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研究
——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
2016-07-22桑月月
桑月月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研究
——基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
桑月月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将近三年的岁月,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角已经响誉祖国的大江南北。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越来越近,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倍加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关键词]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
青年作为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要的生力军,时代的重担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在当代,青年的主要责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以执着的理想信念、优良的思想品德、扎实的本领知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自觉担负起历史的重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姿的时代光芒。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①核心价值观缘何能够成为一个民族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发展壮大最持久、最深沉的推动力量?拨开云雾,方能见月明。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基本概念的哲学分析。哲学意义上讲,整体并非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诚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概念的简单罗列,但是,不可否认,弄清楚这几个概念对我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帮助甚大。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价值的概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意义上的价值更接近有些学者所主张的“意义说”或“需要说”,该学说认为,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包括一切物体、动作、事件或现象,包括精神世界中的一切思维,以及这些思维的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因为生命的需要而产生的,能满足生命的存在、延续(即新陈代谢)、或发展进化等等其中某一种需要的属性,即称为该事物的“价值”。②简言之,价值就是有用,是需要的体现。其次,价值观就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评定标准。最后,所谓“核心”,就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它是中心,是主要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顾名思义,就是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它既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核心价值追求,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同时,它又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民行为处事的一种价值尺度和标准,它对人们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有一个最基本的价值导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内核。经过反复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权衡各方面的考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可以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的全新界定。我们提出来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取向。不难看出,这12组词、24个字,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建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的问题。“三个倡导”,更清晰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确立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
二、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机制
(一)溯源机制之核心价值观古今有之。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理念,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就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此后,历代的统治者和思想家,一旦掌握国家政权而面对安民社稷之要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振兴齐国、成就霸业的一代英才管仲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③这句治民安民的千古名言。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到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至今人们还口口相传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④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这在今天都是我们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价值观。
当代,“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穿梭千年与中国古代先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遥相呼应。跨域历史的长河,不难看到,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追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追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追求,这与我们提出的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间关系千丝万缕、妙不可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古代智慧与现世条件为一体。
(二)动力机制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美好愿景。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能成为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就是因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之所在。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中国也曾在历史上辉煌灿烂,后来却在世界工业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呼吸、共进步的历史机遇,尤其是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更是落得了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举步维艰。“知耻而后勇”,⑤历史悲剧不能重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这是每一代中国人民都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青年责无旁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中华民族13亿多人口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定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绘的宏伟蓝图。
(三)内驱机制之青年与“两个一百年”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可以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我们青年息息相关。
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基本上都20岁左右,到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也就30多岁,可谓正当壮年。而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千千万万的青年有幸全程参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累累硕果,千千万万的青年将有幸见证,这岂不正应了那句“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青年提供了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舞台,青年定当义不容辞、不辱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三、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⑥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人翁,必须要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形成和确立价值观“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⑦因此,广大青年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勤学知识。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牛顿曾说过:“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⑧像牛顿、鲁迅先生这么优秀的人都如此努力,珍惜时间,青年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而虚度光阴?大学这座象牙塔,对于大多数青年来说,有且只有一次,在大学的青春岁月里,有知识渊博的老师指点迷津,有思维活跃的同学切磋交流,可以畅游在浩瀚的书籍海洋中,可以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大学时光有限,青年一代必须要勤于学习知识,认真钻研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中,并且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此同时,青年还要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人民、关心世界,要学会担当时代责任。
(二)善修德性。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德者,得也”、“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⑨,传承千年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告诉世人,德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都具有基础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青年“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其所得。”⑩很多人认为,只有干大事者方能成大材,才算是报效祖国。事实并非如此,报效祖国并不等同于做大事。历史上,英雄到底是少数,伟人构筑了我们国家的框架,支撑起整个框架的却是无数的平凡人。因此,只要踏踏实实做好小事、管好小节也是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四、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及繁,由近及远,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规范,从而内化为人们内心的思想信念。无论何时何地,青年都要坚守和践行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注释
①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68.
②关于价值的概念及本质,存在多种学说,例如“本性说”、“情感说”、“抽象说”、“奥妙说”、“关系说”、“意义说”或“需要说”、“主体性说”或“态度说”、“劳动论说”,以上这些观点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价值进行诠释。"意义说"或"需要说"这种观点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表示客体对主体的意义,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③礼义廉耻,中国成语。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④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乾凿度》卷上说: 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⑤“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
⑥习近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63.
⑦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72.
⑧出自习近平在北京大学五四青年节上的讲话要点-《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⑨《大学》:“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这一段妙文,是对国有德则兴盛无德则衰亡的精辟诠释,堪称治国理政的指南。
⑩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167.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王泽英.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7:6~10.
[3]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5.
[4]孙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6.
[责任编辑:郭震旦]
[收稿日期]①2016-05-30
[作者简介]桑月月(1990-),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77(2016)04-01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