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缺失到回归:长效机制构建下的高职诚信教育

2016-07-25刘小勇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回归长效机制

刘小勇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统战部,湖南湘潭411101)



从缺失到回归:长效机制构建下的高职诚信教育

刘小勇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湖南湘潭411101)

摘要:良好的诚信教育机制是高职学生诚信品质养成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形成原因进行了客观分析,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分析了成因,结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特点,从构建诚信教育的教学机制、引导机制、互动机制、评价机制和协同机制等方面对构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提出了创新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长效机制;回归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总的来说,当前高职学生诚信主流意识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但也存有学生诚信意识缺失、不讲诚信等问题,这既影响了学校的学风、校风建设,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因此,科学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高职学生诚信缺失是诚信教育的实然性背离

诚信是诚信教育的题中要义和应然性要求,任何不诚信和失信现象都是对诚信教育应然性的背离。为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作的建议,本研究选取了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通过问卷调查,对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自2015年11月起,通过设计问卷、修改问卷,发放、回收问卷对湖南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研,用时一个月。期间共发放了320份问卷,回收问卷301份,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为94.1%。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湖南四所高职院校,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1所、省卓越高职院校1所、省示范性高职1所、一般高职院校1所,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共三个年级,文科、理科、工科不同专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问卷调查信度和效度较高,基本反映了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高职学生失信行为的总体评判。在接受调查的300名高职学生中,20.3%的学生认为失信行为经常发生;32.0%的学生认为失信行为发生较为频繁;47.7%的学生认为失信行为偶尔发生(如表1)。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诚信,对诚信行为有着正确理解,失信行为只是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

表1 高职学生对失信行为的总体评判

2.高职学生诚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高职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多项选择前提下,10.7%的学生认为是欺骗他人;42.7%认为是在考试中舞弊;32.7%认为是抄袭作业;12.3%认为是拖欠贷款;17.7%认为是个人材料的作假;8.3%认为是其他问题(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试舞弊,其次是作业抄袭,这既反映出部分学生失信行为,同时也反映出学习态度不端正。说明当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重点在于与学业课程有关的考试及作业方面。

表2 高职学生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多项选择)

3.关于高职学生失信现象的原因。关于高职学生失信的原因方面,在多项选择前提条件下,55.7%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学校诚信教育不力导致;50.7%认为是受社会环境影响;32.0%认为是缺乏失信惩戒机制;29.0%认为是家庭教育失当;38.0%认为是因为学生自身诚信意识缺乏;11.7%认为是由于其他方面原因所导致(如表3)。从表XX可以看出,导致高职学生失信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学校、学生自身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原因。其中,学校诚信教育不力是主因。

表3 高职学生失信原因(多项选择)

4.关于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多项选择前提下,64%的学生认为主要问题是学校重专业教育,轻视诚信教育;77%认为是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82.3%认为是方法落后,针对性不强;63%认为是全员参与的诚信教育理念尚未形成;59.3%认为是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体系发展失衡,合力尚未形成(如表4)。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最主要问题是教育方法落后和教育内容陈旧。以教育方法为例,当前依然过多采用理论灌输式方法进行,未能与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特点结合起来,选择有针对性、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表4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多项选择)

5.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3%的学生认为应该提高诚信意识;77.0%认为要建立个人信用档案;69.0%认为要建立失信惩处机制;60.7%认为要加强诚信宣传教育;76.3%认为应该建设优良校风,营造良好氛围;82.0%认为应该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局面(如表5)。不同调查对象对于如何加强改进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说,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学校诚信教育提高学生诚信意识,最关键的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要形成诚信教育合力。

表5 改进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多项选择)

(三)问卷调查结论

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不诚信现象一定程度的存在,折射出了高职院校在学生诚信道德方面教育的不足,同时也揭示了高职院校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的应然性背离问题,但总的来说诚信教育主流还是积极健康的。导致高职学生不诚信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还有家庭及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其中,学校诚信教育工作与宣传不够是最主要的原因。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诚信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但教育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学校教育应成为目前诚信教育的重点。

二、以长效机制的构建促进诚信教育的应然性回归

(一)建立诚信教育教学机制

1.诚信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引起学生对诚信问题的重视。通过课程教学给学生讲述诚信问题的重要性和其作为中国传统美德之一的可贵之处。让学生从根本上对诚信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并认可诚信在任何社会背景下都是可贵的精神。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诚信问题上的优缺点,正确审视自己的行为,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慢慢树立起将诚信作为思想道德准则的意识。让诚信之风感染课堂,感染整个校园[1]。

2.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最大化发挥。课外的学习也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高职院校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诚信主题团日活动,诚信演讲,诚信书法大赛等等积极向上的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做到对诚信的更深一步理解,并将诚信这一美德渗透到生活的每时每刻中。

(二)建立诚信教育引导机制

1.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班级、一个课堂的领头羊,教师在诚信问题上要起到以身作则的带头作用。首先教师自己要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严于律己,做到对学生诚信,不偏不倚对待每一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除了课堂教授专业知识之外,课外也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为诚信思想教育课堂的开展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加深学生对诚信课堂的重视。

2.发挥党员的号召示范作用。在大学阶段,大部分同学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争取入党,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入党的这一条件,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和信念。同时,充分发挥好党员引领示范作用。在学校,宿舍是学生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作为与党员最亲近的人便是室友了,党员应该在生活上时刻谨记道德素养的约束,起到先锋示范作用,熏陶同寝室的人,同班级的人。

3.发挥班委会的核心示范作用。在一个班级里班长是领头羊,班委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班委会要以诚信立于班级之上。因此每一位班委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监督同学们的行为,帮助同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建立诚信教育互动机制

