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精算管理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运用

2016-07-23孙运菊

环球市场 2016年2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运用

孙运菊



论精算管理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运用

孙运菊

莒县劳动社会保险事业处

摘 要: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关系到占世界1/5人口的老年生活保障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逐步覆盖了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养老保险制度之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已成为关乎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防范风险,应将精算管理运用于养老保险制度中,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精算管理;养老保险制度;运用

精算科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是保险和社会保障事业建立和健康运作的数理基础。它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与人口、社会、经济有关科学相结合,对风险事件进行评价,对各种经济保障方案的未来财务收支水平和债务水平进行估计,使经济保障方案建立在稳定发展的财务基础之上。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制度,社会保险的对象也是风险,其实际成本都由未来的实际给付额和管理费用决定的,同样要测算制度的成本。这就需要运用精算技术对未来风险程度和损失分布进行估计,进而对未来财务收支,长期偿债能力和保值增值能力等作出估计。以检测基金收支风险、保证基金平稳运行,为社会经济发展及“十三五”规划提供科学决策。

一、精算理论在养老保险管理中的作用

1.全面运用数据信息,加强基金管理

当前,在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中,无论是制度决策前的论证、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监控,还是制度运行结果的评估,都较普遍存在着精算管理缺位的现象。例如,在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中,运用精算技术开展基金收支预测,是养老保险管理逐步走向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标志之一,在预测过程中。通过综合运用数理统计、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养老保险制度运行进行精确的数量化处理,能提供大量的分年龄、性别的结构数据,而且地区之间差异也比较大。这些翔实的数据能有效的弥补常规统计数据的不足,为有的放矢地提高经办机构业务能力和经办效率,推动经办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演变提供技术支撑。

2.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

在基本养老保险领域,精算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把精算技术运用于养老保险风险管理中。定期评估养老保险的短期和长期偿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实际数据为基础,预测养老保险基金在未来年度的收入、支出和结余,评估基金运行的风险。从检测评估内容看,短期要对制度的收支平衡和结余基金的偿付能力做评估;长期要对制度的综合收支率和精算平衡情况作出评估。近年来,全国社保基金总体运行情况较好,但是,由于我国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改革时间短,改革之前的部分,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未缴费之前视同缴费年限,即视同期间的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也叫转轨成本。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从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人口年龄结构的抚养比指标来看,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总抚养比显示,1982 -201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从62.6%下降至34.2%。但是,总抚养比近两年持续增长,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44.62%和45.94%,显示出全社会的人口抚养负担正在加重。细分抚养比显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1982年的54.6%大幅下降至2012年的22.2%,而同时老年抚养比从8.0%上升至12.7%。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总量扩张、增量提速的发展态势,人口抚养负担正逐步加强。)也即65岁老龄人口占比达到7%以上,截止,2012年底,65岁老龄人口占比9.4%。显然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基金支付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转移支付压力也明显加大,通过运用精算预测模型,提供对不同政策选择下可能财务结果的模拟,包括对制度未来年度收支和结余的预测,以及制度长期综合收支和精算平衡状况预测等,测算出满足未来一定水平给付所需的缴费率以及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所需要的财政补贴。对实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涉及调整计发基数,基础养老金计发比例、个人账户计发办法,以及需要对比新老办法差别等,通过精算的方式,对大量的数据参数分析评估,为各地提前安排好资金,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做好基金预警,控制风险。

3.通过养老保险精算报告科学服务决策

精算管理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有力工具。运用精算方法开展测算评估工作,实质是在精算制度的精算标准下运用精算技术进行的科学管理活动。其中,精算制度是精算工作必须遵循的行为,通常由精算职业组织或者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精算标准是由精算组织制定的并在精算工作中需要遵循的实务标准。在制定和调整养老保险政策前,可开展精算评估,预测未来基金收支状况,分析判断各种可能方案在基金财务管理中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利用精算技术方法,可以定量分析在一定的养老保险覆盖率条件下,为满足未来一定水平的养老金给付所需的缴费率。也可以测算改革时不同年龄的人群,包括已退休的“老人”、已有一定工龄积累将来退休的“中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的养老金待遇差距,以及不同收入人群的缴费、待遇和回报等,从而建立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定量分析依据。撰写精算报告定期向有关单位和监管部门提供数据参考,是基金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经办管理服务实际需要的“概算”和“匡算”相对应,成为粗放经办向精细化经办转型的重要方法。

二、精算管理的现状及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运用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历次改革,都是建立在对部分地区、部分行业试点的基础上。在推出改革方案之前由相关部门进行慎重的调查研究,但总体上,对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的深入论证缺乏精算技术分析,更没有对制度运行进行精算管理和定期公布精算报告。近年来,一些地区在养老基金财务的压力下,开始探讨运用精算模型预测基金收支的方法,但这些测算基本上是一次性和临时性的,没有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更没有建立起养老保险精算管理系统,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防范短期和长期的财务支付风险,保证养老保险制度健康运行和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借助精算管理这一科学手段。

各级经办机构是负责本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当是提交本地区养老保险精算报告的责任单位。由于养老保险基金只能在统筹范围内互济,目前实施的“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较低,各地区之间存在的负担比也有差异,导致缴费压力轻重不一,资金余缺各有不同,由现在的现收现付制向未来的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逐渐与国际接轨。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为探索建立一套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精算管理控制系统提供了契机,“大数据”的实施,能提供大量精算工作所必需的分年龄、性别、地区经济状况的数据,为开展定期精算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应该尽早引入精算管理。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制度运用
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当前高校养老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异地互动式旅游养老市场的SWOT分析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改革论文浅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