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

2016-07-22宋春梅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抑郁焦虑

杨 帆, 陈 贤, 刘 蓉, 宋春梅

(解放军第452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61)



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分析

杨帆, 陈贤, 刘蓉, 宋春梅

(解放军第452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61)

摘要:目的研究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1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暗示性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VA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暗示性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暗示性心理护理; 三叉神经; 焦虑; 抑郁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颅脑神经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阵发性、放射性及发射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及学习。长期的阵痛易引起患者惊慌、悲伤、恐惧及焦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免疫力下降[1]。在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手术及心理护理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2]。本研究旨在探究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19~77岁,平均年龄(45±12.2)岁;对照组男28例,女28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4±11.5)岁。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年龄≤80岁;患者均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患者无语言交流障碍,能有效进行沟通;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年龄≥80;患者近期内有重大的生活事件;患有精神病史,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患者长期依赖酒精或药物。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进行血压、心率、心律等的常规检查,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为其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1.2.2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暗示性心理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① 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教育及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应耐心听取患者的建议、意见及自我的感受,并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患者认识到情绪与病情的关系。② 错误的思考方式及不合适的观念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患者因缺乏对三叉神经手术的了解,对手术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因而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同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决心及信心。③ 术后的护理也极为重要,部分患者会出现手术痕迹反应,护理人员在术后的护理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安慰并解除患者的顾虑,从而心理的暗示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VAS)、焦虑抑郁平均及满意度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其中,疼痛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越低表明护理效果越好;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三个方面,满意度=满意+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情况,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患者抑郁焦虑的比较

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的情况,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观察组生活治疗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患者抑郁焦虑的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慢性疼痛会给患者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是导致患者睡眠减少、生活质量受阻的一个重要因素[3],患者易产生抑郁和焦虑心理。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疾病,是发生在三叉神经区域内的剧烈阵发性脑神经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多表现为阵发性的疼痛[4];三叉神经痛多出现于中老年中,病情呈周期性的发展状态,疼痛的产生可能由面部的刺激及自发性的突然发作引起,患者会有意识地去避免面部接受刺激[5]。在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以手术的治疗方法为主,然而单一的手术治疗易产生众多的不良反应,给患者心理造成更多的压力,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在患者手术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能有效缓解患者情绪,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6]。

表3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为探究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特选取11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VAS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李美娟等[7]报道一致,提示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显著。究其原因,因为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反复、端正的剧烈疼痛,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入院后,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讲解及介绍,快速了解医院的环境,消除环境变化带来的焦虑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有利于暗示性心理干预的有效实行,因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8]。在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发现2组患者的睡眠问题较为严重,生活质量普遍偏低。观察组在护理的过程中,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减少对疾病的恐惧,有利于促进手术的顺利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况,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因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的观察与沟通也是心理护理的一部分,暗示性的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各类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护理[9-12]。术后患者的疼痛尚未减轻,心理压力仍然较重,护理人员及时予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顾虑及焦躁,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及信心,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13-15]。

综上所述,暗示性心理护理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改善作用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齐先龙, 张素, 郑宁, 等. 磁共振断层动脉成像及3D-VIBE 技术对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13(6): 966-968.

[2]刘慧娟.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34(9): 134-135.

[3]李雪薇, 石英. 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射频消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4): 430-431.

[4]张凤清, 方军, 方萍, 等. 三步逐层推拿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护理[J]. 医学信息, 2014, 22(38): 191-192.

[5]李莉, 于骋, 于勇, 等. CT定位下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31例护理体会[J]. 徐州医学院学报, 2014, 33(4): 279-280.

[6]张祎纯, 马康平, 刘庆祝, 等. 临床护理路径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1): 93-93.

[7]李美娟, 张迅, 徐振海, 等. 王不留行耳穴贴压缓解微创脑血管减压术后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J]. 护理研究, 2014, 28(8): 956-958.

[8]丰青, 俞黎, 邹立瑜, 等. 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上海护理, 2014, 21(5): 53-56.

[9]李悦, 蒋紫娟, 吴明琴, 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4): 118-119.

[10]王睿, 贺芳. 射频治疗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8(3): 239-240.

[11]王丽娟, 周卫萍, 陈海燕, 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自我管理意愿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 2015, 12(10): 745-748.

[12]赵蕊, 董丽妍.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6): 696-698.

[13]叶晓萍. 三叉神经痛患者DSA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12): 51-52.

[14]冷晓丽, 王珈菁, 陶传元, 等. 桥小脑角区小型占位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6): 34-36.

[15]毛冬兰, 印红梅, 李安宝, 等.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后并发症护理[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5, 1(2): 101-102.

Role of insinuating mental nursing in improvemen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YANG Fan, CHEN Xian, LIU Rong, SONG Chunmei

(DepartmentofNeurology,The452ndHospitalofPeople′sLiberationArmy,Chengdu,Sichuan, 61006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sinuating mental nursing in improvement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A total of 112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6 patient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insinuat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the effect of nursing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VAS score, anxiety, depress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Psycholo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and promote early recovery.

KEYWORDS:insinuat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trigeminal nerve; anxiety; depression

收稿日期:2016-01-25

通信作者:陈贤

中图分类号:R 47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2-039-03

DOI:10.7619/jcmp.201612013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抑郁焦虑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