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2016-07-30张旭颖谢辉李国民兰蕾罗晓婷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423000
张旭颖,谢辉,李国民,兰蕾,罗晓婷(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 423000)
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张旭颖,谢辉,李国民,兰蕾,罗晓婷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郴州 42300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一般饮食指导及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积分量表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LDQ、N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临床采用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消化不良;电针;针刺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electroacupuncture in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M ethodSixty patientswere random ized into a treatmentgroup of 30 cases and a controlgroup of 30 cases.The treatmentgroupwas intervened by electroacupunctur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prescribed with ordinary food guide and regular follow-up observations.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LDQ)and Nepean Dyspepsia Index(NDI)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Five treatment sessionsmade a course,and 5 successive courseswere given in total.Resu ltLDQ and NDI scores dropp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to the pre-treatment results(P<0.01).ConclusionElectro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functionaldyspepsia.
[Keywords]Dyspepsia;Electroacupuncture;Acupuncture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反复或持续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或上腹灼烧感,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但胃镜检查无明显异常表现的一种疾病。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电针刺激,并与一般饮食指导的患者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消化内科、康复医学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
参照2006年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
跨境电商由于地理位置造成的收发货时滞,再加上各国的外汇管制政策的差异,就当前来看,现在跨境支付手段一般无法做到实时到账,而汇率的瞬息万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款项收付过程中外汇敞口而造成的汇率波动风险。另外如今的跨境电商交易一般都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的,所有交易数据也是存储在虚拟平台上。因此无法完全避免在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在当前的跨境电商体系下,跨境支付平台无法对跨境电商平台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世界各国的金融政策法规存在不一致性也导致很难对跨境支付进行有效的监管,这种缺乏监管需要靠企业自律的模式从客观上增加企业在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和交易的成本。
同时符合以下3项的患者,方可纳入本研究。①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者。③在治疗前至少15 d内没有服用过任何胃肠促动力药,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者。
1.4排除标准
凡符合下述任一条的患者,即予以排除。①意识不清,不能表达主观不适症状,精神病患者。②进展性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易合并感染及出血者。③合并心血管、肝、肾及消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近6个月有妊娠要求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脱落标准
所有纳入本次试验的患者,凡治疗途中发生影响治疗事件而不能完成治疗及随访的均为脱落病例。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主穴取足三里、内关穴。实证加太冲、内庭穴;虚证加公孙、阴陵泉穴。患者取侧卧位,采用双手进针法,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特点选择进针法,针刺的方向、深度严格按照穴位针刺操作的要求。进针后进行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捻转角度在90~180°之间,频率在60~90次/min;提插幅度在0.3~0.5寸,频率在60~90次/min,以得气为度。得气后,在距针刺部位约2mm位置(近心端)再针刺一针,浅刺2分;两针接电针仪,且两电极夹金属面不能相互靠在一起,打开电源开关,选择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在0.1~1.0 mA范围,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 min。穴位取单侧,左右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
2.2对照组
予一般饮食指导及定期随访。
两组均定期随访5星期。
3 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本研究采用利兹消化不良调查问卷(LDQ)积分量表和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为疗效评价指标。
3.2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显效:症状显著改善,偶有症状但完全能忍受。有效:症状有改善。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对照组30例无脱落,治疗组脱落1例,予以剔除, 共29例。脱落后再次行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3.4.1两组治疗前后LDQ、N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LDQ、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LDQ、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LDQ及N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DQ、NDI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DQ、ND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治疗前 治疗后LDQ NDI LDQ NDI对照组30 7.60±3.22 8.20±2.92 3.85±3.63 3.97±3.53治疗组29 7.90±3.10 44.66±14.17 3.97±3.591)2) 26.55±18.731)2)组别 例数
3.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30例中,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26.7%;治疗组29例中,痊愈3例,显效5 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9.3%。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本研究所用基本处方中两主穴的选择参照文献检索中功能性消化不良使用频次最高的2个穴位,并将受试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虚实两证。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1-2]。关于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现代研究[3-5]从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针刺足三里可使机体内C3b受体免疫黏附活性显著增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比值来重建人体免疫系统内环境的平衡及稳定性;针刺[6]除了可通过巨噬细胞吞噬Hp-抗Hp抗体-C3复合物来消除Hp以减轻对组织和胃黏膜的损伤,在免疫分子方面针刺能提高IL-2水平,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增强NK细胞的细胞毒功能,促进免疫干扰素形成。针刺既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也能调控脑肠肽代谢。有研究[7]认为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胃肠道的“微型脑”肠道神经系统而达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针灸刺激腧穴产生的针感信号,能够通过感觉传导神经网络在脊髓前交感链或副交感链发生联系通过神经通路刺激内源性神经递质神经肽的释放,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及脑肠肽中的胃泌素、胃动素等物质介导针灸对胃肠功能的调整作用[8]。针刺[9-10]还可提高血管活性肠肽在胃壁和迷走背核复合体中的表达,从而舒张胃肠道平滑肌,调整胃动力,改善胃排空时间,对小肠运动及胃肠动力有促进作用。这也是足三里穴能治疗脾虚证的机制之一。可见,临床上采用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改善患者症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1]张声生,陈贞.中医药诊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若干问题的思考[J].环球中医药,2009,2(4):245-248.
[2]魏玮,史海霞,樊丽娜.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诊断标准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J].环球中医药,2009,2(4):253-258.
[3]吴剑之,吴晓亮.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15-1116.
[4]李建武,张雯.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00-1602.
[5]苏浩,田小平.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现状与思考[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588-589.
[6]崔星,郑美凤.针灸对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的免疫调节[J].河南中医,2005,25(12):85-87.
[7]杨玥,张丹华,陈媛,等.脑肠互动与针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性[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0(6):491-496.
[8]李佑桥,郑其进,张亚琳.疏肝健胃汤配合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动素及生长抑素的影[J].中医学报,2011,26(12):1497-1499.
[9]曾洪武.电针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粘膜保护的中枢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
[10]吴湘,刘磊,郝悦,等.针刺“足三里”对实验性脾虚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37(11):1896-1897.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
ZHANG Xu-ying,XIE Hui,LIGuo-min,LAN Lei,LUO Xiao-ting.Chenzhou No.1People’sHospital,Chenzhou 423000,China
R246.1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2.0139
1005-0957(2016)02-0139-02
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C23013-062)
张旭颖(1984-),女,主治医师
谢辉(1974-),男,副主任医师
201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