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小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
——以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为例

2016-07-26何炫蕾岑国璋

水土保持通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罗 君, 何炫蕾, 岑国璋, 马 静

(1.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2.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小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
——以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为例

罗 君1, 何炫蕾2, 岑国璋1, 马 静1

(1.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2.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目的] 分析小尺度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整理能力,为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的25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库数据为基础,采用Yaaph层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结合ArcGIS软件,对清源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整理能力进行测算。[结果] 清源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为330.063 hm2;选取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等3方面的8个指标,构建修正指标体系,得出其整理能力为186.561 hm2,潜力释放水平为56.52%。25个村中,上磨村整理潜力最大,北关村、柯寨村和秦王村3个村不具备整理潜力,结合修正系数,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级。[结论] 根据整理潜力、整理能力及潜力修正系数,提出保留模式、并点模式、缩减模式和集聚模式等4种整理模式。

关键词:整理潜力; 整理能力; 整理模式; 农村居民点; 生态文明

文献参数: 罗君, 何炫蕾, 岑国璋, 等.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小尺度农村居民点整理[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3):200-205.DOI:10.13961/j.cnki.stbctb.2016.03.034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事关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之一,在优化城乡土地利用配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空间重构和城乡统筹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部分,不仅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3-4],其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宅基地复垦、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空心化村庄废弃地整理[5-9]和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整理模式等方面,其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模式的确定又是其研究重点。由于整理潜力大小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及农民参与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潜力的测算方法也从基于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向抽样调查,农户整理意愿,GIS空间分析[10-13]等方向转变,或是多种方法结合,研究的理论基础也从基于适宜性评价丰富至区位论和系统相互作用论[14-17]。受数据获取限制,研究尺度多集中于省、市和县一级的大、中尺度,或者典型地域的农村居民点整理[18-20],而行政村级的小尺度研究较少。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又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首度写入十三五规划中,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也必然要求土地利用方式与之相适应。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为调整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途径,其整理潜力的测算和模式也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相一致。基于此,本文选择行政村级的小尺度区域(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农村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从生产条件、生活条件和生态条件等3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能力,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整理模式,以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战略任务,同时也为类似区域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清源镇地处甘肃省渭源县中心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2 200 m左右。年平均气温5.7 ℃,年总日照期2 421 h,年平均降雨量543.7 mm。土地总面积18 273.97 hm2,其中农村居民点土地面积1 089.31 hm2,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6%。2010年,全镇共有25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14 615户,农业人口37 989人,占总人数的74.08%,全镇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214.16 m2/人。

1.2数据来源

1.2.1空间数据空间数据来源于渭源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2010年),清源镇1∶10 000现状图(2010年)。利用ArcGIS 10.1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中提取清源镇的农村居民点、耕地、道路等用地类型及行政界限,得到Shapefile 文件数据。

1.2.2属性数据以25个行政村为基本评价单元,其属性数据主要来源于《渭源县统计年鉴(2010年)》,2010年清源镇村级统计数据,《渭源县清源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相关规划数据。

2评价方法

2.1理论潜力测算

测算整理潜力的方法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依据用地现状确定人均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标准,测算出农村居民点的理论整理潜力,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188-07)镇规划标准。

ΔS=S现状-B0×Q0

(1)

式中:ΔS——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S现状——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hm2);B0——人均150 m2的居民点面积(hm2);Q0——现有农村人口数。

2.2现实潜力测算

通过理论潜力进一步修正,得到现实潜力,即整理能力。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

S修正=ΔS×Di

(2)

式中:S修正——农村居民点整理实际潜力; ΔS——农村居民点理论整理潜力;Di——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系数。

2.2.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生态文明建设的4大战略任务之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结合清源镇居民点用地现状及实际情况,从生态条件、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3个方面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指标体系。利用GIS对清源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类型图进行统计,得到清源镇的8个指标的原始数据,将这些数据导入SPSS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因量纲不同而造成的误差,使每个指标值处于0~1之间。

Xi′=(Xi-Ximin)/(Ximax-Ximin)

(3)

Xi′=(Ximax-Xi)/(Ximax-Ximin)

(4)

式中:Xi′——第i个指标的标准化值;Xi——第i个指标的初始值;Ximin,Ximax——第i个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下同。

其中公式(3)主要适用于指标体系中效应为正的因子;公式(4)则适用于指标体系中效应为负的因子。

2.2.2修正系数的计算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使用Yaahp层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结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确定的评价指标权重,应用以下公式确定修正系数:

(5)

式中:Di——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修正系数;Wi——第i个指标的总排序权重。

2.3潜力分级

以清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对全镇25个村庄进行Q型聚类分析,最终借助所得的树状图将整理条件相似的村庄划分为同一个潜力等级,具体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中的组间连接法进行聚类分析,其中距离测算方法采用类间平均连锁法,计算公式为:

(6)

