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凉“新阳光”

2016-07-25郑翱

关键词:督查管理员站点

郑翱

现如今“网购”大潮已从拥挤的城市流向辽阔的农村,在农村地区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面对着“电商”的牵手,广大农民还显得有些无所适从:操作流程不规范、业户松散有内耗、运行机制不健全、资质门槛较混乱……种种在“电商”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犹如冰山一角日益浮出水面。如何让电子商务真正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助推器?2015年年初,甘肃省平凉市远程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以“规范电子商务经营行为、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有效助力农民精准扶贫”为职责,创建了“新阳光”农村远教电子商务平台。目前这一工作创举推动顺畅、收获颇多,“新阳光”真正成为了一缕农民热迎的时代阳光,普照在了平凉这座“陇东旱码头”的千里沃野之上。

建档挂牌搭“卖场”

其实在“新阳光”建成前,平凉就有农民赶上了潮流、当起了电商,但都是各干各的,不仅没形成合力,而且还因销售同类产品闹得直打“内战”。另外,由于没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导致有些滥竽充数者也混进了门槛、损害着市场。为此,平凉市通过调研、试点、建档、立卡、评估、挂牌等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建起了“严格准入、集约管理、紧密协调”的“新阳光”平台,让平凉农民电商有了规范化运营的“大卖场”。

先调研后试点,是体现“立足实际”的稳妥之举。市、县远程办与工信委、商务局、供销社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各级站点以及各产业协会科学分析、综合研判,在全市范围内筛选出一批产业成熟、物流快捷、网络畅通的村,列入试点,依托站点建设“新阳光”平台,从而推动了电商平台与农产品销售加速融合,以使农民广泛受益。整个调研过程持续了24天,共选取了50个村作为试点村。2015年3月,调研组来到了静宁县羊路村,发现该村种苹果的历史悠久、产业成熟,而且交通还很便利,便决定将该村列入试点。消息传开,村民们都高兴地说:“今后咱能在网上卖苹果啦!”

先建档后立卡,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必要流程。市远程办对各试点村电商平台的基本资料建立档案并详细记录平台管理员、销售员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同时对各电商平台主要销售的特色农产品种类等内容登记成卡片,归档在册。全市50个试点村都已经完成了建档立卡。灵台县白草坡村的手工艺品是远近一绝。县远程办为将这个村的资料详尽齐备地记录下来,多次进村走访,还组织群众座谈,让白草坡村的档案尽可能地成为该村致富路上的小帮手。县电商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也来村现场指导,布置了村级电商中心,规范了运行程序。

先评估后挂牌,是表现“严格准入”的规范标杆。市、县远程办和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食药监局联合组成评估组,对各站点电商平台逐一进行评估审验,合格的给予备案注册,并统一命名挂牌;不合格的要求限期整改,并延期二次评估审验,确保了电商平台都能达标。据统计,一次评估审验通过的电商平台达126家,占总数的40%。联合评估组在审验崆峒区贾洼村时,发现这个村的电商平台运行十分规范,还特别接本村的地气,能够灵活开展工作。评估组给予表扬,并当场通过审验。

分培专训增“本事”

在农村,电商多少还算个“新生儿”,对捏惯了锄把的农民来说,冷丁摆弄起电脑来,还真有点“不适”:作为管理者的站点管理员不知道咋弄这新平台,作为经营者的商家也不明白“在网上咋吆喝”,作为消费者的广大农民更有不少人闹不懂“网银付账”“网上维权”等新鲜词,提高“新阳光”平台中各群体的综合素质显然势在必行。市远程办采取专题培训、分次培训、实地考察、模拟演示、宣讲知识、推广学习等一系列方式,让管理者“在行”、让经营者“内行”、让消费者“懂行”,都实实在在地长了“能耐”。

