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透明隔腔缺如产前超声检查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2016-07-24李艳彬赵雅萍卢蓉屏
李艳彬 孟 雷 赵雅萍 卢蓉屏
胎儿透明隔腔缺如产前超声检查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李艳彬 孟 雷 赵雅萍 卢蓉屏
浙江省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325000)
透明隔腔(CSP)是胎儿时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1],产前超声是发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最常用的技术手段。美国超声医学会最新指南建议将CSP扫查纳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2],以尽早发现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随着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CSP的显示情况及正常范围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CSP会随着孕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宽径的正常范围对临床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分析了正常胎儿CSP的超声基础测量值以及CSP缺如的胎儿母体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12月本院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正常的孕妇518例作为CSP超声数据基础测量对象,孕周20~38周,均为单胎妊娠。另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20~38周,均为单胎妊娠且满足以下条件:①无不良孕产史;②此次妊娠未应用辅助生殖技术;③妊娠期间无致畸物质接触史;④胎儿不存在与CSP缺如不相关的其他畸形;⑤临床资料完整。本研究方法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认可,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
1.2 研究方法
1.2.1 图像采集技术 采用Voluson730Expert(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扫查探头频率3.5~5.0MHz。图像显示欠清晰时多次检查至得到满意切面,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数。
1.2.2 图像采集过程 孕妇取仰卧位,按美国超声医学会(AIUM)产科操作指南常规扫查胎儿全身及附属结构,根据孕妇停经史结合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等指标判断孕周,扫查胎儿颅脑横切面、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从胎儿头颅丘脑、侧脑室及小脑切面观察胎儿CSP,从侧脑室平面测量CSP的宽度。孕18周后超声各切面均未显示胎儿CSP即诊断为透明隔腔缺如[3]。诊断由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超声医生共同完成。诊断CSP缺如的胎儿均随访至引产或出生后,产后MRI或病理检查结果对照。
1.3 观察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其一般资料,包括:孕周、年龄、常住地、是否补充足量叶酸、孕妇血压及血糖情况。妊娠前3个月及妊娠后12周前每天补充叶酸0.4~0.8mg视为补充足量叶酸。记录正常胎儿CSP的基础数据,分析胎儿CSP在不同孕周的参考值范围,比较不同临床资料孕妇胎儿的CSP缺如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珚x±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SP缺如胎儿诊断情况
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产前超声检查孕妇9011例,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共7325例。诊断CSP缺如胎儿26例,发生率为0.35%(26/7325),检出率100%。26例CSP缺如中有1例CSP缺如因胎儿采用了辅助生殖技术而被排除。25例CSP缺如胎儿中胼胝体发育不良11例,前脑无裂畸形9例,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5例,前脑无裂畸形中无叶型6例,半叶型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11例及前脑无裂畸形9例均引产,引产后行病理解剖或标本影像学检查,诊断与产前超声一致。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的病例1例误诊,2例合并侧脑室逐渐增宽,最终引产。2例颅内结构未见其他异常,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2.2 正常胎儿CSP超声测量值
518例正常胎儿CSP超声基础测量的宽径值为0.53±0.09(0.27~0.91)cm。CSP宽度与孕周无相关关系(r=0.136,P=0.618)。见表1。
表1 518例正常胎儿各孕周CSP超声测量值分布
2.3 不同临床资料的孕妇发生CSP缺如胎儿情况
不同年龄阶段、是否补充足量叶酸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与发生CSP缺如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均P<0.05),年龄分组两两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常住地及是否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与CSP缺如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资料孕妇发生CSP缺如情况比较
3 讨论
