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育与传统民间音乐结合初探
2016-07-26吕清
吕清
摘要:高校当下开设的声乐课程注重引入西洋元素,以训练学生的歌唱技巧为主要目标,但忽视了传统音乐的传承及创新,致使声乐教育中缺少民族精粹,难以彰显声乐艺术的东方意蕴。长此以往,我国传统的民间音乐将可能面临衰落的状况。为此,现代声乐教学应更好地传承民间音乐,将传统音乐元素融合到声乐教育中,促使传统音乐、现代音乐完美融合,以提高声乐歌唱的艺术层次,唤醒当代人对优秀传统音乐的传承信念,从而培养出更多既懂得传扬经典,又富有创新精神的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育:传统民间音乐:结合
人们运用科学方法演绎艺术语言,能使声音语言充满韵律感、造诣感。演唱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作品展开二次创作,赋予作品多元化的丰富内涵,并与听众产生精神、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艺术形式称为声乐,亦称艺术歌唱。声乐教育不能忽视个人的心理体验。因此,如何将传统民间音乐融合到声乐教育中,需要教育者进行深入思索,以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多元化、融合化的发展之路。
一、传统民间音乐概述
从传统音乐的发展来看,音乐是我国古已有之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断更新的古代音乐富含历史韵味,同样也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在原始社会,古代音乐由劳动人群在共同劳作中偶然所创,那时的音乐不具系统性,发展得不够成熟。奴隶社会兴起宫廷乐曲,对传统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封建社会出现很多民俗乐器与音乐,这些音乐、乐器各有特点,体现了古代音乐的特定结构及风格。西汉、唐、宋等时期,词和赋日渐盛行,为民间音乐注入更多文化特质,促使音乐特点越发分明,富含东方特征的民间音乐也得到广泛传播。到了明、清时期,昆曲、说唱、皮黄腔等占据了民间音乐的主场,之后京剧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的传统精粹。同时,许多形式各异的弹唱曲式、特色小曲被大量创作出来。
传统音乐融合着多种文化精髓,蕴含着我国历史的变迁“味道”,挖掘、运用传统的音乐元素,既体现出现代音乐对传统精粹的继承传扬,也展示出现代声乐深厚的文化底蕴。总体来说,将传统的民间音乐引入声乐教育中,应该从意识层面转变目前的教学思想,让教育者适时改变惯有的教学理念,认识到传承传统的重要性,使其自觉参与到教学革新中来,积极探索民间优秀音乐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策略,以全新视角审视当下的教育模式,用带有人文气息的方法教育学生,使高校学生懂得继承、创新传统音乐,促进学生获得更高的音乐造诣。
二、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民间音乐的必要性
(一)声乐教育的发展需求
立足于音乐教育的自身发展,不难看出当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逐渐背离了传统音乐精粹,让音乐传承沦为“空谈”。这不但归咎于时代发展的大势所向,还应深刻反思教育者本身的思想问题。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民族音乐放在一边,而简单强调西洋技法的传授。这就让学生误以为“崇洋媚外”是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忽略了对本民族精髓音乐的学习。面对这一现状,声乐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多元教学取代单一教学,寻找到传统和现代两种音乐的契合点,调和二者的碰撞及冲突,编制两者兼有的教学内容,实现音乐的多元结合。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要求
从文化发展来看,音乐传承不是单纯的技艺传授,其中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不断流传。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彰显着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内在品格,每个国人都必须不忘传统、不忘历史。当下的声乐教育中渗入了过多的外来元素,这对各国间的音乐交流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利于本民族的音乐传承。尤其是我国教育关注技法学习,借鉴很多西洋唱法,在教学中着重讲解此类唱法的运用。学生意识中自然形成了“重西洋、轻民族”的想法,这就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民族文化的延续传承。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民间音乐,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要求。
(三)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音乐教育应秉承“民族的即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教师要将传承民族音乐看作教学的一部分,把握好教学的每个节点,使学生在深入感悟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学习声乐的多种唱法。此外,教师要指引学生以独特方式发扬民族音乐,努力提升自身音乐整合能力,开创新型声乐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创作思维,培养出新时期的优秀音乐人。
三、高校多元化声乐教育的文化探讨
中国文化和艺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探究声乐艺术的教育发展,必然要从文化角度予以解读,了解文化根源才能更好地探寻艺术发展之路。中华民族一向强调“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将其引入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可理解为:中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在坚持发展本民族精粹音乐的同时,科学融合其他的外来元素,理智面对中、西音乐的互相交融,不盲目接受也不一味排外,以“坚持自我”和“虚怀若谷”的态度看待两者的结合。在深入感悟历史变迁的前提下,传统音乐的精髓成分才会被人们所挖掘与运用,而且也只有总结前人的音乐理学,现代音乐才能迅速发展。否则,人们仅学习简单的演唱技艺只是习得了音乐的形式,而表演出的作品并没有实质灵魂。如此一来,音乐品质必然难以达到绝佳的艺术高度。
