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语类结构潜势分析

2016-07-28赵倩莹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

赵倩莹

【摘要】叙事结构存在于许多体裁中,如小说、戏剧、童话等,而不同体裁中的叙事结构有着不同的特点。本文基于拉波夫的叙事语篇分析模板对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其语类结构潜势,之后归纳出了五种变体类型,发现每一个类型的组成成分都有所不同,相同的成分在不同的类型结构中又以不同的顺序出现, 与最初的拉波夫分析模式相比有一定的差异,由此呈现了此类演讲语篇的叙事结构特点。

【关键词】叙事结构 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 语类结构潜势

一、引言

在美国高校毕业典礼上,每年都会有人向毕业生们做演讲,这样的演讲在英文里被称为“commencement address”。通常发言者都是来自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或是总统,或是科学家,或是商业巨子,或是娱乐圈名流。仔细观察这些人的演说就会发现,他们多会引用自己或他人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为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人生指路。故事类片段在许多体裁文本中都很常见,如:童话、小说、戏剧等,而不同体裁中的叙事结构却有着不同的特点,当然,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也绝不例外。然而,至今尚未有人对这类语篇进行详细的研究,因此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本文基于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旨在分析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叙事结构,找出其语类结构潜势,探寻它们在这种独特语境中的特点。

二、拉波夫的叙事结构分析模式与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

叙事分析的一个最基本的模型是拉波夫(Labov)在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应由六个部分组成: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 or resolution),回应(coda)。第一部分点题指叙事的开头,可能是标题也可能是文章的第一句话,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第二部分指向介绍的是故事的背景信息,如时间、地点、环境等,为事件的展开作一个铺垫;接下来的进展部分包括行为的产生以及情节的发展变化,其间发生的思维、对话等内容也属于这个部分;评议是对行为角色的感受、意见和态度的描写,“这部分可以是直接的(由叙事者说出来),也可以是间接的(人物的语言行动所反应的叙事者感觉)”;结果或结局,顾名思义,即指故事的结尾;最后一部分回应是整个叙事结构的结束,它与文章开头呼应,把读者带回到一开始的出发点。

除了叙事结构的分析模型之外,研究还基于哈桑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来对语篇进行分析。语类结构潜势(generic structure potential)这个概念是由哈桑在1985年提出的。她认为每类语篇都有一个普遍的结构,决定这个结构的关键因素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择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出现顺序。其中,必要成分定义了一种语类,而可选择成分则让一个语类的语篇产生差异性。哈桑的GSP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应用于各种语篇研究之中,如:对话、新闻、学术文本等,这也说明语类结构潜势的分析模式适用于各种体裁,演讲语篇当然也不例外。然而,针对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进行分析的研究至今尚未有人涉足,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下面就对这类语篇进行深入的探索。

三、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叙事结构类型

本研究选择了50篇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作为语料。为了保证数据收集的全面性,在文本长度、演讲时间地点、以及演讲者身份方面都尽量做到多样化。首先,语篇的长度范围为1000词到5000词不等,平均每个语篇的篇幅在2600词左右;其次,由于美国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的传统比较悠久,因此语篇发生的时间从19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都有所囊括,另外演讲地点主要是美国各个州的不同大学,多为世界名校;最后是演讲者的身份,包含了各个领域的名人志士,如: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等。另外值得指出的一点是,在同一篇演讲当中,有时会出现几个故事,它们也许会遵循不同的叙事结构,因此,对同一个作者的同一篇演讲里的叙事结构进行区分也是有必要的。具体的分析步骤如下:第一步,细读文章,找到当中的叙事结构;第二步,按照拉波夫的分析模式,对不同部分进行标注;第三步,归纳相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比较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最后,总结各种叙事类型的语类结构潜势特点。

第二类叙事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没有指向成分,经过点题之后,演讲直接进入到了事件的发展当中,最后给出结局。这样的叙事结构没有过多复杂的可选择成分穿插其中,使故事的叙述保持较好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在必要成分之后,可能会出现评议和回应,但两个部分的顺序并不固定。一个典型的例子是Steve Case 2009年在乔治梅森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语篇利用奥巴马总统的故事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点在文章开头就被提出来作为点题之用,之后演讲者开始谈论奥巴马从中学毕业一路走到白宫的经历,最后作者给出自己对总统人生的评论,由此联系到一个人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这个主题,对点题部分作了相关的回应。

第三大类型一共包含24个故事语篇,仅次于第一种叙事结构,非常受演讲者们的喜爱。从前面两种结构类型可以看出,通常情况下,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个点题部分,结尾一般也会有回应开头的成分。而在这类结构中,作者喜欢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相关背景信息等内容作为指向,把听众引入到故事情节中。语篇结尾部分不再做回顾,因为故事开头本来就没有点题成分,作者会直接给出结局或加入一定的评议来结束自己的叙述。这样直接的叙事结构只包含三个必要成分(指向、进展、结果或结局),以及一个可选择成分(评议),评议与结果或结局部分的顺序不定。Jeff Bezos于2010年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中就利用了这类叙事结构。一开始演讲者谈起了他度过夏天的地方,在那做了些什么事,与谁在一起等信息,而后特别回忆起了他十岁那年的夏天,最后故事以作者的祖父所说的一句话结尾,指出了叙事的主旨在于人的天赋与选择之间的区别。整个故事虽然结构简单,但并不影响信息的传达,对听众的影响也同样有力。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
圣经叙事结构指导下的欧·亨利小说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分析
南昌采茶戏《南瓜记》的叙事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