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2016-07-29温新荣

关键词:必要性

温新荣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

温新荣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摘要]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是理论诉求和实践呼唤的双重结果。理论上,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是强化家庭保障理论、丰富经济学理论的需要。实践上,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是青年成长、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需要。目前,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生理、轻心理;重生存、轻发展;重眼前、轻长远等问题。为此,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应从理论先导、制度设计、条件保障、贯彻落实等层面入手。

[关键词]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必要性

一、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的必要性

(一)理论诉求:强化家庭保障理论、丰富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1.家庭保障是国家保障、社会保障的助推器

依据不同的标准,保障分为不同的内容。从宏观层面上,保障分为国家保障、社会保障和家庭保障三部分。从功能层面上,家庭保障是青年生存发展、成长成才的避风港,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安全阀,是国家保障、社会保障的助推器。为此,家庭保障应该在人的发展经济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34家庭保障的功能不断被弱化,家庭关系也趋于物质化、功利化、金钱化。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的生存与发展不是为了自身的全面发展而生存和发展,恰恰相反,而是为了资本家的生存而生存,并在发展中不断被“异化”。正如马克思所说:“无产者的一切家庭关系越是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而被破坏,他们的子女越是由于这种发展而被变成单纯的商品和劳动工具。”[1]49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资产阶级的家庭,将随着资本的消灭而消灭。代替这种以剥削为基础的家庭,将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家庭。在这种家庭中,青年的生存与发展在家庭中将得到充分的保障。因此,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看,不管生产力发展到何种程度,家庭保障的功能不能弱化,反而需要不断地强化,使之成为社会保障、国家保障有效开展的助推器。

2.家庭保障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弱化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需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以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新的需要、繁殖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而且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2]532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生存,首先需要吃穿住行以及其他的一些东西。因此,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2]531“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2]531,新的需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人们在新的需要下,不断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东西。在生产自己的同时,又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正如马克思所说:“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2]532所以,按照唯物主义的观念,生产包括两个层面: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其中,人的生产又分为生产自身和生产其他人。从人的发展经济学视角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为人的生产服务的。家庭又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单元。因此,家庭保障是人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纽带,是社会生产和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虽然重视家庭作用,强调家庭保障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中的作用,但是当前在经济生活领域中处于边缘化境地。而自由主义的经济学企图瓦解家庭作用,但当前在经济生活领域中处于显著的位置。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竭力用瓦解各民族的办法使敌对情绪普遍化……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做完这个准备工作之后,只要再走一步——使家庭解体——就达到目的了。”[2]62-63目前,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瓦解家庭的企图还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为此,认清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实质,重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需要进一步加强家庭保障的研究工作。

(二)实践呼唤:青年成长、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需要

1.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

“青年”一词并非自古有之,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果。正如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第21届大会的一份综合报告《青年:他们的行为与希望》所述:“在传统社会里,根本没有青年这一概念。人们从儿童成长为成年人,并不经过任何过渡阶段,两代人之间也谈不上什么‘代沟’……在工业社会里则不然,事事都比较合理化,生产技术也要负责得多,从整个生产组织看,边干边学,或单凭实践,已经行不通了。这样一来,人们就需要进学校学习专业技术。人的一生,在童年和成人二者之间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段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对于青年来说,过渡性状态不是偶然的或者次要的,而是必然的和本质的。”[3]141-142在这个阶段,身体发育趋于成熟,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发展迅速,具有不同于成年人、老年人的特点。与一般成年人、老年人相比,青年人“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4]。同时,“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5]84。而要尊重青年人的特点,学习和工作任务不能过重,保障青年人成长成才,需要充分发挥家庭保障的作用,让其在家庭中得到大人的照顾和尊重,而非“大人吃饭有桌子,小人没有。娃娃在家里没有发言权,哭了就是一巴掌”[5]89。

2.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6]天使与野兽共同存在于人体之中,但是二者并非均衡发展。随着人的社会属性的增强,人的兽性会逐渐减少,但是始终不能摆脱兽性。因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7]所以,人的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物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的双重变奏。与动物相比,人的本质属性不是人的自然属性,而是人的社会属性,“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人的合乎人性的存在”[2]187。青年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社会中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为只有在社会中,青年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家庭是青年与社会衔接的纽带,是青年摆脱自然属性,增强社会属性的第一个社会单元。家庭保障为青年实现这一过程的蜕变、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良好的家庭保障,可以塑造青年健全的人格、陶冶青年的精神情操、增强青年服务社会的本领。所以,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是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