以“和而不同视域”体察一个时代的音乐教育,需要基于当下的教育现状,用“寻根”思路找出现存的教育问题,运用适度原则兼容多种音乐,丰富乡土音乐的内里韵律,使其综合各种优良的音乐元素,系统提升中国音乐的自身品质,并在实践中逐步搭建起适合国人的声乐教学范式,为各大高校今后的声乐教育树立榜样,促进多元音乐教育体系的最终构建。在多元体系的统御下,现代教育对西洋文化的吸收应当抱以“共存互利”的态度,将外来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但按照自身需求选择性地整合这些文化,最终实现西洋元素繁荣本土音乐。现代教育注重创新性,声乐教育同样需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育者应把“和而不同”当作基本理念,明确当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以适宜方法推进乡土音乐和西洋元素的创新整合,提升声乐教育整体质量。endprint
四、民间本土音乐和声乐教育的结合方略
(一)以民间音乐为主体教学内容
解析民间音乐的艺术形式及结构,人们可了解到民间音乐的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但一些本土音乐仅限于当地传唱,并未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因此,在传承本民族各种形式的民间乐曲时,需要专业人员亲自到各地进行搜集、整理,然后集合成符合学术标准的教学资料,并于课堂上由教师传授给学生。高校声乐课程应以民间音乐为主体的探究内容,着重体现民间音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领会传统音乐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在声乐学习中形成“尊重传统文化、传承民族音乐”的意识,促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本民族的传统音乐。在教学中,声乐教师可借鉴多种方法,启迪学生思考声乐学习、民间音乐的内在联系,增加民间音乐在声乐训练中的出现频率,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的记忆,使学生熟练掌握民间音乐的唱腔技法,提升练唱效率。此外,教师应深入解析传统文化、音乐和高校声乐教育的本质关系,认真吸纳传统音乐的精髓成分,将民族乐理知识融合到日常教学中,丰富声乐歌唱的内蕴层次,拓宽声乐学生的音乐眼界,培养新时期的音乐传承人。
(二)突显本民族的音乐教学特色
民间音乐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将其融合到现代教育当中,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大胆创新,以符合声乐教育的具体需求。因此,教师在传授民间唱法时,应注重传统性、特色性、创新性的兼容体现,使学生感悟到音乐文化的内在张力,从而更加专注地投入声乐学习。在多元化教学中,教师要对“和而不同”理念进行延伸、扩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指引学生正确面对中外文化、音乐的交流和融合。具体而言,高校要革新教育机制,改良声乐课程,鼓动全体师生关注音乐教育的体系改革,善于利用本校的现有资源,积极创设彰显民间特征的声乐课程,深化各民族间的音乐渗透,通过声乐教学将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给高校学生,实现以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助推声乐教育的良好局面。此外,课程改革应注意引入少数民族及其他国家民族的民间音乐,这样才能全方位完善高校声乐课程的结构、内容及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掌握到更多、更全的民间音乐,促进民间经典音乐的广泛传承及创新发展。
(三)有效激活高校学生的乐学意识
乐学意识的培养关乎学生能否快速进入高效学习状态。声乐教学是一种歌唱性学习过程,学生以怎样的训练状态参与学习,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影响。教师指导学生保持愉悦、自然的训练状态,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种唱法技巧,增强学生对声乐训练的成就感,促使学生真正爱上声乐演唱。当学生以积极状态投入训练时,能够充分感悟到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然后用饱含热情的态度进行声乐课程的学习,促进民间音乐、现代声乐的融合。此外,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运用科学方式评估每个学生的声乐成绩,鼓励学生大胆地自由发挥,坚持个性演唱的教育理念,促使民间音乐传承步向多元化创新之路。
(四)提升高校师资团队整体实力
教学质量的优劣和学校师资力量有很大联系,打造精良的师资团队是取得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当前,各高校声乐教学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建设现状,一些高校不具备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素质整体不高,课程改革不够深化。这些问题制约着声乐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到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基于此,高校应立足自身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审查教育漏洞,及时调整改革措施,合理策划发展方略,促进高校建设的完善发展。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高校多举办关于“构建多元化声乐教育体系”的培训活动,发动教师广泛参与学术探究,提出在本校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听取教育专家的解决策略,改善师资建设问题,推进学校教育的综合提升;二是高校教师应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关注前沿音乐科研动态,健全声乐理论体系,以开展教育科研、举办专家讲座、组织进修深造等形式提升声乐教师的整体素质,增强高校师资力量。
音乐给人以美好的心灵体验,一名歌唱者需要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在运用自己的歌唱技艺将乐曲演绎出来的同时,歌唱者应尝试加入个人的内心体验,将作曲人和自己的情感进行深度融合,从而演绎出更具共鸣性的歌唱作品。从探究民间音乐的角度看,声乐教育应从观念上转变“重西洋、轻民族”的观念,使声乐教育同时兼顾本民族音乐和外来音乐,不断探索声乐艺术的融合方式,鼓励高校学生多练习、多创作富含民族元素的音乐作品。此外,传统音乐在现代教育中的融合发展应当纳入文化传承体系,教育者在关注传统音乐的整合发展时,应透析音乐文化的发展规律,科学挖掘民间音乐的精华部分,努力实现声乐教育和传统精粹的完美结合,采用最优方式演绎具备东方韵味的演唱艺术,促使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责编:晓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