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2016-07-26田晓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6期
关键词:安全性效果

田晓培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 仅采用ECMO技术救治,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患者脑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 采用ECMO技术治疗, 可使临床病死率下降, 有效改善长期预后, 需尽早实施。另外, cTnI可作为对撤机时机评估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6.048

急性爆发性心肌炎为临床心血管急症, 有较高死亡风险[1]。而ECMO技术可部分或全部替代心肺功能, 属体外循环技术一个分支, 在医疗发达的国家, 已经成为救治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可靠手段, 国内应用尚少, 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 就此技术安全性及效果展开探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10例,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4例, 女6例, 年龄13~44岁, 平均年龄(27.4±6.1)岁。患者意识均清醒, 无沟通障碍, 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

1. 2 方法

1. 2. 1 仪器设备 设备包括动静脉涂层导管、氧合器、离心泵等。均应用静脉-动脉(V-A)模式, 将动脉导管(15~17Fr)、静脉导管(19~21Fr)在行同侧股动脉、股静脉切开后置入, 对转流途径设置, 由股静脉进入, 至离心泵, 经人工膜肺, 再到达肌动脉, 为防范同侧下肢出现缺血坏死情况, 取一根灌注管作为旁路在同侧股动脉远端置入, 与ECMO连接, 对远端肢体血运发挥供应作用。

1. 2. 2 ECMO管理措施 ①流量管理方法:≤48 h即早期设置在较高水平, 泵血流量为患者理想心输出量的80%, 使生命体征迅速稳定, 心脏负荷减少, 若血流动力学经监测呈稳定状, 血管活性药物需减少应用;3~7 d即中期需依据血流动力学及心脏恢复情况, 将泵血流量下调, 至50%理想心输出量, 依据需要, 辅助应用小剂量正性肌力药物;结束前1~2 d

即后期, 泵血流量继续减少, 至20%~30%心输出量。若所获成效不理想, 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需适当增加, 若改善仍不明显, 可将原泵血流量恢复。②抗凝管理:取普通肝素实施抗凝操作, 第2~4小时, 需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复查一次, 并依据检测结果对肝素用量调整, 早期维持ACT目标值在140~160 s, 维持中期在160~180 s, 维持后期在180~200 s。③机械辅助通气参照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完成。④每

日对BNP、cTnI、CK-MB复查。⑤超声检查:行床边彩超检查, 对心脏结构、肺水变化等评价, 指导撤机操作。⑥每2~3天, 安排复查1次胸片, 对心脏影像学变化及双肺渗出情况掌握。

1. 2. 3 撤离ECMO 经监测, 当ECMO循环支持流量为20%心输出量时, 在取小量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的条件下, 如多巴酚丁胺<5 μg/(kg·min), 多巴胺<5 μg/(kg·min), 肾上腺素<0.2 μg/(kg·min), 患者心流动力学保持稳定, 小儿平均动脉压(MAP)>50 mm Hg(1 mm Hg=0.133 kPa), 成人MAP>60 mm Hg, 心电图经观察无恶性心律失常, 可考虑撤除ECMO。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心力衰竭(心衰)标志物BNP、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CK-MB)的变化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相关指标 治疗后, 10例患者的BNP、cTnI、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转归情况 撤机均成功, 好转出院, 平均行6个月随访, 无严重心律失常, 慢性心衰, 患者正常工作、生活恢复。

3 讨论

对ECMO工作原理展开分析, 是在血泵驱动下, 自静脉将血液引出, 经合并人工膜肺氧, 将二氧化碳清除。气体交换后的血液, 依据治疗目的, 经静脉向体内回输, 仅对肺脏功能替代, 或经动脉向体内回输, 可同时对心肺功能替代[2, 3]。现阶段, ECMO是对难治性心衰、心源性休克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次研究将此项技术应用到爆发性心肌炎的治疗, 取得了理想成效。

应用ECMO技术, 可使临床爆发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在有心跳骤停合并的患者中更为适用, 宜早期实施。吴海燕等[4]研究显示, 经积极的内科治疗, 爆发性心肌炎仍有较高急性期死亡率, 取内科药物应用效果不佳, 采用ECMO技术后, 病情好转出院。高治疗成功率, 可能与治疗时间早、对时机把握的较好有关。ECMO可使爆发性心肌炎病例远期预后改善, 相关研究显示, 采用ECMO治疗的患者有71%早期存活率, 且随访50个月, 患者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恢复。本次选取的病例, 好转出院后, 平均随访6个月, 无严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遗留, 患者正常工作、生活恢复, 表明ECMO治疗除可使早期病死率降低外, 且可促长期预后改善。cTnI在对撤机时机进行评估时, 具潜在价值, 患者cTnI下降, 可能是心肌良好恢复的指标, 对心肌损伤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可对撤机时间掌握。

综上所述, 针对临床收治的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 采用ECMO技术治疗, 可使临床病死率下降, 有效改善长期预后, 需尽早实施。另外, cTnI可作为对撤机时机评估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张立志. 重症爆发型心肌炎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22):110-111.

[2] 刘长智, 左六二, 陈德珠, 等.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3):167-170.

[3] 周姓良, 胡靖青, 陈燕河, 等. 2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护理.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z1):38-39.

[4] 吴海燕, 陈薇, 查婷.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6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儿的护理. 护理与康复, 2015, 14(3):231-233.

[收稿日期:2016-01-18]

猜你喜欢

安全性效果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