式中:k——每个样本有k个变量;xi——第1个样本在i变量上的取值;yi——第2个样本在i变量上的取值。样本数据与小类,小类与小类之间亲疏程度的测量方法采用类间平均连锁法。

3结果分析

3.1整理潜力

清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结果如表1所示,其理论上可供整理的面积为330.063 hm2。其中北关村、秦王村和柯寨村3个村整理潜力面积为负值,即没有整理潜力;上磨村整理理论潜力面积远大于其他村,为136.064 hm2,占理论整理面积的41.22%;整理潜力面积最小的是蛟龙村,为1.066 hm2;根据整理潜力面积的自然断裂点将25个村分为3级,即S理论<10 hm2的村有12个,10 hm225 hm2的只有上磨村。

表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

3.2整理能力

3.2.1评价指标与权重建立清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村的生产条件占据重要地位,其权重为0.692 3;其次是生活条件,权重为0.230 8;而生态条件的权重值较小,为0.076 9。由总排序权重可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3个指标占据重要地位,其权重值分别为0.337 5,0.182 8,0.176 4。权重较低的指标为土壤有机质和耕居比,其值分别为0.012 3,0.054 4。

表2 潜力指标及权重

3.2.2整理能力及分级将8个指标单独进行分析(表3),可知生态条件下的坡度和土壤有机质这2个指标中,新林村、鼠山村等11个村占优势地位,表明该地区进行整理的自然条件较好,整理的投入较少;生产条件的4个指标中,星光村、上磨村等6个村占优势地位,表明在这几个村进行整理时能较大程度的得到政府和农民的经济支持;生活条件的2个指标中,张家湾村、河口村等7个村占优势地位,说明该区整理工作的迫切性较强。

结合各因子标准化后的值及指标的权重排序,得出清源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能力(表4)。由表4可知,经修正后清源镇25个村的整理潜力为330.062 hm2,整理能力为186.561 hm2,潜力释放水平为56.52%,其中,中北关村、柯寨村和秦王村没有整理潜力。

各村中,整理面积最大的为上磨村,整理潜力面积为136.064 hm2,整理能力为85.576 hm2,潜力释放水平为62.89%;其次为鼠山村,整理潜力面积为20.462 hm2,整理能力为16.319 hm2,潜力释放水平为79.75%,其他各村的整理潜力均小于10 hm2。从潜力释放水平上看,释放潜力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村有8个,分别为星光村、张家湾村、上磨村、河口村、新林村、鼠山村、苏家窑村和漫庄村。

表3 标准化后的数据

表4 农村居民点整理能力

以综合修正系数为分级标准,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图1),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个区域(表5),Ⅰ级潜力区3个:张家湾村、星光村和鼠山村;Ⅱ级潜力区5个:苏家窑村、漫庄村、上磨村、新林村和河口村;Ⅲ级潜力区13个:城关村、七圣村等13个村庄;Ⅳ级潜力区4个:小石岔村、北关村、柯寨村和秦王村,整理潜力的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

表5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

3.3整理模式及方向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清源镇农村居民点的分级及村庄潜力分区情况,结合各村庄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整理方案,确定相应的整理模式(图3)。其中,由潜力测算可知,柯寨村、北关村和秦王村没有整理潜力,小石岔村因可整理面积较小,近期不予整理,将以上4个村庄确定为无整治潜力区。

3.3.1保留模式包括城关村、上磨村、蛟龙村、鼠山村、七圣村和马家窑村这6个村,城关村属于中心镇区,其他5个村属于整理潜力分级中的1级潜力区。城关村是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各类县级事业单位所在地,其村庄用地集中、用地规模较大,所以不进行迁移、合并等治理,主要整理工作是完善村庄内部的基础设施,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上磨村被定位为风景旅游用地,该类用地要保障其生态功能,不宜进行大规模建设,整理工作宜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休闲旅游用地;鼠山村亦属于风景旅游用地区,但内部零散、面积小的居民点较多,因此鼠山村的整理应在保留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进行零星居民点的缩并。七圣村位于生态安全控制区内,不宜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马家窑村因马家窑文化得名,为保护马家窑文化,采用保留发展模式;蛟龙村被中心村及中心镇区包围,可采取保留模式的同时,适当将蛟龙村村民迁到相距较近的中心镇区或中心村。

图1    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农村居民点

3.3.2并点模式结合清源镇实际情况,定义面积在2 000 m2以下的居民点为零星居民点,当其数目超过40个则要进行零星居民点缩并;通过GIS分析可得星光村有零星居民点73个,漫庄村有60个,葛家湾村有46个,新林村、刘家河村、王家店村、苏家窑村、里仁村、池坪村等村的零星居民点数目也都超过40个,因此对星光村等9个村采用该模式,将这些零星居民点合并到该村庄内部规模较大、发展较好的中心居民点,将居民进行搬迁,整理后的土地可以根据村庄的性质以及相邻斑块的性质确定用途。