1.运用网络资源开展互动。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给学生带来了便利,日渐成为他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我们应该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媒体来传播诚信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2]。大力开发诚信信息资源,让诚信文化在校园网、校园贴吧、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得以承载和体现,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诚信意识灌输、诚信行为养成和诚信态度评价方面的积极作用[3]。

2.运用社团活动开展互动。大学里社团众多,各社团可谓“百团大战”,应充分利用好每个社团的特点开展多彩多样的活动来弘扬诚信教育。用学生喜欢的易于接受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对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传统媒体开展互动。校报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能够真实客观反应当前校园现状,引起学生共鸣,启发大学生深思。鼓励学生就诚信问题向校报投稿,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校园诚信情况记录下来。校报不但具有权威性和可读性,而且还具有传播性,因为校报会寄往各高职院校,使诚信教育的影响力扩大。此外,板报和宣传栏也是一种教育载体,可以通过各班级进行诚信板报大赛来宣扬诚信的重要性。

(四)建立诚信教育评价机制

1.建立学生个人终身诚信档案。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将“CRP(校园资源计划)管理系统”融入人才培养,利用“诚信银行”对学生进行量化的诚信行为养成和考核。“诚信银行”在学生一入校就建立,利用积分量化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表现,设置有加分项目和扣分项目,基准分为600分,可以收集来自专业教师、辅导员、职能部门等多个评价主体的信息,实现多点采集,全员参与。每个学生每年“诚信银行”积分不低于600分,三年不低于1 800分才能毕业。“诚信银行”的建立能给予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关照,促进学生形成受用一生的诚信品质。

2.引导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规范单纯依靠他人的带领和强迫执行终究是不可能长久的,更需要诚信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4]。因此,在高职院校这种自由的环境里,建立诚信教育自我管理制度,对于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认识,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实现知其可为,知其不可为,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品行。

3.建立学生之间的互评机制。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一般情况下,人都以自我为中心看待问题,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互评机制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学生与自己的室友和同学接触的时间最长,可以更明显感受到彼此的优缺点及其诚信问题。每个学期开展班级和宿舍内部人员的互评,并将情况进行反馈沟通,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诚信问题上是否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后,按照他人给的评价在第二学期中一日三省己身,到学期结束再来看看自己的诚信情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己。这一机制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4.建立师生之间的互评机制。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有着传道者与受教者的关系,更有着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关系。教师是一个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带来的影响之大更需要别人的监督与促进,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教师在教育学生诚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监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自己,最终更好地教育学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而对于教师评论学生,则是基于教师的生活经验丰富,看问题更为准确和全面,能够发现学生所不能发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这种互评机制可以采取师生之间“悄悄话”信箱的形式和在教育网上对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如此可以顾忌到教师和学生的颜面。教师和教师之间也要进行评论,每位教师教学方法不尽相同,通过互评,寻找出更利于教师教育学生的办法。

(五)建立诚信教育协同机制

高职学生诚信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高度重视和协同参与,三方形成教育合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坚持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每一阶段,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处场所,确保诚信教育取得实效[5]。从学校角度来说,构建起相关机制教育学生,从客观上引领学生提高诚信道德水平,从主观上激发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去约束自身行为。从家庭角度来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最近亲的人,家长首先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给子女做好榜样,感染子女潜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从社会角度来说,积极倡导诚信行为、诚信教育之风,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建立诚信环境,才能让高职学生真正形成优良的诚信品质。

三、从缺失到回归是高职诚信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随着学生诚信问题的日益凸显,学者们也由此开始了深刻的反思并指出:诚信理念应回归到学生的道德品质之中,诚信教育应回归到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诚信教育的应然性回归具有必然性,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个结合”。

实现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通过学校教育,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合适教育方法,对诚信知识进行系统讲授,对各种诚信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诚信意识和诚信认识。但是,诚信的教育要取得实效也离不开自我教育,因为,诚信品质的形成是诉诸道德主体心灵的道德认同和觉悟,对诚信的践履是主动的、自觉的意识和自我内心的激励,诚信品质的获得是个体自我强制、自我约束的结果。因此,在诚信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实现理论教育与诚信实践结合。诚信既是思想观念的认知过程,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积累过程。因此,要把诚信教育的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开展教育,但同时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践行诚信品质,才能提高学生的诚信认知,陶冶学生的诚信情感,锻炼学生的诚信意志,训练学生的诚信行为,逐步实现诚信品质的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才能学而信、信而行。

实现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结合。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应该突出系统性,避免一切形式的具有功利色彩的假、大、空的短期行为。不仅要注意学生在校的实际标新,也要考虑学生在社会的诚信情况,在时效的追求上具有长期性和跨时空效应,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傅维利,王丹,等.诚信观的构成及其对诚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1):44-49.

[2]朱乐喜.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1(10):131-133.

[3]熊富标.大数据时代诚信机制建设的机遇、特点与路径[J].中州学刊,2015(6):89-93.

[4]郭猛.诚信教育传播的心理机制研究[J].教育评论,2012(5):81-83.

[5]王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32.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6)03-0004-04

收稿日期:2016-04-19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与践行机制研究”(2016B10);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思政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高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与践行机制研究”(SZ201501)。

作者简介:刘小勇(1979-),男,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讲师。

From Loss to Return:Integri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under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LIU Xiao-yong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Hunan Electrical Technical College,Xiangtan 411101,China)

Abstract:good mechanism of honesty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to develop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credit quality.Through questionnaire,main problems of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honesty education and their causes are obj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ly.innovative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of honesty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y constructing teaching system,guiding mechanism,interactive mechanism,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honest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honesty education;long-term mechanism;return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回归长效机制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中的困境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