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小麦质量术语及等级标准
2016-07-25中国大豆网
大豆、玉米、小麦质量术语及等级标准
1 大豆-GB 1352-2009
1.1完整粒(Perfect kernel)
籽粒完好正常的颗粒。
1.2未熟粒(Immature kernel)
籽粒不饱满,瘪缩达粒面1/2及以上或子叶青色部分达1/2及以上(青仁大豆除外),与正常粒显著不同的颗粒。
1.3损伤粒(Damaged kernel)
受到严重摩擦损伤、冻伤、细菌损伤、霉菌损伤、生芽、热损伤或其他原因损伤的大豆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生芽粒、涨大粒、生霉粒、冻伤粒、热损伤粒。
1.3.1 虫蚀粒(Insect-bored ker⁃nel)
被虫蛀蚀,伤及子叶的颗粒。
1.3.2 病斑粒(Spotted kernel)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子叶的颗粒。
1.3.3 生芽、涨大粒(Sprouted kernel)
芽或幼根突破种皮或吸湿涨大未复原的颗粒。
1.3.4 生霉粒(Moulded kernel)粒面生霉的颗粒。
1.3.5 冻 伤 粒(Frost-damaged kernel)
因受冰冻伤害籽粒透明或子叶僵硬呈暗绿色的颗粒。
1.3.6 热损伤粒(Heat-damaged kernel)
因受热而引起子叶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1.4破碎粒(Broken kernel)
子叶破碎达本颗粒体积1/4及以上的颗粒。
1.5杂质(Impurities)
通过规定筛层和经筛理后仍留在样品中的非大豆类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有机杂质。
1.5.1 筛下物(Passed sieve mate⁃rial)
通过直径3.0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1.5.2 无机杂质(Inorganic impu⁃rity)
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杂质。
1.5.3 有机杂质(Organic impurity)
无使用价值的大豆粒、异种类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1.6色泽、气味(Color,odor)
一批大豆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
1.7高油大豆(High-oil soybean)
粗脂肪含量不低于20%的大豆。
1.8高蛋白质大豆(High-pro⁃tein soybean)
粗蛋白质含量≥40%的大豆。
1.9完整粒率(Percent of per⁃fect kernels)
完整粒占试样的质量分数。
损伤粒率(Percent of dam⁃aged kernel):损伤粒占试样的质量分数。
热损伤粒率(Percent of heatdamaged kernel):热损伤粒占试样的质量分数。
1.10分类
根据大豆的皮色分为:
1.10.1 黄大豆种皮为黄色,淡黄色,脐为黄褐、淡褐或深褐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大豆。
1.10.2 青大豆种皮为绿色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青皮青仁大豆和青皮黄仁大豆。
1.10.3 黑大豆
种皮为黑色不低于95%的大豆,按其子叶的颜色分为黑皮青仁大豆和黑皮黄仁大豆。
1.10.4 其他
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及双色大豆(种皮为2种颜色,其中1种为棕色或黑色,并且其覆盖粒面1/2以上)等。
表1 GB 1352-2009大豆质量指标
表2 GB 1352-2009高油大豆质量指标
表3 GB 1352-2009高蛋白质大豆质量指标
2 玉米-GB 1353-2009
2.1容重(Test weight)
玉米籽粒在单位容器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2.2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玉米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
2.2.1 虫蚀粒(Injured kernel)
被虫蛀蚀,并形成蛀孔或隧道的颗粒。
2.2.2 病斑粒(Spotted kernel)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2.2.3 破碎粒(Broken kernel)
籽粒破碎达本颗粒体积1/5(含)以上的颗粒。
2.2.4 生芽粒(Spouted kernel)
芽或幼根突破表皮,或芽或幼根虽未突破表皮但胚部表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有生芽痕迹的颗粒。
2.2.5 生霉粒(Moldy kernel)
表面生霉的颗粒。
2.2.6 热损伤粒(Heat-damaged kernel)
受热后籽粒显著变色或受到损伤的颗粒,包括自然热损伤粒和烘干热损伤粒。
(1)自然热损伤粒(Nature heat-damaged kernel):贮存期间因过度呼吸,胚部或胚乳显著变色的颗粒。
(2)烘干热损伤粒(Drying heat-damaged kernel):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表皮或胚或胚乳显著变色,籽粒变形或膨胀隆起的颗粒。
2.3杂质(Foreign matter)
除玉米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2.3.1 筛下物(Throughs)
通过直径3.0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2.3.2 无机杂质(Inorganic impu⁃rity)
泥土、砂石、砖瓦块及其他无机物质。
2.3.3 有机杂质(Organic impu⁃rity)
无使用价值的玉米粒、异种类粮粒及其他有机物质。
2.4色泽、气味(Color and odor)
一批玉米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2.5玉米分类
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
2.5.1 黄玉米
种皮为黄色,或略带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2.5.2 白玉米
种皮为白色,或略带黄色或略带红色的籽粒不低于95%的玉米。
2.5.3 混合玉米
不符合以上黄玉米和白玉米要求的玉米。
表4 GB 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
3 小麦-GB1351-2008
3.1容重(Test weight)
小麦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3.2不完善粒(Unsound kernels)
受到损伤但尚有使用价值的小麦颗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和生霉粒。
3.2.1 虫蚀粒
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2 病斑粒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3 黑胚粒
籽粒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4 赤霉病粒
籽粒皱缩,呆白,有的粒面呈紫色,或有明显的粉红色霉状物,间有黑色子囊壳。
3.2.5 破损粒
压扁、破碎,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3.2.6 生芽粒
芽或幼根虽未突破种皮但胚部种皮已破裂或明显隆起且与胚分离的颗粒,或芽或幼根突破种皮不超过本颗粒长度的颗粒。
3.2.7 生霉粒
粒面生霉的颗粒。
3.3 杂质(Foreign material)
除小麦粒以外的其他物质,包括筛下物、无机杂质和有机杂质。
3.3.1 筛下物
通过直径1.5毫米圆孔筛的物质。
3.3.2 无机杂质
砂石、煤渣、砖瓦块、泥土等矿物质及其他无机类物质。
3.3.3 有机杂质
无使用价值的小麦,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类物质。
(注:常见无使用价值的小麦有:霉变小麦、生芽粒中芽超过本颗粒长度的小麦、线虫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等籽粒。)
3.4色泽、气味(Color and odor)
一批小麦固有的综合颜色、光泽和气味。
3.5小麦硬度指数(Hardness index)
在规定条件下粉碎小麦样品,留存在筛网上的样品占试样的质量百分数,简称HI。硬度指数越大,表明小麦硬度越高,反之表明小麦硬度越低。
3.6分类
根据小麦的粒质和皮色分为以下五类:
3.6.1 硬质白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3.6.2 软质白小麦
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
3.6.3 硬质红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小麦。
3.6.4 软质红小麦
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小麦。
3.6.5 混合小麦
指不符合以上4条规定的小麦。
(信息来源:中国大豆网)
表5 GB 1351-2008小麦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