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设计
2016-07-29朱晓琳
朱晓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度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虚拟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库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其格局不再取决于交通的便利和土地的地理优势,而是受互联网技术的牵制,为不同时空的人提供千差万别的公共服务。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进而要求建筑据此为人们提供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安全的、便捷的空间环境。在这样的语境下,本期主要关注与互联网产业相关的建筑和配套设施,包括企业总部及研发中心、数据中心,以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建筑结合的“新”型建筑,试图呈现科技和产业变革下的建筑的发展面貌和未来图景!
在“从一到多——互联网办公建筑演进的五个线索”一文中,艾侠介绍了从2006~2015这十年间由CCDI在深圳南山区设计的四组以互联网为核心内容的办公建筑,分析了这四组建筑的基本概况、办公空间特征、空间价值导向等,并针对当下和未来的工作模式,提出了面向未来工作场所的五条设计线索:城市性线索、运动性线索、事件性线索、多样性线索和轻量化线索。来自CCDI的王照明则全面而深入地解读了艾侠在其文中提到的四组互联网总部建筑之一——百度大厦,他回顾了自20世纪开端直至今日的办公建筑空间诉求的演变和影响办公空间的因素,创新性地提出了E2模式,并据此模式分析了广州西塔、广州琶洲保利国际广场、腾讯大厦、腾讯滨海大厦等项目,最终详述了百度国际大厦的设计理念、投标过程、实践经验,展现了一个体验型办公建筑的设计全过程和对未来办公建筑的思考。
NBBJ事务所分享了他们对于苏宁易购和苏宁品牌的理解,以及由此产生的和而不同的建筑表达,高效、灵活、适应性、网络化组织、创造与合作、可持续性是NBBJ对苏宁易购这一品牌的办公总部空间的理解和定位,展现了一个线上品牌的独特气质。Aedas事务所设计的新浪总部大楼则以“有限空间中的无限可能”来表达其对新浪的企业文化和商业性质的理解,设计结合中国的传统建筑庭院格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用两个内庭空间创造出围合式的舒适性空间环境。gmp事务所设计的中国人寿数据中心则体现出互联网时代下的数据中心新形象。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下,一些传统的建筑类型也发生着功能和空间上的巨大变化。PLP事务所设计的前沿大厦立足于业主对于建筑革新的要求,设计了一个在可持续性、工作场所、技术、结构和立面工程等方面都开创新标杆的办公大楼,通过多元化的空间氛围、智能化的技术、专属空间设计策略等加强了办公人员的社交互动,营造出一个激发灵感的商务环境,这在传统的办公建筑中是一个全新的面貌。由Sn?hetta和Zeidler Partnership Architects事务所设计的瑞尔森大学新生学习中心是一座为鼓励学生与他们的环境互动的数字时代而建的图书馆。它被看作是没有书籍的图书馆,建筑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有节制的、内省的研究提供了场所,最重要的是它鼓励学生自己创造空间,自开业以来,这个新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中心,每天从早上7点到凌晨1点都排满了学生活动。HDR事务所设计的汉伯河医院则开创了北美第一家全数字化医院的先河,将医院看作是不断交换数据的地方,把新信息、沟通及自动化技术与设施的规划设计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病人,节省了人力资源。
正如每位建筑师在其设计中提到的那样——互联网技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交、工作和生活,作为容纳这些多种多样的、无法预测的内容的建筑,也应当适时地做出改变,顺应乃至引领未来的生活状态,提供更加安全的、便捷的、舒适的空间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