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2013年网络流行语调查结果分析
2016-07-27雷慧玲
雷慧玲
吉首大学2013年网络流行语调查结果分析
雷慧玲
【摘 要】本文针对吉首大学2013年关于网络流行语进行调查并且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吉首大学 网络流行语
本文主要是对吉首大学在校学生2013年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因此,对网络流行语语料的搜集和整理是做好本文的前提条件。本文所用的2013年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以2013年新出现的网络流行语。笔者利用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搜索有关“2013年网络流行语”的文章或条目,同时参照权威媒体公布的以及网民呼声较高的2013年网络流行语,比如《咬文嚼字》、360百科、新华在线等,经过整理、统计,选取44条有代表性的“2013年网络流行语”开展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重点关注吉首大学学生对44条网络流行语的熟悉情况、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对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对网络流行语价值、发展的认知等。
一、网络流行语使用情况
(一)网络使用情况
关于网络的使用情况,问卷共设计了三个问题:您上网的频率如何、您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您上网一般做什么。
从上网的频率来看,大学生几乎离不开网络,上网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从上网时间来看,1-3小时的比重最大,为54.9%,3小时以上占比28.2%,每天上网8小时以上的学生占5.4%,总体看来,部分吉首大学学生在网络中自控能力稍差,少数学生沉迷网络。从上网的目的来看,以听音乐、看电影等休闲活动为主,占比45.7%,其次是玩游戏,达到25.0%,再次是聊天,占比17.4%。论坛、聊天、游戏等是网络语言生成和流行的地方。在对吉首大学学生的个别访谈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接触、熟悉网络流行语,多通过论坛、聊天、游戏渠道获得。
(二)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
为了解吉首大学学生对44条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调查问卷设计了四个选项:经常说、偶尔说、听过但没说过、从未听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熟悉网络流行语,也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对流行度较高的词,大学生都使用过。比如土豪、点赞两个词,选择“经常说”选项的分别占58.2%和49.5%,“从未听过”这一选项无人选择。
据“经常说”这一选项排名统计,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排前十名的词是:吃货、土豪、女汉子、奇葩、点赞、自拍、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高大上。
对比百度百科《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排名(1)土豪,我们做朋友吧;(2)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3)待我长发及腰,xx娶我可好;(4)你为何放弃治疗;(5)感觉不会再爱了;(6)我去年买了个表;(7)高端大气上档次,低调奢华有内涵;(8)打败你的不是天真,是无鞋;(9)女汉子;(10)帮汪峰上头条和《咬文嚼字》编辑部《2013年十大流行语》(2013年12月19日发布,分别是: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XX、大V、奇葩),调查中吉首大学学生“经常说”排名前十位的网络流行语,除自拍、吃货外,其余8个词都入选2013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在吉首大学的流行程度并没有受地域限制的影响。
二、网络流行语使用特点
网络流行语使用特点的调查主要围绕“使用场合、使用频率、使用对象、对语义的理解”这四个方面。
第一,使用场合。调查发现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合以“手机、QQ、MSN、微博等交流工具”和“日常交谈”为主,分别占50.5%和36.4%,此外,书面表达占11.4%,其他使用场合占1.1%。
表1 吉首大学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合
第二,使用频率。在“你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吗”这一问题,经常使用占15.8%,偶尔使用占78.8%,从不使用占5.4%。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极高,极少数大学生不用网络流行语。
第三,使用对象。问卷中分别设计调查了大学生与长辈(父母、老师等)、同龄人、陌生人、同性同学或朋友、异性同学或朋友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与同龄人(同学、朋友等)交流时,“经常说”和“偶尔说”分别占32.6%、52.2%,选择“不说”的只占15.2%,居最末位。
与同性或性异同学朋友交流时,也经常使用网络流行语,同性选择“经常说”是25%,异性是18.5%,同性比异性高出6.5%;同性选择“偶尔说”是63%,异性是59.8%,基本持平;同性选择“不说”是12%,异性是21.7%,异性比同性高出9.7个百分点。
与陌生人交流时,以“偶尔说”居多,占49.5%;“不说”次之,占41.8%;“经常说”只占8.7%。
与长辈(父母、老师等)则很少使用流行语,选择“不说”占60.2%,居于首位,选择“偶尔说”占52.2%,比“不说”这一选项低10个百分点,选择“经常说”占3.8%。
调查表明,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对象的选择以同龄人、同学、朋友居多,与长辈、陌生人交流时使用较少。
第四,对语义的理解。问卷设计了两个问题:您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中,都了解其中的含义和来源吗?当您听不懂他人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您会怎么做?
