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2016-07-26邹红丽
邹红丽
【摘要】 目的 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64例行PCI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抢救时间为(56.2±6.8)min, 球囊扩张时间为(119.4±21.8)min, 术后住院天数为(12.9±2.8)d。观察组抢救时间为(41.5±5.4)min, 球囊扩张时间为(84.1±16.4)min, 术后住院天数为(9.6±2.3)d,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8例, 占25.00%;再行PCI例数为9例, 占28.10%。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3例, 占9.38%;再行PCI例数为3例, 占9.38%,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与再行PCI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提升PCI患者抢救效果与治疗效果, 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诊护理流程;冠脉介入术;抢救效果;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177
急诊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脏类疾病的有效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降低疾病并发症与死亡率。临床研究发现, 对患者的急诊救治越早, 其损伤的心肌恢复效果越优[1]。本文采用对比方式研究了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64例行冠脉介入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
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4例;年龄51~68岁, 平均年龄(59.3±
5.2)岁。观察组中男17例, 女15例;年龄49~68岁, 平均年龄(57.9±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模式, 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并给予生命体征的监测, 协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之后抽血化验, 为手术做好准备。观察组实施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模式,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提升接诊效率 接诊能够初步对患者的病情、病因进行判定, 对于急救的诊断与治疗起到较好的基础作用。若患者存在胸痛症状, 在接诊后应进行分诊, 将患者置于抢救室并开辟绿色通道, 记录患者心电图状态, 通知心内科医师进行会诊[2]。
1. 2. 2 建立抢救小组 医院可设立抢救护理小组, 组内成员均需具有专业的护理水平及丰富的护理抢救经验。对患者实施抢救时首先在其下肢或左上肢建立静脉通道, 同时在颈外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共两条, 分别用于抢救给药以及静脉抽血。检测患者肝肾功能、肌酐蛋白、凝血时间、病毒四项、心肌酶等。根据医师诊治状况, 令患者服用300 mg氯吡格雷及300 mg阿莫西林, 为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为患者常规备皮之后, 行碘过敏实验[3]。抢救期间应保持患者处于吸氧状态, 5 L/min左右, 减轻心肌缺氧程度, 监测患者心电状态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同时, 对患者家属应尽量安抚情绪, 并告知之后可能进行的手术操作, 让患者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1. 2. 3 完善院前急救 对于急救电话通知的患者, 应在电话结束3 min之内出车并全程联系患者家属, 指导患者家属做好初步急救措施。到达急救现场后, 需尽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给予吸氧, 必要时可使用除颤仪[4]。
1. 2. 4 明确交接流程 患者家属在手术意向书上签字之后, 对患者病情全面评估。将监护仪、氧气瓶、转运箱等手术所需品及患者的病历与检验报告一同交给手术医师。在患者交接过程中应注意对管道的保护, 避免松脱。向手术医师交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 及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行PCI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抢救效果 对照组抢救时间为(56.2±6.8)min, 球囊扩张时间为(119.4±21.8)min, 术后住院天数为(12.9±2.8)d。观察组抢救时间为(41.5±5.4)min, 球囊扩张时间为(84.1±16.4)min, 术后住院天数为(9.6±2.3)d,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治疗效果 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8例, 占25.00%;再行PCI例数为9例, 占28.10%。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3例, 占9.38%;再行PCI例数为3例, 占9.38%, 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与再行PCI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老年阶段人群中并不罕见, 属于急危重症的一种, 病情会在短时间内恶化, 若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具有较高死亡率。根据相关研究发现[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 h内存在较高的猝死几率, 大约占60%, 及早实施急救措施能够尽快为患者恢复心肌供血状况, 改善心肌缺氧不良状态, 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优化急诊流程能够对患者发病到手术之间的流程进行合理的规范化处理, 减轻不必要护理操作对疾病抢救带来的时间影响。本次研究中实施了优化护理流程的观察组患者在抢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说明流程优化能够对患者抢救效果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治疗效果方面, 由于观察组患者受到了较好的急救处理, 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复发率以及再行PCI率上明显更低, 各项对比组间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 优化急诊护理疗程能够对急诊PCI患者起到更好的抢救效果, 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倪瑜琳.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继续医学教育, 2014(8):30-31.
[2] 朱秀芬.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6):236-237.
[3] 郭凤梅. 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抢救效果. 河北医药, 2015(8):1260-1263.
[4] 张玉香.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中国乡村医药, 2015, 22(22):66-68.
[收稿日期:201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