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广州中心城区唯一一处乡愁
——天河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2016-07-25潘隆苏
潘隆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守望广州中心城区唯一一处乡愁
——天河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
潘隆苏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回顾了天河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历程,提出了符合珠村历史特色与面向空间品质优化的保护规划思路,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基于历史保护、重塑场所精神的保护规划设计方法。
广州;历史文化名村;珠村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广州城郊的传统村落逐步被城市包围,村落格局和社会结构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珠村作为广州市中心城区唯一一处历史文化名村,为推进其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天河区政府于2013年开展珠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
1.保护面临的问题
珠村村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北靠大灵山,南面珠江,历史上河涌山塘交织,水网密集,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传统聚落。改革开放以后,珠村也被裹胁进城市化的浪潮中,从过去的城郊村落变成“城中村”。
规划过程中,规划团队着重思考了以下问题——
1、村落周边环境急剧变化,如何实现历史保护?
出租现象突出,以宗族聚居的本地人口与大量外来人口混杂;建设强度较高,以5层为主的房屋密集分布在旧村内,几无空隙;市政设施薄弱,电信线光纤线乱拉,污水横流,环境有待改善
2、村落文化与历史传统几经变迁,传统文化传承如何为继?
村民对祠堂等历史建筑有历史认同感;村民以分红、租金为主要收入来源,完全与农业脱离;功能分区明确,旧村、新村、工业呈圈层式结构。
2.价值与特色
规划在研究珠村历史沿革的基础上,以非遗传承为主线,概括了珠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三大价值和特色,为珠村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明确了方向。
2.1 以“乞巧”为特色的广府文化传承生动实例
珠村享有“中国乞巧第一村”的盛名,“珠村乞巧”于2013年入选全国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续11年成功举办广州乞巧文化节;珠村内的广府文化氛围浓郁,龙舟竞渡、舞狮、粤剧、粤曲等广府民俗活动和传统艺术传承至今。
2.2 岭南水乡和传统宗族聚落的典型范例
珠村从村落选址、街巷格局到公共中心和开敞空间的形成都具有浓郁的岭南水乡特色:
村落选址:“灵峰秀其脉,枝山列其屏。紫水环其地,梅圃接其壤”。
村落格局:“村环水、水环村”的格局。
空间格局:以潘、钟两姓13房宗族繁衍与聚居主导村落空间格局。(见图1)
公共中心:以祠堂为礼制核心的公共开敞空间。
传统街巷:尺度宜人的传统村落街巷体。
特色建筑:反映珠村岭南水乡和传统宗族聚落特色的特色建筑。
2.3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重要场所
图1
珠村曾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队野外战术演习地之一,村内涌现过大批民国海军将士,成立了农民协会,是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的重要场所。
3.规划重点
3.1 凸显广府文化——建立以非遗传承为主线的保护体系
以乞巧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广府文化,也是珠村历史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规划明确非遗作为主要的保护对象,强调面向活化传承的保护。
(1)保护空间载体
以现存珠村的古村落为保护重点,对其“村环水、水环村”的整体格局、街巷传统形制、历史建筑、历史环境等物质空间要素进行保护。
(2)留存社会基础
保护祠堂、北帝庙等宗族聚会交流活动场所,通过考察家谱、史料、道具、实物等方式,强化珠村传承脉络,最大限度地减少外来文化的冲击,增强本地居民传统的宗族观念及历史观念,减少原住民的外流,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稳固的社会基础。
(3)延续文化传承
通过引入旅游开发,对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提炼和包装,将其作为新的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组织乞巧文化游线,串联开幕式、摆七娘、拜七娘、七夕游园等活动的空间载体,重现七夕浪漫民俗,举办相关民俗文化学术交流会和国际论坛,从而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 把握珠村特点——适应“城中村”的历史保护策略
(1)合理甄别保护要素:因地制宜地建立保护体系,将最能体现珠村特色的非遗和礼制中心、公共空间等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见表1)
(2)精准划定保护范围:通过山体保护区和水体保护线的划定,保护村落选址格局,强调对“村环水、水环村”整体格局的保存和对宗族文化印记的保护;重点保护仅存的开敞空间,突出以池塘、宗祠、古庙、社坛、风水树、更楼为中心的礼制中心,抢救性地保护村落整体格局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
表1
(3)制定建筑保护修缮图则:制定修缮指引:明确建筑细部及典型符号做法,用通俗易懂的图示语言指导村民开展建筑修缮工作。
3.3 全过程公众参与的名村保护实践
规划通过现场访谈、意见征询、成果沟通、召开村民股东大会、访谈非遗传承人、参与重要非遗节庆活动等方式,与相关部门、村集体反复沟通,制定简洁易懂的图纸,使用粤语向村民讲解,充分征求公众意见,实现全过程、多形式的公众参与。
(1)发放调查问卷,初步了解村民对保护和发展的要求。
(2)拜访珠村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借阅族谱,深入了解珠村历史。
(3)发放公示图纸,供村公司召开全体股东大会讨论保护方案。
(4)召开村民代表意见征询会,面对面沟通,充分听取村民意见
(5)书面征求意见,针对核心区范围内的私人业主逐一发放意见征求函,深入了解权益人意愿。
4.结语
本规划为珠村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定依据,有力地保护了仅存的村落格局和历史遗存,为广州中心城区留下唯一一处历史文化名村,为居民留下美好的“乡愁”记忆。
[1]建设科技——赵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线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探索——以广州市珠村保护规划为例,规划设计 (2016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