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江明珠石宝寨
2016-07-25司长河
司长河
川江明珠石宝寨
司长河
从重庆港乘轮船东下,经过长寿、涪陵、丰都后,就到达忠县下游的石宝寨了。从船舷上放眼望去,在那大江北岸的一派绿荫丛中,一座孤峰拔地而起,高插云天。若逢江风浩荡,流云飞渡之时,它那庞大的形影凌空而立,宛如凭虚御风,从天外飞来!等到风收云散,丽日照映的时候,它又好象一颗晶莹的玉印,所以石宝寨又称“玉印山”。历代的文人学士,都喜爱这个号称“川江明珠”的胜境。他们在这儿探古迹、访亭阁、登绝顶,题下了许多抒情诗文。而今,山上山下的石壁、石廊和石径夹道的旁边,还留下了一些名人的题刻。清代诗人张问陶这样描绘它的形象:“孑孑玉印山,天作百丈台。屹立江水东,秀削疑人工。”明代骚客杜一经,咏唱他攀登绝顶的感受:“缓步上台来,春风透满怀。此景堪入画,别是一天台!”沿径上溯还有苏东坡、白居易,以及唐代被贬名相陆贽的诗文,更为石宝寨增添了风韵。
石宝寨,真是一个险、秀、雄、奇四者兼备的川江胜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赞语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定义,说石宝寨具有“三奇”。
一是掌故、传说奇。在它的周围,楼、台、亭、阁、殿、堂、厅、室,以及围绕它的古树、古藤、古井和古洞,都有一个或几个掌故、传说。比如“流米洞”、“牛魔王”,“石宝姑娘”和“女娲遗石”等等传说故事,在川江西岸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特别是那“女娲遗石”的故事寓意深刻,引人入迷。
太古时候的一天,天地间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灾难:天,崩垮了;地,破裂了!什么原因呢?据说是那背负东、南、西、北四根天柱的大神龟,为了争辩谁个的造化大,道法高,并且看准有谁得天下,争论了九九八十一天,彼此都不服输。一夜之间,爆发了一场亘古未有的大残杀!乾坤圈、太极图、阴符咒、方天画戟等等十八般兵器,一齐抛将出来,打得天愁地暗,鬼哭神嚎!结果,把四根天柱震歪了。那白云飘浮的蔚蓝天空上瞬息黯然失色,千疮百孔。还有那勾连大地的金缕绳,也被它们踢断了。于是高山、平地、江河、湖海,也渐渐往下陷落。顷刻之间,房屋倒了,桥梁断了,那江海上的船儿也翻了!大祸临头,百姓们无处逃生!
这时,住在昆仑雪山的女娲娘娘,决心消天灾、灭地祸,拯救天下黎民。她驾起五色祥云,手持百节打神鞭,喝令神龟们住手!并叫它们各归各位,头顶天柱,脚抓大地。接着,女娲牵起昆仑五色神牛,飞上九天银河,在河边架起八卦炉,准备冶炼补天石。神牛拱山运石,脚不停蹄。女娲引火烧炉,观风门、看火色,日日夜夜守候在炉门。炼到七七四十九天,炉火纯青,补天石色泽斑斓,熠熠发光。她一块一块地取出来,命神牛驮到东天门、西天门、南天门和北天门。从此,女娲沐雨栉风,赶补破天。当她补到九十九天的黎明,一个千疮百孔的天空补好了。岚光浮翠,云霞缥缈,人间天上,大放光明。这时候,女娲手上还剩下一块补天彩石,她正在考虑把它储存起来,忽然天风浩荡,虎啸龙吟,女娲抬头一望,呵,原来是天仙骑着龙,地仙骑着虎,散仙跨着鹤,披云乘风而来。真是芸芸群仙,少长咸集,天仙们喜上眉梢,向女娲频频点首,夸奖她心灵手巧,立下了补天的万世之功!女娲满怀欣慰之情,转身向地仙,散仙们挥手致意。谁知他们神态冷漠,默默不语。少顷,一个胖子地仙说:“哼,这天补得太花俏了,不如我们盘古时代的古风古貌。”一个满脸酒刺,浑身溜圆的散仙附和道:“道兄高见!夫苍苍者天也,还是青青一色为妙。”接着,一位手摇拂尘,道貌潇洒的散仙,大发怀古之叹:“回想那鸿蒙初开,乾坤始定的时候,长天一色,四海一家,同开一扇门,共饮一江水,多么‘赏心悦目’啊!而今天分五色,地开百花,门朝八方,饭煮千家!统统丢掉了仙风仙味!”话刚落音,地仙、散仙同声说道:“拆了重补,还我仙家风貌。”女娲神态持重,凝目沉思,倾听众仙议论。不料有位散仙暗中抽箭,看准女娲手上的补天彩石,嗖!嗖!嗖!连发三箭,那补天石忽喇喇一声巨响,从天而降,直插在川东忠县的长江北岸。据说,补天石被暗箭射落后,天帝在凌霄宝殿,召见众天仙和诸天护法神,下达天诏:一,不准散仙列仙班,入仙册;二,不准地仙到天宫,只管人间杂务事。啊,花开花落几千秋,至今地仙、散仙成不了正果。