3.国家繁荣昌盛的需要

从理论上看,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8]因为,“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9]“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5]247从实践上看,无论是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青年孙中山掀起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青年毛泽东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还是青年牛顿创立的微积分,青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了新的历史,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青年一代的本质力量和人生价值。[3]149所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富强的接班人。重视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为国家培育面向未来的栋梁之才,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内在需要。

二、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物质,轻精神

物质与精神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是青年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但是在人被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1]34。在英国,“孩子一到能劳动的时候,就是说,到了九岁,就靠自己的工钱过活,把父母的家只看做一个寄宿处,付给父母一定的膳宿费。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2]62-63。青年在这种赤裸裸的利益家庭中,几乎得不到“精神食粮”,得到的仅仅是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物质食粮”。在社会主义国家,虽然重视人的物质和精神双重需要,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限,在物质与精神双重需要都不能充分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只能先重视物质需要,再重视精神需要。毕竟,人为了“创造历史”,首先需要解决吃穿住用行问题。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是在有一定剩余的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物质需要是人的最低级的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在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满足高级需要。所以,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养老、医疗、住房、就业、教育等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大环境下,青年家庭保障中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都受到影响,其中“精神食粮”的影响更大。目前,青年中存在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笑贫不笑娼”等错误价值观都反映出青年精神上的空虚、匮乏。

(二)重生理,轻心理

目前,中国认为14~28岁的人属于青年人。处于此阶段的人,生理上一般处于青春发动期,身体发育突飞猛进,身高、体重会明显增加,第二性特征发育成熟。心理上一般处于第二逆反期。人一生有两个逆反期。第一逆反期一般出现在3岁左右,其主要特征是行为自由、动作自由、做事自由。第二逆反期一般出现在青春期,其主要特征是要求有独立的人格、独立自主的意识、平等的社会地位、反对父母和有关方面的控制等。逆反期不是人心理发展过程的非正常现象,恰恰相反,而是人心理发展过程的正常现象。逆反期能否顺利度过,对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划时代”的意义。第二逆反期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所以父母对第二逆反期的认识、理解、指导最为重要。但是,在家庭中,父母往往看重青年的生理发育,而忽视青年的心理发育。目前,青年中存在的性困扰、社交障碍、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与家庭保障中忽视青年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重生存,轻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都在不断的进行联合,只是联合的目的不同,资本家为争取利润而进行联合,工人为争取工资而进行联合。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与工人长期斗争的结果。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货币表现。与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双重属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10]。“这种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的费用的价格就是工资。这样决定的工资就叫做最低工资额……单个工人、千百万工人的所得不足以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但整个工人阶级的工资在其波动范围内则是和这个最低额相等的。”[2]723对整个无产阶级而言,这种仅仅能够维持生存和延续后代的费用,在家庭中仅仅能解决青年的生存问题,青年的发展问题无从谈起。甚至那些受剥削比较严重的个别家庭,妇女、儿童也需要出来为自己挣工资。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的生存仅仅为增殖资本,也只有在满足资产阶级利益的时候才能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青年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正如恩格斯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一文所说:“通过有计划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一切社会成员的现有的巨大生产力,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2]709-710目前,由于我国处于低水平、不全面小康向高水平、全面小康过渡阶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还存在大量的非公有制经济。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为了保护我国现存雇佣劳动的合法权益,国家出台“最低工资制度”予以保障。最低工资制度为青年在家庭中满足生存需要提供了物质保障。青年在家庭保障中自由全面发展,还需要家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有更多的收入。

(四)重眼前,轻长远

马克思说:“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11]但是,人的教育或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实践中慢慢推进和深化的。所以,人的培育是一件长远的事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目前,中国真正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为青年的培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保障。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功利趋势下,青年的培育也受利益驱使,再加上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大学毕业意味着失业”,所以在高等教育上不够重视。

