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并发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探讨
2016-07-22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安638500白一春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安638500) 白一春
肝硬化并发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探讨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安638500)白一春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病、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院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类型,并采用SPSS17.0医学统计学软件分析肝硬化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分析结果对单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79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6例,感染发生率为20.3%(16/79),感染类型中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病原菌类型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分级、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进入了最后的回归方程,说明以上5项自变量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显著相关(P<0.05),是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结论:肝硬化并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可为介入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肝硬化并发感染。
主题词肝硬化/并发症感染/病因学感染/治疗危险因素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形成的慢性进行性肝损害,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腹水、癌变等并发症,其中继发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不仅会影响原发病的治疗效果,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痛苦[1]。我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肝硬化患者79例,发生院内感染16例,对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减少肝硬化并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肝硬化患者79例,其中男51例,女28例,年龄34~72岁,平均49.5±2.7岁,入院时间在10~113d之间,平均时间51.6±3.9d,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指南》,79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肝硬化,肝硬化致病原因中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32例,乙醇性肝硬化14例,胆汁淤积后肝硬化9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5例,代谢或循环障碍性肝硬化8例,隐源性肝硬化11例,参考Child-Pugh分级标准中临床表现、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等判断指标,Child-Pugh A级患者19例,Child-Pugh B级患者43例,Child-Pugh C级患者17例。
2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版)》,将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感染均视为院内感染[2],根据诊断标准判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对于感染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3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表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表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临床医生发放及指导患者填写,本研究问卷表分为问答部分及自我填写两部分,问答部分由专业人员采用一问一答方式进行,自我填写部分则由患者或家属完成,填写过程中有不明白的内容可询问调查人员,但调查人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对填写进行干扰,以确保调查内容得到准确客观的反映[3];问卷填写结束后由专业调查人员负责回收,并对无效问卷进行剔除,无效问卷是指调查内容中有10%以上无法准确了解患者对问题的观点,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回收率及有效率均为100%。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并发疾病、肝功能分级、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情况、预防使用抗菌药[4],将肝硬化发生继发感染的单因素设为自变量X,按照顺序将单因素编为X1-n,将感染设为因变量,未发生感染为阴性,赋值0,P=0,发生感染为阳性,赋值1,P=1,具体赋值见表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调查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继发感染单因素进行筛选性分析,同时建立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程中,再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根据95%可信限和OR值判断单因素是否更具独立作用。
表1 自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表2 感染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统计表[%(n)]
表3 单因素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n)]
结果
1感染类型及病原菌分布统计79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继发感染16例,发生率为20.3%(16/79)。感染类型中自发性腹膜炎、呼吸道感染及肠道感染为主,病原菌类型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详见表2。
2单因素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将8项单因素自变量进行筛选性统计分析,根据表1中的单因素赋值,单因素一般描述性分析结果见表3。
3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肝功能分级、手术或侵入性操作及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进入了最后的回归方程,说明以上5项自变量与肝硬化患者发生继发感染显著相关(P<0.05),是更具独立作用的高危因素,见表4。
表4 院内感染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继发感染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为无明确诱因发热、胸闷气短、腹痛等症状时,应注意患者是否发生继发感染,针对继发感染患者应及早发现和治疗,因为病原菌会产生大量毒素,而毒素需要肝脏进行解毒,肝硬化患者在肝功能本已受损的情况下,大量毒素会进一步增加肝脏损害[5],故而感染不仅会降低肝硬化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加速患者病情恶化,也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一旦发生感染要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患者相应的支持治疗,尤其注意要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避免使用对患者免疫力有不良影响的药物[6],因为机体免疫力下降是肝硬化患者并发继发感染的重要诱因,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手术和侵入性操作,以减少病原菌通过破损的皮肤组织侵入的可能性,对于必须手术或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无菌操作,同时改善病房环境、减少人员探视和流动,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隔离保护措施,另外,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避免正常菌群受到干扰[7],必要时可选用双歧杆菌抑制肠道菌群失调[8]。有针对性的介入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肝硬化患者并发继发感染,而干预措施则应根据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这也是本调查分析肝硬化并发继发感染的目的。
本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肝功能分级、手术或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肝硬化发生继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年龄偏大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更高,机体免疫力及脏器功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肝硬化患者体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到严重损伤,天然杀伤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进而表现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加上高龄因素的影响,发生继发感染的机率也就大大增加[9],肝功能分级不同患者发生继发感染的比例不同,也是由于肝功能损伤会降低血液补体水平及白细胞黏附能力,进而减弱免疫蛋白的杀菌、抗菌能力,加之肝功能受损降低了解毒能力,导致机体内大量累积的毒素无法正常代谢,影响了肝脏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机体整体抵抗力降低,手术或侵入性操作损伤了皮肤、黏膜组织等天然屏障,增加了外界病原菌进入体内的机率,住院时间则是院内感染的共有因素,这是由于病房环境中致病菌等微生物浓度相对更高,因此住院时间与继发感染比例呈现明显正相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会增加病原菌的耐药性[10],干扰正常菌群,当耐药性较强的病原菌侵入人体后极易发生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1]邢益门,冯端,周仁精.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6):4041-4043.
[2]卜炜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6-17.
[3]张咏梅.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9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07-1008.
[4]郑链跃,陶爱萍,丁小平,等.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30-132.
[5]胡泽华,王琳琳.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9,15(7):1047-1050.
[6]朱玉侠,郭玲,高正军,等.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0):1398-1400.
[7]王凤林,杨宏志,吴伟康,等.清下法治疗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药材,2013,36(2):337-340.
[8]韩沙滨,刘录国,穆木天. 双歧杆菌对肝硬化致营养不良的干预作用[J].陕西医学杂志,1998,27(10):603-604.
[9]薛惠.老年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3,30(2): 175-176.
[10]施光峰,黄翀.肝病患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3):182-184.
(收稿:2015-12-10)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