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心一片化甘霖

2016-07-25贾军志成晓强

关键词:红山编织党员

贾军志+成晓强

她聪明睿智、从容果断,她的故事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在辽西的大地上缓缓流淌,在繁华的城市中蜿蜒荡漾。她高举起远程教育惠民富民的旗帜,指引着社区群众创业致富的梦想。她就是辽宁省建平县红山街道红山社区党委书记、远教管理员张亚茹。

愿做一颗“螺丝钉”

2008年,张亚茹刚刚来到社区就担任了支部副书记兼远程教育管理员。虽然之前就懂得怎么操作电脑,但对远程教育她却一窍不通,实际接触以后更是发现这项工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开弓没有回头箭,不会就学!”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她积极参加县里举办的业务培训班,课下还总拿着个本子追着老师刨根问底。培训班的老师开玩笑说:“这要是被小张缠上了,连个上厕所的时间都不给你。” 不只在培训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平时逛书店她还买来一堆《电脑基础知识》《计算机维修技术》等辅导教材,每天坚持自学。就这样,很快她的业务水平就有了明显提高。

红山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张亚茹刚到社区时,社区共有党员82名,其中离退休党员35名、下岗失业党员43名、在职党员4名。在走访中,她发现社区党员文化素质偏低、参与社区活动积极性不高、党员群众凝聚力不强,特别是下岗党员再就业问题急迫且生活困难。针对这些现实情况,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抓好远程教育工作,让远教站点真正发挥教育党员、富民惠民的作用。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真把式,性格一向果断的张亚茹说干就干。为了给党员群众参与远教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她积极整合社区党员活动室、社区会议室等资源,建起了一个面积14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功能齐全的远程教育活动室。场所是有了,可是设备还不够先进。在张亚茹心中,远程教育是个高科技,想要靠它带动大家学习、致富就必须强化硬件建设,靠先进的设备来满足党员群众的胃口和需求。可是更新购置新设备需要资金,这又让她一筹莫展。为了这件事,她到处找关系、拉赞助,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急得满嘴起泡,甚至连晚上做梦都是在跟人讨价还价买设备。发愁之际,正巧赶上当时县委组织部对全县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改版升级,于是她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向上级部门、帮建单位等多方争取,先后共筹措资金近十万元,为远程教育播放站点购置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现在红山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不但保证了接收、播放、下载、存储、回放、播出平台传送节目信号的通畅,而且还拓宽了片源渠道。社区党员群众都夸:“远教节目内容全、更新快、形式活,这简直就是开在我们身边的大课堂啊!”

心中有把“冲锋号”

担任了这么多年远教管理员,张亚茹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逐渐由表面走向深入。她总结说:“远程教育既是一个能够带领社区群众致富的‘聚宝盆,又是个能够让党员群众凝心聚力的‘百宝箱。”场地设备配齐后,社区远教活动逐渐走上了正轨,张亚茹通过走访调查、摸底实践,针对辖区下岗失业、流动党员多的情况,专门制定出一套贴近基层党员群众生活的教学计划,灵活安排教学活动,让党员群众自由选择培训内容、学习致富技能。在一次走访中,张亚茹了解到社区下岗居民于淑先的丈夫身患残疾、儿子的学费开支大,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为了撑起这个家,于淑先曾向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多块钱,在家附近开了一个小吃摊,虽然每天起早贪黑地付出辛苦却没有多少收入。“作为社区书记,我一定要帮助这个贫困家庭走出困境!”张亚茹暗下决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让于淑先脱贫致富,光靠救济肯定是不行,一定要帮到根上,让她掌握一技之长。张亚茹把远教平台当成抓手,向于淑先介绍远程教育里的各种实用技术、就业技能,不仅平时带着于淑先一起查找、学习技术类课件节目,还特地为于淑先准备了一个记录本,告诉她:“看见什么感兴趣的节目、遇到什么弄不懂的问题就随时记下来,到时候我来帮你解决。”一次,全国远程教育平台的“下岗再就业”栏目连续播出了几期关于手工编织的科教节目,张亚茹觉得这是一个好项目,便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查阅下载了很多关于学习手工编织的课件制作成光盘送到于淑先家中。经历过几次创业失败的于淑先觉得心里没底:“现在一切都向现代化、机械化发展了,我还搞纯手工编织,能行吗?而且我一点编织基础都没有,能学会吗?”张亚茹笑了笑,坚定地说:“于姐,你放心,我陪你一起干,技术和销售上的事我帮你解决。有远程教育给咱撑腰呢,怕啥?”在张亚茹的鼓励和支持下,于淑先认真学起了手工编织技术,逐渐做大了这个家庭手工编织项目。现在于淑先不但自己彻底摆脱了贫困,而且还帮带其他失业的姐妹组建了一个四十多人的手工编织小组,生产的产品通过远程教育网远销北京、上海等地,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欧盟和东南亚一带,年销售额达三十多万元。

