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2016-07-26张建平曾小玲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永川402160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张建平,曾小玲(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中高职衔接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施

张建平,曾小玲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 永川 402160)

摘 要: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职业岗位 (群)、职业资格证书三个方面的衔接,提出了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专业教学标准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各职业院校(中职和高职)所开设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已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其培养目标多是为适应当时我国对应用电子技术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主要面向操作岗位的中、高级层面,中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结构重复且目标分界不明确的问题[1],许多中职学校学生毕业后通过单招考试或技能高考进入高职继续学习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同时,由于各中职学校在专业课程建设条件方面参差不齐,所设置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深度等各不相同,高职院校对来自各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教学组织上也深感难以应对。因此,系统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标准[2],形成中、高职合理定位,构建完整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高职衔接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资格证书)的分析为切入点,从人才培养类型及专业定位、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方面入手,制定了中高职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中职和高职院校开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 确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

针对重庆市电子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专业调研。调研范围主要在重庆市范围内,对象包括中职及高职毕业生(主要针对中职升至高职的学生)、在校生、行业专家、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教师等。采用发放纸质问卷、第三方网站、邀请相关人员参加座谈、利用第三方的调查数据等方法,辅以查阅文献、实地走访交流等方式,掌握了真实、可靠、有用的信息。调研的主要内容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招生状况、培养现状、知识结构、教学体系、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人才技能考核体系、教育教材建设等方面。通过对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总结归纳出了中高职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根据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得到工作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确定相应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课程体系[3]。经过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题组归纳总结出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共13个,典型工作任务共35项,职业能力94项。岗位(群)中主要适合中职生的岗位有:装配工、物料管理员、资料员,主要适合高职生的就业岗位有:工艺员、维修工、大型设备操作工、助理工程师、生产现场管理员。中、高职生都可从事的岗位有:质检员、调试工、销售员、绘图员、技术支持与服务。职业岗位(群)的衔接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岗位(群)的衔接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难易与复杂程度的不同,对所列的94个职业能力进行了分级,共分为3级、4个能力层次,即简单(A级)、较简单(B级)、较难(B+)、难(C级)。A级难度的职业能力共29个,B级的共20个,C级的共45个,B级中B+有9个。A级难度的职业能力是中职生的基础能力,B级难度是中职生应具备的较高难度的能力,B+难度是只有少部分中职生可提高达到的能力等级。对高职生而言,A、B难度是在中职毕业后应已具备的,B+是其可以具备的,B+和C级的难度的职业能力是要通过高职继续学习而获得的。

2 确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定位

基于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提出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对中高职专业的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了对照分析,确定产业链上对中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分工或同一岗位上中高职毕业生工作职责,划分中高职岗位定位,明确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点[4]。中职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重庆市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企业和经营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从事一线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调试、检验、服务、销售及生产辅助管理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再学习能力的中级技能型人才。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西南地区电子信息行业及相关产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及相关职业领域文化与职业道德,掌握电子线路基本知识、分析方法及常用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具备电子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及辅助设计能力,能胜任电子产品的制造、管理及营销与服务等岗位工作,具有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5]。

3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形成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和中高职衔接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6],根据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能力要素的对应关系分析,对本专业中高职共同开设的8门课程知识能力衔接点进行了归纳和剖析,充分体现出其知识能力的螺旋上升。依据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将职业能力进行分类与组合,对本专业中高职共同开设课程知识能力衔接点加以分析,结合认知规律、教学规律,得到专业职业能力所对应的专业课程,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中高职共同开设的专业衔接课包括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与应用、电工技术及应用、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营销、电子测量技术及应用、电子绘图等八门课程,如表1所示。