对网络流行语含义和来源的理解上,“不太了解”占46.7%、“不了解”占8.7%、40.8%选择“比较了解”、3.8%选择“很了解”,总体看来“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比例占55.4%,高于“比较了解”和“很了解”。
当听不懂他人使用的网络流行语时,“询问对方”占40.2%,居于首位,“猜测其含义”占26.1%,“上网查询”占21.7%,“不理不睬”占9.2%,“其他”占2.7%。
总的来说,大学生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较高,使用场合以“手机、QQ、MSN、微博等交流工具”和“日常交谈”为主,使用对象以同龄人为主。在使用网络流行语时并不追求对网络流行语内涵的理解,掌握网络流行语的基本意思即可。
三、网络流行语的评价
对网络流行语的评价主要调查在网络流行语的优势、网络流行语的缺点、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这四个问题。
表2 吉首大学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评价
第一,网络流行语的优势。调查显示,关于网络流行语的优势,43.5%的大学生选择了“幽默风趣”,34.2%的大学生选择了“新潮、时尚、个性”,接下来依次是“简便快捷”占8.2%,“生动形象”占8.7%,认为网络流行语“没什么优势”的占5.4%。
第二,网络流行语的缺点。“多贬义、脏话,影响社会风气”这一选项占39.1%,居于首位;“看不懂,有沟通障碍”占27.2%,居第二位;“破坏传统汉语语言文化和语言规范”占21.2%,居第三位;“更新太快”和“其他”分别占8.2%和1.1%;有3.3%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缺点”这一选项。
第三,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排第一位的是“网络的普及”占42.4%;排第二位的是“人们猎奇和追求潮流的心理”占35.3%;排第三的是“各种媒体的宣传”;此后依次为“网络语言本身的特点”占6.5%,“语言发展的必然规律”占2.7%,“其他”选项占1.6%。
第四,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认为网络流行语“发展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流行”占38%,居于首位;认为网络流行语“具有特定的时效性,会很快消亡”占30.4%,位列第二;16.8%的大学生认为“路途坎坷,很难发展”,14.7%的大学生认为“有的网络流行最终会进入基本词汇”。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并且认为少数网络流行语会进入基本词汇中。
总体来说,吉首大学学生认为网络流行语幽默风趣、新潮时尚个性、简便快捷,但也存在“多贬义、脏话,影响社会风气;造成沟通障碍;破坏传统语言结构”等缺点。尽管有些网络流行语会随着时间的消亡而消亡,但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前景会越来越好,少数网络流行语最终会进入基本词汇。
四、结语
根据前文的统计数据与分析,笔者对吉首大学学生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情况作如下小结:
第一,对网络流行语的熟悉程度很高。从2013年吉首大学网络流行语使用排行前十名的语料与2013年排行前十名网络流行语基本一致,38.6%的学生天天上网、上网时长集中在1至3小时,从上网以休闲及游戏为主几项可以看出。
第二,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程度并不深。虽然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语义的含义和来源却“不求甚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占比55.4%。
第三,非常注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场合和使用对象,并不在日常生活中过分滥用网络流行语。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吉首大学学生大多数仅在同学和朋友之间使用网络流行语,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并不多,并且使用的场合多是QQ、微博、论坛等日常书面聊天中,而在跟老师、长辈交谈,以及其他较为正式场合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很少。
第四,认可网络流行语,但也能看到网络流行语的弊病。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深受学生的喜爱,但大多数学生也意识到网络流行语流行背后隐藏的弊病。多数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现象有比较理性的认识,但部分学生过于崇尚和迷恋网络流行语,不得不令人担忧。
参考文献:
[1]胡侠.网络流行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
[2]蒋汶倩.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表达范式探析[J].教育改革,2013,15(04).
[3]邱吉,翟文忠等.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03).
[4]许国君,陈万怀.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影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4,27(02).
[5]张楠.从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看当前大学生的社会意识[J].高校辅导员,2015(01).
[6]李静.网络语言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开封:河南大学,2014.
[7]王存美.网络流行语语情调查[D].武汉:武汉大学,2014.
作者简介:雷慧玲(1985-),壮族,广西南宁人,文学硕士,湖南省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