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三维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以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16-07-26楚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治疗

楚建军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 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X线片组(采用X线片检查)和三维CT组(采用三维CT检查), 各35例。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组33例诊断准确, 准确率为94.29%, 三维 CT组34例诊断准确, 准确率为97.14%。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组 29例分型准确, 准确率为 82.86%;三维 CT组 34例分型准确, 准确率为 97.14%;三维 CT组分型准确率高于 X线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片不能立体清晰地反映骨骼表面凹陷情况及骨折处情况,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能够从各个角度较为立体清晰地反映骨折处情况, 帮助医师分析病情, 为手术提供准确依据, 分型方面优势显著, 对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三维 CT重建影像;胫骨平台骨折;诊断;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80

胫骨平台是一种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 其是维持关节稳定与对合的关键结构点, 一旦骨折治疗不及时, 将直接导致内外平台出现受力不均衡, 导致一系列并发症, 如骨关节发炎[1]。人体膝关节结构非常复杂, 膝关节附近没有太多软组织承受压力较大, 骨折后要保证平整恢复必须要有清晰图像检查结果做支撑[2]。本研究对比X线片、三维 CT重建影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3年 2月~2015年 2月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 X线片组和三维 CT组, 各35例。X线片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25~50岁, 平均年龄(36.5± 5.5)岁, 其中高空坠落伤 7例, 车祸创伤 25例, 跌伤 3例;三维 CT组男 24例, 女 11例, 年龄 26~49岁, 平均年龄 (35.7±5.0)岁, 其中高空坠落伤6例, 车祸创伤24例, 跌伤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方法 三维 CT组采用三维 CT检查。选用东软 NeuSoft16层螺旋 CT扫描仪进行 CT扫描诊断, 主要参数:螺距 0.8631 mm, 层厚为 1.5 mm, 扫描时间在 1.5 s左右, 一般 <2.0 s, 重建间距设置 1~2 mm。扫描前患者做好平卧位准备, 开启扫描仪器, 设置相应参数后, 扫描开始。扫描范围主要为从股骨内外上髁连线处开始直到胫骨骨折线远端处结束。将数据传至相应工作站进行相关处理, 使用表面遮盖法进行三维图像重建, 围绕横轴、竖轴进行将获得图像旋转, 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建的螺旋 CT图像, 筛选出兴趣图像[3]。X线片组患者行常规膝关节正、侧面拍片检查, 交由事先选定的 3名经验丰富的诊断医生负责阅片、诊断。

1. 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分型准确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诊断统计 X线片组可疑骨折 3例, 分型 32例, 其中Ⅰ型 5例 (14.29%)、Ⅱ型 14例(40.00%)、Ⅲ型 3例(8.57%)、Ⅳ型 5例(14.29%)、Ⅴ型 4例(11.43%)、Ⅵ型 1例 (2.86%);经分析后, 33例诊断准确, 准确率为94.29%。三维 CT组可疑骨折 0例, 分型 35例, 其中Ⅰ型 4例(11.43%)、Ⅱ型 13例 (37.14%)、Ⅲ型 4例(11.42%)、Ⅳ型 5例(14.29%)、Ⅴ型5例 (14.29% )、Ⅵ型 4例(11.42% );经分析后, 34例诊断准确, 准确率为97.14%。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 2 分型统计 X线片组 29例分型准确, 准确率为 82.86%;三维 CT组 34例分型, 准确率为 97.14%;三维 CT组分型准确率高于 X线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X线片是较为传统的一种检查成像方式, 多年临床经验与探索使该种方法趋向成熟, 多数情况下经验丰富骨科、放射科医师都能够通过X线片对一般性骨科疾病作出正确诊断。但由于胫骨平台特殊性, 对于某些细节X线片不能清晰详细成像显示[4], 如胫骨平台向后约有10°的倾斜时, 就会和胫骨的长轴形成大约80°夹角, 如此便很难应用X线片诊断方式进行很好的呈现。本次研究中X线片与三维CT重建影像具有接近等同的诊断结果, 对病情初步判断都是有效的。就具体分型而言, 两种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准确率更高。X线片属于二维成像技术, 不能立体显示患者关节处情况。临床治疗骨折进行手术时, 需要切口最小, 因此术前必须准确掌握骨折具体位置及详细情况, 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能够较为立体清晰显示骨折情况, 让医师更好地把握患者具体病情, 降低手术风险,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三维CT重建技术较为多样, 且骨与关节损伤临床应用技术主要为表面遮盖技术, 该技术将CT值高于阈值的所有像素组成的一个模型, 因而三维CT图像仅可表现出骨折表面情况, 无法反应其内部损伤;临床应用X线片非常普遍, 且因其具有廉价、诊断方法成熟等优点, 可清晰反应出骨折细节损伤情况, 如线性骨折、深度塌陷等;三维CT重建影像技术是基于三维CT图像技术与X线片技术, 结合了两组检查方法的优点, 既能查看骨折表面情况, 又能通过较为成熟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为手术治疗提供最大有效帮助。三维CT重建不仅可提供直观、立体的表面图像, 还可让临床骨科医师从最佳角度观看到骨折部位, 好似立体的模型, 临床医师可对每一处部位进行观察, 选择入路手术, 构思复位程序, 从而确定固定的方式, 缩短手术时间, 直接提升临床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为诊断提供体更为准确的数据资料[6-8]。

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实施诊断, 并作为手术方案制定依据, 可选择胫骨平台俯视图, 通过对髁间隆突位置形成一条前后方的直线, 选取该线的重点位置划出一条横线, 便可将胫骨平台骨折按照三条轴线划分成不同象限内, 依据不同象限中骨折情况进行探究分析, 选择合适的入路手术, 从而直接提升手术成功率;与此同时还利于钢板位置的固定、选择, 达到内固定良好。本研究中, X线片组33例诊断准确, 准确率为94.29%, 三维 CT组34例诊断准确, 准确率为97.14%。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组 29例分型准确, 准确率为82.86%;三维 CT组34例分型准确, 准确率为 97.14%;三维CT组分型准确率高于X线片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X线片不能立体清晰地反映骨骼表面凹陷情况及骨折处情况, 三维 CT重建影像技术能够从各个角度较为立体清晰地反映骨折处情况, 帮助医师分析病情, 为手术提供准确依据, 分型方面优势显著, 对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段淑英, 李继斌, 李忠国 .多层螺旋 CT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45例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18):4471.

[2] 王新文, 李天平 .螺旋 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 2009, 16(12):977-978.

[3] 苏卫敏 .探讨三维 CT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中外医疗, 2012, 7(36):187-189.

[4] 张子林, 汪大武 .多层螺旋 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 .安徽医学, 2011, 32(5):657-658.

[5] 余占洪, 李素香, 李再学, 等 . 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0, 4(4):152-154.

[6] 王铁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工作原理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3): 2547-2550.

[7] 陈海松, 韩金花, 崔新建. 骨表面受累的平片、二维CT及三维CT重建对比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3, 19(7):618.

[8] 李敬中, 郑启新, 向峥, 等. 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价值.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10):957-959.

[收稿日期:2016-01-04]

猜你喜欢

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治疗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