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晋东南森林生态环境研究

2016-07-22段建宏DuanJianhong

山西档案 2016年3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宣传管理

文/段建宏 Duan Jian-hong



明清晋东南森林生态环境研究

文/段建宏 Duan Jian-hong

摘要:森林、动物、人之间的关系矛盾是环境史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明清时期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导致动物减少,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但具体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区域社会中则很难成立。如果忽视人们的生存状况,一味以森林的覆盖率与动物的数量评价人们的行为,则会走向偏激。明清时期的晋东南区域正是此方面的例证,其时森林覆盖率较高,其中生活着大量大型食肉动物,虽然人们也有一些行为在改变着此种状况,但并未达到破坏以至造成严重社会问题的程度。

关键词:迪化;卫生防疫;宣传;管理

明清时期,晋东南区域①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较高,成为大型食肉动物——主要是指老虎、豹子和狼——的栖息地。这些动物生活其间,并与人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它们的数量、分布、活动场所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揭示当地生态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型食肉动物与人们生存的矛盾

从唐至宋,以老虎为代表的大型食肉动物在太行山地区大量存在。宋代的太行山区、泽州曾出现虎患。[1]据现今保存下来的晋东南最早方志《潞州志》记载,明代中期,太行山中生活有大量鹿、狼、狐等大型哺乳动物。[2](p9)万历《山西通志》在《物产志》中明确记载道:“麞、虎、豹、鹿、狐”[3](卷七.物产)。明清时期,由于虎狼等大型食肉动物的大量存在,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上升,出现了因动物而产生的祸患,人们捕杀虎狼之事也由此发生(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动物不断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逐渐从山林中跑到城市,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可以肯定的说,至迟到乾隆年间,晋东南一带仍有老虎出没,只不过数量已不及明代为多。乾隆以后,大型食肉动物主要为狼,它们不仅活跃于深山老林,而且窜入城中,引起民众的恐慌。其时,人们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大型食肉动物仍处于人类的对立面,并已危及到人们的生活,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人们对动物进行大肆捕杀。以沁水县为例,康熙年间知县赵凤诏面对虎患,号召民众、猎户设置陷阱,捕捉、猎杀老虎,虎患最终被平息。[4](卷十.艺文下)

二、民众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明清晋东南森林覆盖率较高,除了本身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得益于人们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

注释:

① 明清时期包括潞州/潞安府、泽州/泽州府、沁州三州(府)辖地,现在包括晋城、长治二市十九县(市、区),位于山西东南部,处太岳山与太行山之间。

表1 明清晋东南大型食肉动物伤人情况表

第一,官方以法令的形式加以禁止。例如,长治县附近之雄山,原来森林茂密,林木荫郁,元至元期间遭到里胥豪强的砍伐,结果引起了乡民的愤怒,最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大力种植树木,于是森林重又出现了茂盛的状况。弘治《潞州志》对此记载道:“至元戊寅,里中之桀黠者,购结贪吏,存长于社,凡学之租粟,已吞食之,山之林木,已斫伐之,鸱张虎视,莫敢谁何,蒙昧欺诳,逮十五年。……林木以本记者数万,遂立案于官,移副在学。”[2](p181)人们对森林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从而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第二,借助神力予以保护。保护森林与动物的方法很多,除了由官方直接下命令之外,人们还借神灵的帮助来达到目的。例如,“(明)五龙山多松,人无敢伐者。僧真果,俗姓马,假修庙砍伐私卖易骡十数,觅取脚利,积钱百余缗,将还俗托婚偶,暴疾而卒。是日申家庄民家产一驴,踣地作人言曰:我五龙山马和尚也。夫伐神树得恶报,可深惧哉!”[5](卷三十九.杂记)

第三,禁止入山放牧。在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禁止牛羊入山放牧等规定。例如,潞城市崇道村三大士庙内有一通《禁碑》,上载“村后北岭原属主山培栽松树以辅龙脉,禁止牛羊六畜践踏,以致损坏,所有约社公议禁条开列于后:一禁不得牧放牛羊六畜,犯者罚栽成松树一百株。一偷盗攀折,犯者禀官究治。”[6]此类禁山、禁牧碑保存至今者仍有很多。不管民众出于何种理由、何种目的,其结果却起到了护山禁牧之效。

三、结语

从各种史料来看,明清时期晋东南的森林生态并非严重恶化。可以肯定的是,乾隆中期以前,森林覆盖率较高,不仅有直接的史料为证,而且其中生存着大量大型食肉动物,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观点。从另一方面讲,人们的所有行为,也不都是无理性的行为,在历史时期,保护森林、保护动物的国家政策、民间法、禁令等大量存在,使得森林、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

森林、动物与人的关系问题是环境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差异性较大,很难有普遍性的结论。如果不加甄别,将一些研究结论当作普遍性而无视区域性与阶段性加以引用,则可能带来一些玄虚空泛的理论,于实际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是在环境史的研究中,不能靠逻辑推理,而必须做实证研究。

(本文系山西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晋东南区域自然灾害与民生研究”,项目编号:13BZS071、长治学院“三晋民间信仰研究”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无尽藏)

参考文献:

[1]程民生.宋代老虎的地理分布[J].社会科学战线,2010,(3).

[2](明)马暾纂辑.潞州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3](明)李维祯纂修.山西通志[M].崇祯二年刻本.

[4](清)赵凤诏纂修.沁水县志[M].康熙三十六年刻本.

[5](清)张淑渠等修,姚学甲等纂.潞安府志[M].乾隆三十五年刻本.

[6]禁碑(拓片).道光十八年.现存于潞城市翟店镇崇道村.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6)03-0151-03

作者简介:

段建宏(1974—),男,山西阳城人,长治学院太行山生态与旅游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A Study of the Forest Eco-environment in Southeast Shanxi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宣传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浅谈行贿犯罪案件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