3.3.3缩减模式张家湾村和河口村分别属于1级和2级潜力区,且潜力释放水平是全镇最高的两个村,因此,对这2个村采用“瘦身”模式,将农村居民住房由传统的平房改建为现代化楼房,将分散的居民集中安置,将分散的耕地集中连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改善村庄居住环境。

3.3.4集聚模式对红岘村、年家河村、聂家山村和崔家河村采用此模式,此4个村均属于3级潜力区,且其地理位置相邻,与中心村及中心镇区相邻,应逐步或全部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图2 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

图3 甘肃省渭源县清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4结 论

(1) 清源镇居民点整理潜力可以分为3个层次,即S理论<10 hm2的村庄有12个,处在10 hm225 hm2的只有上磨村。

(2) 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得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权重最大,为0.692 3,即生产条件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从总排序权重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排序权重最大,为0.337 5,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个指标中处于最重要的地位。

(3) 清源镇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为330.062 hm2,整理能力为186.56 hm2,潜力释放水平为56.52%。上磨村是清源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最高的村;蛟龙村、新林村、小石岔村整理能力面积小于1 hm2;北关村、柯寨村和秦王村3个村不具备整理潜力。

(4) 结合农村居民点的实际情况,以综合修正系数为分级标准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级:M≥0.65为Ⅰ级,0.55≤M<0.65为Ⅱ级,0.3≤M<0.55为Ⅲ级,M<0.3为Ⅳ级;根据清源镇的整理潜力和整理能力,结合清源镇各村实际,提出4种整理模式,即保留模式、并点模式、缩减模式和集聚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富刚,刘彦随,张潆文.东部沿海地区农村发展功能定位与生产要素整合模式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1):1-5.

[2]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175-182.

[3]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4]Long Hualou, Zou Jian, Pykett J, et al. Analysis of rura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the turn of the new millennium[J]. Applied Geography, 2011,31(3):1094-1105.

[5]文博,刘友兆,夏敏.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181-191.

[6]韦燕飞,陈燕奎,童新华,等.基于改进PSO算法的农村居民点空间优化布局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2):72-76.

[7]祁乐,杜流洪,高明,等.基于农户意愿的宅基地复垦影响因素分析:以忠县为实证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7(7):139-145.

[8]秦天天,齐伟,李云强,等.基于生态位的山地农村居民点适宜度评价[J].生态学报,2012,32(16):5175-5183.

[9]江国逊,陈旭东,石亚飞.空心化村庄废弃地整理潜力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3,34(5):107-110.

[10]邹亚锋,仇阳东.省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研究:以广西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1):28-36.

[11]周智,贾丽,黄英,等.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选址适宜性评价与决策[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1):323-326.

[12]苏木兰,戴文远,黄华富,等.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整理潜力分析:以福州市七县(市)和平潭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4):38-48.

[13]黎孔清,陈银蓉,余雪振.湖北省随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测算及整治策略:基于农户意愿的调查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3):459-469.

[14]孟霖,郭杰,欧名豪.基于适宜性和潜力分析的徐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分区管制研究[J].资源科学,2014,36(11):2291-2298.

[15]双文元,郝晋珉,艾东,等.基于区位势理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分区与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51-261.

[16]谢保鹏,朱道林,陈英,等.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219-227.

[17]王新盼,姜广辉,何新.基于系统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重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2):171-175.

[18]刘春芳,石培基,焦贝贝,等.基于乡村转型的黄土丘陵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J].经济地理,2014,34(11):128-133.

[19]裴子凌,张仁陟,陈英.农牧交错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与优先性诊断:以甘肃省临潭县为例[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4,49(3):85-92.

[20]刘超,杨海娟,郑娜,等.基于微观视角的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与布局优化:以陕西省重点示范镇沙河子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6):147-152.

收稿日期:2015-12-10修回日期:2016-0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88X(2016)03-0200-06

中图分类号:F301.2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Under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 Case Study at Qingyuan Town, Weiyua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LUO Jun1, HE Xuanlei2, CEN Guozhang1, MA Jing1

(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Sciences,GansuAgricultur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China; 2.Collegeof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s,Lanzhou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and capac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at a small scal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Methods] Taking 25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Wei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we estimated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and cap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 The land use data surveyed in 2010 was collected, 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and ArcGIS software was employed. [Results]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 area in Qingyuan Town was 330.063 hm2. Und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8 indicators covering ecological conditions,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living conditions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modified index system. The consolidation capability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consolidation area was 186.561 hm2, and the potential release level was 56.52%. Among the 25 villages,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 in Shangmo village was the greatest, while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 in Beiguan, Kezhai and Qinwang villages was the least.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 and correction coefficient, the consolidation cap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can be divided into 4 modes, including retained mode, merged mode, reduction mode and agglomeration mode.

Keywords:consolidation potentiality; consolidation capability; consolidation mod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资助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空间变尺度的降水量内插模型构建”(145RJZA163)

第一作者:罗君(1985—),女(汉族),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土地利用规划。E-mail:journeylj6@163.com。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