分训和演示联动,提高管理技能。为了让站点管理员能娴熟掌握电商平台的运行流程,市远程办组织全市范围内已建成电商平台的村的站点管理员,分级分批参加在静宁县举办的远程教育暨农村电子商务培训班,解读电商政策,讲解平台操控,并模拟演示网上开设商铺流程以及平台实际操作流程,让站点管理员们很快就掌握了电子商务服务技能。据统计,全市共有1631名站点管理员参加了电商培训。7月的一天,泾川县水泉村的站点管理员刘宝山参加了市里组织的培训班。听完电商专家的讲解后,他觉得心里亮堂了不少,高兴地说:“技多不压身,电商现在在俺们农村也很热,学了这本事,就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了。”

专训和考察联手,完善经营技巧。为了让那些“上网摆摊”的农民能迅速适应“网店老板”的新角色,市远程办组织市县两级开设电子商务专题培训班,讲解网店开办流程,介绍网络营销技术,传授店铺设计技巧,并组织有兴趣的农民去义乌刘村等先进地区去实地考察,好好取取经。据统计,参加各级电商培训的农民达12000人次。庄浪县石阳村的农民郜治军想上网开店,但不懂具体操作。恰逢县委组织部开办了电商技能培训班,听到消息的他马上报了名。学完后,他十分感慨:“远程办为了让俺们农民致富,真是把招都想到家了。”

宣传和推广联用,普及消费常识。为了让广大农民能在“新阳光”平台上熟练而方便地购物而避免上当受骗,市远程办充分依托电视台、门户网站、日报以及“平凉党建”“平凉发布”等媒体,宣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性;同时,各级站点也通过悬挂标语、发传单、大喇叭喊话、微信推送等手段,在基层推广电子商务运用。据统计,累计张贴标语1500多条,有1万多人关注了微信号,有3万多人收藏了销售网店。通过宣传和推广,全市的农民对“电商”不再陌生了。市远程办的薛继龙这样总结道:“我们通过各种方式为农村电子商务呐喊造势,现在农民们都知道了电商是咋回事,正逐渐养成网上购物的习惯。”

勤督严考立“规矩”

加入“新阳光”卖家队伍,可不等于钻进了保险箱。现在经常有些电商是“进门槛前千般保证,进门槛后不择手段”。为了避免这种“捞一把就走”的苗头在平凉这块土地上冒头,让农村电商行为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从而得到真正长远的发展,平凉市以制度化建设为基本保障,出台了一套“月上报、季督查、半年考核”的机制,让“规矩”成为规范电商行为永远的“紧箍咒”。

上报、汇总双策并举,情况尽在掌握。市远程办要求全市各终端站点每月将本村电商平台的总体运行状况及销售情况上报给县远程办和商务局,由县远程办进行汇总后,进行梳理分析形成报告,再上报给市远程办,这样全市“新阳光”平台的发展就全了然于胸了。据统计,全市1470个村累计上报6782次。去年9月,泾川县向市远程办报送了报告,针对本县“新阳光”平台中遇到偏远乡镇物流慢、费用高问题提出建议:由市县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市远程办十分重视,经过调查研究,采纳并执行了这一建议。

督查、协调双管齐下,难题迎刃而解。县区远程办、商务局每个季度组成督查工作组,深入基层巡回督查,针对现象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截至目前,督查工作组已累计为基层解决实际难题163件。督查组在崇信县锦屏镇于家湾村检查时,发现在农副产品交易时,因为离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站太远,导致检测不及时,影响交易时间。督查组及时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系,在于家湾村建立了检测点,派驻了专职检测员,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考核、奖惩双措合用,推动良性发展。市远程办和商务局每半年组建联合考核组对县区“新阳光”平台运行情况进行考核,结合平时上报情况、督查情况以及年终党建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表扬先进,督促落后;各县区则根据销售业绩、产品质量、服务态度、诚实信用、群众口碑等五个方面标准,对各站点进行评星定级,连续三次考核为五星级的站点,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据统计,目前已经有43个站点连续三次获评五星级。崆峒区油坊村站点就曾连续三次被评为五星级站点,区里市里都给予了充分鼓励和表扬。站点管理员朱小勇郑重表态:今后要更加努力,争取成为全省示范电商站点。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督查管理员站点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可疑的管理员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2017~2018年冬季西北地区某站点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
怕被人认出
开展履职尽责督查 彰显“贴心”民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