4 制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形成统一的课程标准是中高职衔接时制定课程的前提,有利于降低课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性,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顺序性及连续性[7]。如中职《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侧重各类传感器的识别,高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主要侧重传感器的选用及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实现内容的拓展及应用能力的提升。中职《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单片机内部结构和简单电路的功能分析,高职《单片机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内容更注重复杂工程项目的设计仿真,实现从分析到设计的学习过程。中职《电子整机装配与调试》、《通用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等课程学习了简单电子整机的手工焊接、装配、调试及检测,而且要求学生能识读一般电子产品的典型电路原理图及方框图,高职《电子产品维护与维修》课程则是在原来中职的基础完成内容的拓展及能力的延伸。中职《电子产品结构与工艺》、《SMT表面安装技术》课程是完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及SMT技术的基础知识,高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课程以电子产品生产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线索组织教学,完成知识的拓展及能力的提升。

表1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5 设计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活动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职业岗位能力,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8]。因此,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达到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规格要求,完善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加强人文素质、创新创业意识教育,本专业根据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制订素质拓展教学活动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课外教学活动中灵活安排。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设计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文体艺术教育、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社会实践、专业竞赛及社团活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计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入学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规划引导讲座※、电子线路板设计比赛、专业技能提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认识社会与毕业教育※、身体素质拓展、专业资格证书考试※、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创新、发明、论文等。在上述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活动,并将此教学活动纳入学分。带※号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

6 执行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

在执行中职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时,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充分考虑就业实际,拓展服务岗位,办好电子技术专业。

1)重视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电子及信息类的通用能力培养。对电子技术专业以外的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给予充分关注,将相应课程列在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中,让各校根据当地就业情况和实际需要选择课程。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电子技术专业教师应不少于4名,每周平均授课不超过12学时,专任教师数与专业在校学生数的比例为1:25~1:35;专业教师应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拥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其中专业带头人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双师素质。

3)重视实训设施、环境、实习基地建设。配备电工技术综合实训室、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室、电子仿真实训室等;实训室建设符合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教学设备配备完整,实训室利用率较高;学校可自行建设实习基地,通过模拟仿真实现专业实习;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在企业建立校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习基地,应保证每个学生能在实际岗位实习两周以上时间。

4)做好课程设置与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间的对接。

在执行中高衔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职)时,应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以下几点:

1)对中职生源和普高生源实施单独编班、分类教学;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重构课程内容,切实加强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任

教师不少于8人,专任教师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应控制在1:16~1:18之间;平均每位教师每周授课不超过12学时。专业带头人应由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双师素质”且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担任。

3)校内应建有具备电子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单片机应用、电子组装等实训室;各实训室的基本配置和设施应能够满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应有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能够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进行管理。

4)坚持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应强调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动手能力考核相结合。每项指标可操作、可测量、便于把握。

7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中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类,分析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了中高职的培养目标,划分出中高职人才培养的边界和衔接点,构建了中高职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中高职衔接的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提供了中高职开设同类课程内容的比较和衔接要求,既解决了中、高职学校专业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又能够适应区域产业结构需求,兼顾各中、高职学校专业特色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隋秀梅,韩冰,张庆玲.中高职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与职业,2015(2):25-26.

[2] 巢新冬,刘桂林.中高职教育衔接:内涵、问题与对策 [J].科技通报,2014(11):249-254.

[3] 丛迎九,曲桂东,姜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13(4): 60-63.

[4] 谈文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职业,2014(15):53-56.

[5] 夏学文.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J].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13(3):84-86.

[6] 郭春梅.从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看中高职课程衔接[J].技术与教育,2015(2):38-40.

[7] 郭德宪,张海玲.谈中职院校“理实交替的一体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8):64-67.

[8] 邵清亮,李轩,李玉峰.电子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0):21-2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43X(2016)02-0035-03

收稿日期:2016- 03- 02

作者简介:张建平(1983- ),女,天津人,硕士,副教授,主研方向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of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Specialty Linked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Jianping, ZENG Xiaoling
(Chongqing Cre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 402160, China)

Abstract:The link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is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post occupation ability of the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alysis of the link in three aspects: post occupation ability, occupation post group and occupation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oals of talents training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link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link between the seconda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