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渭小曲”与“眉户剧”

2016-07-30孙瑞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通渭小曲曲子

孙瑞

摘 要:通渭小曲作为当地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除了与通渭的地理地形有密切关系之外,与眉户剧更有深厚的渊源。

关键词:通渭小曲;眉户剧

“小曲”作为民间戏曲的主要形式之一,因为其在表演规模、乐器品种等方面远小于秦腔,故名“小曲”。通渭小曲以其独特的唱腔和淳朴的思想情感而自成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发展濒临危机,但是由于近年来申请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其生存和发展又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通渭小曲与眉户剧的关系做一简单的介绍。

通渭人常称“通渭小曲”为“眉户剧”。 所以对“通渭小曲”的了解,可以从对“眉户剧”的了解着手。“眉户”是民间流行的各种民间小调的集合体,这种小调广泛传播于西北民间,因为最初以在陕西省的眉县和户县最负盛名,所以人们就称其为“眉户”。关于“眉户”的最初形成,不同的书籍记载各不相同。例如在《户县志》和《陕西地方眉户曲子音乐》中认为:眉户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根据是眉户曲子的“西京调”,如泣如诉,乃出于沣镐一带对宠褒姒而亡国的周幽王的哀怨。但这种说法目前并无具体的文献可考。宋人王灼在其《碧鸡漫志》中有载“概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古歌变为古乐府,古乐府变为今曲子,其本一也。” 此处材料所提到的“曲子”,即眉户的前生“清唱”,于是可以确定曲子即眉户的萌芽年代应早于盛唐。另外,在《河西开发史研究》有这样的记载“敦煌曲子辞中有一首神会和尚的《五更转》”,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词之乐谱早大量孕育于开、天之间的敦煌曲子辞中”。 最后,我们发现今天在陕西周至、户县和武功一带广泛流传着“王学士(王九思)唱曲子”的说法,且据考证王九思曲子家班就成立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明代著名戏曲家李开先曾给予实地指导 。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有完整曲艺的曲子应形成于明正德年间。

据老艺人讲,通渭小曲是在眉户剧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传入通渭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通渭地处甘肃中部,缀连于古丝绸之路,汉唐以来,东路商家沿着丝绸之路相继而来,于城关、马营等地经商旅居,将东部文化带到了这里;二是历史上曾几次从山西等地向外移民。据考,通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山西陕西人的子孙后代,继承他们的文化就成为天经地义;三是相传光绪三年(1877)关中大饥,以农村为基地的“眉户”艺人,为了求生计外逃,其中的部分也落户到通渭这块宝地。

这三种说法,有老一辈人的想象的成分,但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很多传说都是人们对代代相传的历史的集体记忆。首先,陆上丝绸之路在我国内部作为沟通中西部的主要交通要道,对陕西、甘肃这一带的自然文化交流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在交通闭塞的条件下,这条道路的开辟对这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流行于陕西的眉户在这时候传入甘肃,并在作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的通渭扎根,也是在情理之中。其次,关于山西洪洞移民的说法,也是有史可考的,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由于各种原因,山西洪洞大槐树在历史上确实进行过多次向外移民,包括国家政策性的和民间自发的。由于自然灾害和政权更替、战乱等原因,据记载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前后总共长达六百多年的时间里,有具体文献可考的移民就有18次,其中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而这大量的移民多到达今天的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甘肃作为主要的移民据点之一,驻扎了许多来自山西的人民,那么,他们就自己的文化带到这片土地上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这种说法也具有可靠性。最后关于光绪三年的关中大饥,导致山西等关中地区的人民大量外迁,更是有史料可考。

综合整理民间流传的这三种说法,就可以得到关于眉户剧传入通渭的合理解释:正是因为通渭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了历史时期东西向人口流动的重要通道之一,这样,来往的人们尤其是定居在这里的人民将自己的文化留在了这片土地上,并与当地以及各种外来的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通渭小曲。眉户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也是伴随着移民扎根于这片土地。

据考证,眉户最初以“清唱”形式传入通渭,“清唱”即唱词时不用化妆,不用伴奏。与流行西北的皮影腔、碗碗腔各种曲调相融合之后,发展成为有三弦、板胡、二胡、扬琴、四片瓦、扬琴等伴奏,具有套曲、帮腔等特征的曲调多样的艺术形式。在通渭这片土地上,它在不断汲取当地民歌营养的同时,也融合了各种外来的风情,在音乐旋律,节奏变化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渐渐具备了自己的地域特色,成为今天的“通渭小曲”。

所以,通渭小曲是眉户剧传入通渭后,在融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之后形成的一种独居特色的民间剧种,他们之间有前后继承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赵义山.明清散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吴坚,乔滋,金行健.中国戏曲志·甘肃卷[N].中国ISBM中心出版,1995年.

[3]吴廷桢,郭厚安.河西开发史研究[M].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

[4]王灼.碧鸡漫志[M].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

[5]通渭县志编纂委员会.通渭县志[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

[6]王志沂.陕西志[M].成文出版社,1970年.

[7]《通渭县志》,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51页,有这样的记载:眉户剧又称“小曲”,是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的一个剧种,深受人们喜爱.

[8]《唐宋史料笔记:羯鼓录 乐府杂录 碧鸡漫志》第59页.

[9]吴廷桢,郭厚安的《河西开发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第288页.

[10]吴廷桢,郭厚安的《河西开发史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1996年1月,第88页.

[11]《陕西志》第65卷文化艺术志362、377页.

猜你喜欢

通渭小曲曲子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有风吹过
诗三首(2)
无油涡旋压缩机小曲拐动力特性与仿真研究
通渭影子腔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