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专业教改探索

2016-07-30方维业邹宏霞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公共课专业课研究生

方维业 邹宏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的前身森林旅游系设立于1993年,曾创办我国的森林旅游本科专业、成立全国第一个森林旅游研究中心。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本文以学生的视角对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前言

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专业是研究生阶段的一个专业,与本科相同或相近的专业有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管理(游憩与公园管理方向)、旅游管理(生态旅游方向)。从专业角度来看,该专业授予林学硕士,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其核心课程除了涉及林学相关基础课程外,也涵盖了旅游学的众多课程。由于目前全国仅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设了此专业,所以从文献上看,也并没有一个完全可以借鉴的经验。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明确

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计划中,专业课与公共课占比各一半,然而在某些专业课的课程设置中,存在着课程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例如:“专业研讨”这样的基础课程,从课程名称来看就没有明确授课内容、授课任务与授课的目的,任课教师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来进行部分讲解,而忽略了这门课在整个学生培养计划中的定位,从而导致了课程的定位模糊。

(二)课程重复情况明显

课程重复的情况主要存在与专业课与公共课上。也就是说部分的专业课内容与公共课传授的内容实质是一样的,这样的问题主要由于各二级学院与学校培养脱节导致。例如:“科研选题与文献检索”这样的课程大部分二级学院都会单独为本学院的学生开设这样的专业课,但也有部分学院因为缺少这方面师资而没有开设此类课程,故要求学校为研究生开设这类公共课,就造成了部分学院的专业课与公共课程重合的情况。

(三)培养方向不明确

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专业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分别是森林游憩、公园管理与森林文化。但目前大部分学生都是以森林游憩作为研究方向,并非所有学生都是对这个研究领域感兴趣,实际上部分学生对这三个研究领域到底有何区别也含糊不清,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很少有管理类的课程与社科类的课程,培养方向不明确是研究生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之一,不仅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会导致整个学科研究方向单一。

(四)课程实习内容模糊

在森林游憩与公园管理的专业课中,课程实习是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重要机会,二级学院之所以将课程实习纳入课程的一部分,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这样重要的一环往往会被师生忽略,由于专业知识的需要,该专业课程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国家森林公园或自然景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任务很容易造成只顾游玩而忘记了实习的职责,老师在带领学生实习的时候也存在对实习内容及实习目的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整个实习开始时目标不明确,实习中学生角色模糊,主要以玩乐为主,并没有思考和实践之前的课程理论知识,实习结束后,学生无所收获的局面。

三、教改对策建议

(一)明确各课程授课内容

首先应充分意识到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课程学习是我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课程的学习,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建设与定位都将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二级学院与学校的沟通

充分发挥二级培养单位课程建设主体作用。二级培养单位应科学合理的安排研究生的专业课程,重视课程建设工作,承担课程建设的主要责任,同时积极了解学校对于研究生培养公共课程的设置情况,通过与学科带头人反复商讨、斟酌后确保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合理,保障学校与各二级学院的课程相互辅助,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远和系统规划。切实转变学校与二级学院培养脱节的情况,共同把课程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三)完善学科培养体系

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完整贯彻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重视学科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加强不同研究方向的人才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科学设计课程分类,根据需要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和设置跨学科课程,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提供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

(四)引进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

加大跨学科人才的引进,丰富学科的研究领域,同时加大课程开发投入力度,必要时可以进行跨院(系)课程资源共享,建立开放性的课程机制。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课程。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五)优化课程实习结构

优化课程实习,应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联性。根据理论知识选取合适的实习基地,及时调整和凝练课程内容,加大实习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在课程实习中重视学生实习的目的、对理论课程是实践操练和关键问题的思考与突破,充分利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加强对研究生的案例式教学。强化研究生当遇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思考能力。

猜你喜欢

公共课专业课研究生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