三、青年生存与发展家庭保障的实现路径

(一)理论先导

家庭保障是经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5]8,也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在创造物质资料的同时,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也在创造。在这种大环境中,工人的生存是为资本家提供再剥削的对象。当然,工人只有可能成为剥削对象的时候,工人才能生存。青年在家庭中的生存同样如此,都是为资本家提供再剥削的对象,为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服务的。可以看出,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是社会生产和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利己人”的概念。他认为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来自于他们“自利的打算”,而非他们的“恩惠”。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又提出“利他人”的概念。他认为“只有关心他们胜过关心自己”,“才能达到感情上的沟通和和谐”。虽然亚当·斯密提出了“利己人”和“利他人”概念,但是在自由主义经济学看来,“利己人”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服务。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人不断被“异化”,家庭也不断被“瓦解”。青年在家庭中的生存不是自觉自愿地生存,而是为资本的利益而生存。从资本主义整个生产方式可以看出,青年的生存是资本主义生产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青年的生存,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也无法进行。

(二)制度设计

家庭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题中之义。从生产的角度看,社会再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剥削关系的再生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再生产。不管是剥削关系还是平等关系的再生产,需要一个前提条件是人自身的再生产。人自身的再生产包括生产自己和生产他人。而生产自己和生产他人都离不开家庭保障,所以从生产的角度看,家庭保障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从消费的角度看,社会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活消费包括资本家消费和工人消费。资本家消费的公式为g-w(如图1所示)。“g-w是一系列用货币进行的购买。资本家或是用这个货币购买真正的商品,或是用来支付他自己的尊体或家庭的服务费用。”[12]77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对工人来说,G-A(如图1所示)这个环节就是A-G=W-G,工人的个人消费包含在A-G-W这一流通中。“对于资本家阶级来说,工人阶级的经常存在是必要的,因此,以G-W为中介的工人的消费,也是必要的。”[12]88在社会主义国家,消费创造生产,消费是生产的动力。社会根据个人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从消费与生产的关系角度看,青年的个人消费属于社会再生产的一部分。

图1 商品资本循环过程图

(三)条件保障

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纳入经济学理论范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做保障。一是物质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包括物质保障、精神保障、服务保障等。这些保障的实施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做保障。新中国刚成立初期,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物质资料匮乏,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保障青年的生存与发展可谓难上加难。二是思想条件。仅仅有物质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思想条件做保障。就目前的物质条件而言,人人享受良好的家庭保障可谓绰绰有余。2013年,整个世界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513美元,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143美元,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07美元[13]。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依然有许多工作需要做。目前,摆在发达国家的大量失业人口、困难人口,中国存在的就业难、就医难、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都表明了青年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工作仍需要进一步重视。三是社会条件。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需要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有家庭困难的家庭,社会要伸出友爱之手,帮助家庭解决困难,为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提供社会支撑。四是,国际条件。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需要有良好的国际条件。如果整个世界都重视青年的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那么,整个世界青年生存与发展的家庭保障将做的更好。

(四)贯彻落实

理论先导、制度设计、社会条件这些对策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领域,而是要将这些想法贯彻落实到社会生产和分配领域。首先,缩小贫富差距,更加注重公平。新中国刚成立时,中国高度注重公平,贫富差距很小。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高度重视效率,在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同时,贫富差距也逐渐扩大。从纵向看,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逐渐提高。东部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种差距不利于社会稳定和青年家庭保障的推进,需要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其次,重视青年,给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青年是祖国繁荣富强的新生力量,应该相信青年,给青年提供更多锻炼和成长的机会。中国改革开放工程师邓小平明确指出应该相信青年,给他们更多机会。邓小平说:“有些同志担心,年轻人经验不够,不能胜任。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应该承认,现在一些中青年同志的知识,比我们那个时候并不少。”[14]因此,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一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二是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只要有能力、有潜力都可以而且应当委以重任。特别是一些年轻有为的青年人,更应该给他们提供机会。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刘和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青年价值取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4] 詹万生,邢启光,刘亚民,等.马克思主义青年观[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14.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求是,2012(22).

[9] 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25.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9.

[1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 [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927.

[1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4-325.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梦的理论解读与边疆民族地区实践研究”(13CKS001);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左右江革命老区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研究”(LQ15B10);2013年百色学院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项目;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基地项目

[作者简介]温新荣(1982-),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必要性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