议

1.正视敏感问题在教学中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泰国和中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国际关系也很友好,但是不能认为在教学中不会出现敏感问题。留学生来华留学就是想自己真实地了解中国,所以他们想了解一些中国的“敏感问题”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正视敏感问题的出现,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敏感问题。

2.“回避策略”并不是应对敏感问题的最好办法。回避学生的敏感提问,会使老师的个人魅力在学生心目中大打折扣,而且会使这类问题因缺乏理性的分析和引导,造成不良的后果。留学生来华就是想亲自了解中国,证实或打破来华前对中国的印象,对他们来说最有话语权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如果老师采取回避的策略,就相当于放弃了话语权,放弃了师生间自由平等对话的机会。将敏感问题的提问以理性客观的表达传递给留学生,这对文化的交流传播,以及师生感情的促进都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3.多了解学习我国和留学生国家的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量的知识准备,以避免某些敏感问题的产生,或者当敏感问题出现时,不会出现更尴尬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学习一些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知识,对文化的交流传播是很有利的。同时了解泰国的一些文化知识或者是习俗禁忌,比如泰国的宗教,泰国宗教信仰自由,主要以小乘佛教为主,泰国人不喜欢对比各种宗教,也不喜欢有人让他们改变宗教信仰。国王是泰国人非常爱戴和崇敬的人,不允许说国王的坏话。泰国的内政比较复杂,每个人支持的政权也不同,不能轻易的询问他们支持的政党。“头”在泰国人眼里是非常神圣的部位,不能随便碰别人的头部。“牛”在泰国是形容人很笨的意思,而中国却是夸奖的意思。老师多了解一些知识对于避免和应对敏感问题的产生都是非常有效的。

4.对于两国文化差异带来的行为习惯的差异产生的敏感问题,教师应该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给学生讲解产生差异的历史文化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眼光,做到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如中国人以礼待客、过分客气的行为方式让留学生感到缺失原则的礼貌,教师就应该像学生解释,中国文化注重“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所以中国人会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那来招待客人。用生动形象的例子解释原因,传播文化,促进交流。

5.对于我国的国情政治方面的敏感问题,教师应该发挥教师身份优势,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表明立场,传播文化。在面对学生对于西藏是否属于中国的质疑时,可以让学生看中国地图,学习中国城市名称。也可以用句法操练的方式告诉学生“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亓华.论汉语国际教学中的”敏感话题”及其应对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5-52.

[2] 高俊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敏感问题教学[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1.

[3] 姚俊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

[4] 李红华.泰语语言禁忌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2.

[5]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6] 焦燕.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

[7] 任聘.中国民间禁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8] 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禁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9] 齐涛.中国民俗通志·禁忌志[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10] 赵锦元,丁文楼.世界民族知识丛书:形形色色的礼仪与禁忌[M](1999年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杨梓,男,汉族,云南个旧人,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教学建议跨文化交际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