依托远程教育信息“形象直观,喜闻乐见”的教学优势,张亚茹为越来越多的社区下岗失业居民打开了致富之门。他们有的干起了糕点制作生意,有的开起了电工、电焊门市, 有的进入服装厂成为了缝纫工……这些在她的帮助下成功创业和再就业的居民一致称赞:“张书记是个为咱老百姓办实事的好书记!”

为民解忧“及时雨”

“开通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就是为了让红山社区的党员干部群众能及时了解、学习党内最新的精神和动态,更方便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远程教育播放站“一站多用”的作用,张亚茹结合红山社区实际,以网络信息化为抓手,在建平县率先开通了红山社区手机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党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

今年六十多岁的老党员陈松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抱着手机上微信的时候,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这社区微信平台可真好,想找啥就有啥,这可多亏了张书记啊!”在一次车祸中,陈松的妻子和儿子不幸去世了,而他自己也因此丧失了行动能力。张亚茹知道老人的苦处和难处,在生活上处处照顾。陈松也非常感谢,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让老人走出车祸的阴影。开通了社区手机微信公众平台之后,张亚茹觉得这是个能让老人走出阴霾的好方式,就开始引导老人通过微信平台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因为老人不怎么会用手机,更别说玩微信了,所以开始的时候张亚茹为教老人掌握微信平台的操作方法可没少花心思,几乎每天下班后给孩子做完晚饭就去老人家里,首先从手机的基本操作教起,再教老人注册微信学习使用,直到让老人了解并爱上这个方便快捷的微平台。

那段时间因为张亚茹把精力都放在了陈松身上,忽略了自己孩子的感受。有一天晚上孩子依偎在张亚茹的身上说:“妈妈,你都有时间去陪陈爷爷,为啥不能抽出点时间陪陪我啊?”这话问得张亚茹的心像刀子扎了一下那样疼,但是她还是含着眼泪跟孩子说:“宝贝,这是妈妈的工作,陈爷爷是妈妈的社区居民,妈妈有义务也有责任让爷爷走出困境,希望你能理解妈妈。”就这样陈松在张亚茹的帮助下,逐渐从车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现在的陈松不但性格开朗了,而且还在一次“微研讨”活动中认识了一位年龄相仿遭遇类似的女士并办理了结婚手续,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在张亚茹的带领下,红山社区在2012年被辽宁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示范终端站点,2013年被建平县委组织部评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五星级站点”。有很多人问她:“你这样东奔西跑地给居民搞服务,有没有觉得累、觉得亏?”她回答说:“累是累点,亏倒不亏,只要看到社区一天天好起来、大家一天天富起来,我就觉得值!”

(作者系辽宁省建平县委组织部干部)

猜你喜欢

红山编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红山荞麦看木森
体验编织的乐趣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举世瞩目的红山文化玉器(四十九)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红山文化“玉龙”中的“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