CSP是脑中线前部的线性腔隙,在胎儿10~12周时开始发育,15周左右发育成熟,40%胎儿在孕15周可以利用超声观测到CSP,而孕20周的显示率达80%[3]。CSP的发育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还是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软指标,在三倍体胎儿中,CS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染色体正常的胎儿[4],其中CSP消失与18-三体综合征及13-三体综合征关系最为密切[5]。因此,早期发现CSP异常对诊断胎儿颅内结构畸形及染色体异常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核磁共振逐渐应用于孕期胎儿颅脑的检查,但由于CSP会随着孕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核子共振可重复性较差,加之传统观念导致孕妇对核磁共振的依从性不强。产前超声可以通过经腹横扫方式,从胎儿颅顶到颅底多平面扫查,结合矢状面、冠状面观察侧脑室平面、丘脑平面、小脑平面的结构,及时发现并确诊各类中枢系统畸形,具有可重复性高、漏诊率低的优势。超声仍然是检查胎儿CSP最常用的检查技术[6]。在超声下显示CSP的最佳时期为妊娠20~38周,此期间CSP的超声显示率达100%[7]。有研究表明,三维实时透明成像更有利于CSP的显示及测量[8]。由于超声图像下CSP解剖学分界更细微,导致长径测量误差较大,因此,在诸多研究中,通常采用宽径来描述CSP的数值[9]。CSP的宽径在胎儿不同孕周会略有变化[10],但该数据是否与孕周有统计学相关性尚无明确定论[11],需要进一步研究。
CSP缺如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关系密切,其中包括胼胝体缺失、前脑无裂畸形、视-隔发育不良等9种,发生原因和机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及感染有关系[12]。而年龄是胎儿CSP异常的高危因素之一,高龄产妇中胼胝体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3]。此外,孕妇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可增加CSP异常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孕早期血糖异常会直接影响胎儿CSP的形成和发育[14]。但关于胎儿CSP消失是否还存在其他的高危因素目前研究较少。
本研究有两部分组成,一方面,选择正常的胎儿测量不同孕周CSP,分析不同孕周胎儿CSP的宽径变化;另一方面,对3年期间产前超声诊断的CSP缺如进行分类,分析CSP缺如的高危因素。根据CSP的发育趋势,将纳入研究的对象孕周选为20~38周之间。结果表明:妊娠>22周胎儿CSP的宽径趋于稳定,而在20~22周时CSP的宽径仍处于发育期,且CSP宽径与孕周没有相关关系。本资料超声诊断的CSP缺如发生率为0.35%,检出率为100%;其中孤立性透明隔腔消失的病例出现1例误诊,研究期间经过超声检查的孕妇无CSP缺如的漏诊情况。说明产前超声在检测胎儿CSP宽径及发现CSP缺如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漏诊率低,诊断率高,但在CSP的分类及微小变化上可能会出现误诊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CSP缺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孕妇未补充足量叶酸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CSP缺如发生率略有升高。说明高龄、未补充足量叶酸及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增加胎儿CSP缺如的发生风险。
总之,产前超声对胎儿CSP缺如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临床工作中,应参照不同孕周胎儿CSP的参考范围利用超声影像的优势,对胎儿的CSP进行检查,尤其是高龄、不重视叶酸的补充及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应更加重视CSP的检查,以及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1] Winter TC,Kennedy AM,Byrne J,et al.The cavum septi pellucidi:Why is it important?[J]J Ultrasound Med,2010,29(3):427-444.
[2] American Institute of Ultrasound in Medicine.AIUM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performance of obstetric ultrasound examinations[J].J Ultrasound Med,2010,29(1):157-166.
[3] 殷林亮,夏飞,邓学东.透明隔腔的产前超声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3,10(12):13-18.
[4] 苏成安,陈泽坤,陈晓康,等.超声检测三体综合征胎儿透明隔腔[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6):546-554.
[5] 侯莉,张冬梅,杨懿,等.胎儿超声软标记或结构畸形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7):552-555.
[6] 王音.关于超声联合MR I诊断胎儿CNS畸形及ACC胎儿预后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7] 田甜,杨太珠,杨帆,等.产前超声检查与磁共振成像在胎儿透明隔腔异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3):37-379.
[8] 杨建军,姜红芳,耿书军,等.三维彩超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诊断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18-21.
[9] 李彦.超声检测胎儿透明隔腔宽度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9):84-85.
[10] 焦北鱼.中孕期胎儿透明隔腔消失的超声与MR诊断价值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1] 吕国荣,何韶铮,苏珊珊.透明隔腔异常的产前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3,29(11):1004-1007.
[12] Koerte IK,Hufschmidt J,Muehlmann M,et al.Cavum Septi Pellucidi in Symptomatic Former Professional Football Players[J]..J Neurotrauma,2016,33(4):346-353.
[13] Shen O,Gelot AB,Moutard M,et al.Abnormal shape of the cavum septi pellucidi:an indirect sign of partial 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5,46(5):595-599.
[14] Abele H,Babiy-Pachomow O,Sonek J,et al.The cavum septi pellucidi in euploid and aneuploid fetuse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3,42(2):156-160.
[责任编辑:董 琳]
2016-09-19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