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治疗61例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29黎明张海边程鹏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凉山615000
黎明 张海 边程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凉山 615000)
蓝光治疗61例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黎明 张海 边程鹏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凉山 6150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蓝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6%不良反应发生率14.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明显,疗效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关 键 词:新生儿 黄疸 蓝光治疗 疗效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1],生理性黄疸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多于出生后2~4d出现,7~10d消失;病理性黄疸为一周后新生儿仍有黄疸现象,在停止母乳喂养后,3d内仍未退除黄疸,即为病理性黄疸。我院通过对61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蓝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21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1例,男35例,女26例;日龄20小时~25天,平均(6.51±3.24)天;早产儿8例,足月儿53例。对照组:60例,男36例,女24例;日龄18小时~26天,平均(6.00±3.17)天,早产儿9例,足月儿5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儿均在采取对症及病因学治疗的前提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双面蓝光灯管进行间断性照射,若患儿不适应可以改为单面照射。照射周期为每24h照射一疗程,一疗程持续24h,治疗4d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儿治疗后黄疸症状完全消失,且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恢复正常。显效:黄疸症状有很大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有效:黄疸症状部分消失,血清总胆红素有所下降。无效:患儿黄疸症状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并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经蓝光后,绿稀便2例,发热3例,皮疹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5%,对照组经常规治疗后,发热1例,腹泻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于治疗结束后自行消失。
3.讨论
病理性新生儿黄疸主要是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造成血清中总胆红素升高[2]造成婴儿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现象(足月婴儿>221μmol/L,早产儿>257μmol/L)。胆红素生成过多,易造成红细胞破坏增多,肝细胞受体蛋白质缺少,肝肠循环改变,使得血胆红素浓度增高,易造成黄疸[3]。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主要采用西医药治疗(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和中药治疗。本次研究光疗治疗主要采用双面蓝光间断照射结合单面照射疗法,双面蓝光间断照射可以使患儿在不移动的情况下受到全面的照射,临床胆红素浓度下降幅度较大,但是双面蓝光仪照射易造成患儿不适,如皮疹、发热、腹泻等,因此,对于不适反映较大的患儿采取单面照射,减少不适反应出现,与此同时,应注重患儿的治疗护理到位,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及时解决,提高患儿治愈率和生存率[4]。
综上所述,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较传统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军,胡江,谢集建,等.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川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学,2010,4(13):136-137.
[2] 张超雁.清肝利胆口服液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41.
[3] 王敏.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40例临床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J].2012,3(3):186-188.
[4] 唐红装,梁丽清,谢映梅,等.短时多次蓝光疗法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广东医学,2010,31(23):3154-3155.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45-02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blue light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clinical effcacy.Methods: 121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control group of 60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61 cases to the Blu-ray treatment to conventional therapy.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8.36% 14.75%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75%, 15.00%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treatment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signifcantly higher (p<0.05), poor The reac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cant (p>0.05).Conclusion: The Blu-ray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obvious effect, high effcacy,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should be promoted.
Key words:newborn, jaundice, Blu-ray therapy, effc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