二是庙内塑像奇。石宝寨有座“绀宇宫”,建筑在绝顶凌虚的山峰上。西连峨眉,东望三峡,前临大江,后依巴山,云蒸霞蔚,景象万千。在那“不是蓬莱,胜似蓬莱”的绀宇宫中,一不塑菩萨,二不供神仙,而是奉祀着我国古代刎首保城的巴将军,宁死不屈的严将军,以及明末苗族女将军秦良玉。
巴将军,名曼子,生于东周年间的临江(现忠县)城,生有神力,武艺超群,巴王封他为将军,镇守临江一带。有一年,巴国发生内乱,烽火连天,民不聊生,巴曼子奉命出使楚国,向楚王借兵平乱,并且说,内乱平定之时,巴王将以三城相谢。楚王许借三军,一举解除了巴国之危。不久楚王派来大使,向巴曼子索取三城。巴曼子面对楚使,羞愧难言,答应另给报酬。不料楚使寸步不让,坚决逼索三城。巴曼子当机立断,慷慨陈词:“巴国领土,岂能送人!巴某愿将头颅一颗,献给楚王作酬!”言毕,当场拔剑自刎。楚使感动得涕泪长流,俯首下拜。他带回巴将军之头,向楚王陈述巴曼子的耿耿精忠。楚王无限感慨,指着巴将军的头颅:“寡人得忠臣如曼子者,要城何为!”于是命以上卿之礼,厚葬巴曼子于现在湖北恩施县境内。巴国也举行隆重葬礼,将巴曼子的躯体葬于京都(现重庆市)。巴将军刎首保城之日,正是农历三月初三日。对这个日子,忠县人民至今还念念不忘。
严将军名颜,是东汉末期蜀中刘璋的大将。驻守巴郡。公元214年,诸葛亮从荆州入蜀,命张飞作先锋,沿长江西上。当兵至忠州时,严颜坚守城池,张飞急攻不下。一日,张飞巧设奇谋,智擒严颜。严颜面无惧色,昂然挺立,临危不屈。张飞大喝道:“燕人张翼德在此,为何不降?”严颜从容回答:“巴郡只有断头将军,从无投降将军!”言词铿锵,气贯长虹,表现了当年巴曼子的气节。张飞勃然大怒,命军士绑于阶下,推出城门斩首。严将军仰天大笑,视死如归:“砍头便砍头,何必发怒!”张飞感其忠义豪壮,亲自解其绳缚,拱手为礼,设宴厚待。
秦良玉,生于忠州城西的秦家坝。其父秦葵,是明末忠州的贡生。其夫马千乘,曾任石柱县的宣抚使。秦良玉自幼攻读诗书,练习武艺,文武双全,能征惯战。她手下的娘子军,一律使用白蜡杆长矛。长矛前端系铁钩,后端钉铁环,号称“白杆兵”。冲锋时,铁钩勾岩石,铁环挂树枝,爬山登岩,快如猿猴,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明代天启元年(1621),后金兵大举入侵,明熹宗号召天下勤王,保卫社稷。秦良玉请缨北上,击败后金兵马,立下赫赫战功。崇祯三年(1630)又入援京师。明思宗大排御宴,赐御诗。封诰命夫人,并委以总兵官的重任。秦良玉回到石柱家乡,演兵习武,广积粮草,保境安民,广受乡民称颂。
三是建筑设计奇。石宝寨的十二层彩楼,建筑在四壁如削的悬崖上,确实堪称“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那别具一格的砖石结构寨门,横看五光十色,近看玲珑雅致。门顶上琉璃檐下,镶嵌着立书“小蓬莱”和横书“梯云直上”几个大字。寨门两侧,镂刻着“五龙捧圣”、“双狮戏彩”的精致浮雕。那五龙双狮的奔驰、飞翔之态,活灵活现,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寨身初建时,是塔形的九重楼阁,凭依绝壁,木石相衔,三方四角,重叠而上。1956年,又重建三重画阁。当你脚踏危楼木梯,盘旋步步登高之时,确有“梯云直上”之感。这神妙奇绝的十二层彩楼,烟飞云绕,如梦如幻,真是危楼“巍然接云汉,气象雄万千”!寨顶一平如砥,面积约一千二百平方米,色泽如新的绀宇宫,展现出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
登上绀宇宫后面的露天敞园,凭栏四望,远山笼烟,近山滴翠。俯视那滚滚东流的长江,云帆点点,百舸争流,断岸千尺,江流有声。这险秀雄奇的壮丽胜景,真不愧璀璨的“川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