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2016-07-22陆素文李志荣

运动 2016年17期
关键词:活动量因素青少年

陆素文,李志荣

(1.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6;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分析
——以江苏省为例

陆素文1,李志荣2

(1.东南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6;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青少年作为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其身体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持久发展,所以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目前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具有密切的关系,而环境、心理、社会和生理4种生态因素又会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为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产生全面的认识,推动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更有利于其身体健康,以江苏省为例,对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展开分析。

生态因素;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

意义。

1 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

2006年共青团江苏省委通过对全省13个市发放的1 837份有效问卷的分析发布的《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蓝皮书》显示,江苏青少年普遍存在体质差、情绪化、压力大的“亚健康”问题。江苏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最为突出的表现在近视低龄化、注意力差以及身体抵抗力差3个方面,多数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也不够健康。为对现阶段江苏省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笔者针对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展开研究。现代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改善人的身体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人抵抗疾病的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生态健康理论认为环境、生理、心理和社会4方面因素会对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总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结合 ,将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4类生态因素视为自变量,对其分别展开研究。结合对江苏省青少年的网上调查数据回归方程检验可以发现,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生理因素的影响

首先,性别对江苏青少年身体活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特别在1h身体活动量方面最为显著,总体上女生相比男生在身体活动量、体育活动量、日常活动量等方面的差距最为明显。但在研究中发现,青少年身体活动量并未受身高、体重的显著影响。其次,青少年身体活动总体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现出不断缩减的整体趋势,女生表现最为突出,女生在每天60min中等强度以上身体活动行为方面的缩减程度明显高于男生,此结论与现阶段美国相关研究成果高度一致。再次,本研究表明,现阶段青少年每天身体活动量并未满足我国“阳光体育运动”的预期标准,要从生理方面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总量需要从政策等方面进行干预。另外,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表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行为以体育课教学为主,随着青少年所在年级的增长,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量将表现出逐渐缩减的趋势,这与青少年学习压力不断加大具有直接的关系。可见,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行为在生理因素方面主要受到性别、学习压力和青少年整体运动习惯的影响。

1.2 心理因素的影响

首先,参与活动自信心的自我评估与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不论是障碍认知还是寻求支持在青少年60min身体活动量和30min体育活动量方面此种显著关系更加明显,其中对男生的影响相比女生更加强烈,这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相一致。其次,青少年对参加身体活动结果预期,不论是积极的预期还是消极的预期对其是否发生身体活动行为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消极的预期结果对男生、女生的影响都较明显,而积极的预期对男生的影响更加突出。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可以发现,自我评估是青少年个体进行身体活动行为的自信心表现,其对青少年坚持某种健康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青少年选择是否参与身体活动行为时自我评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心理上青少年更加在乎个人与他人的表现对比,可见在自我评估发生时,青少年自身的年龄、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都会对其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青少年克服障碍因子,其发生身体运动形为的概率将明显地提升。

1.3 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首先,青少年女生60min身体活动量和男生30min体育活动量会受到其朋友或家人的支持程度的显著影响,这与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具有直接的关系。青少年其对他人的肯定、激励的欲望较强烈,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存在较多对身体活动较喜爱或具有良好身体活动习惯的个体,其会逐渐适应身体活动形式,进而提升身体活动总量。其次,父母喜爱参与体育活动,青少年的身体活动行为总量也会较高,这与父母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具有直接的关系。青少年会在潜意识中对父母的行为进行模仿,而且在遗传基因方面,此现象也可以得到证实。所以,要提升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父母的参与相比在旁指导意义更加突出。

1.4 环境因素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中是否具有并经常使用体育器材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如跳绳、球拍、各种球等,其中小球类和球拍类等运动器械对男生、女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均较显著,而旱冰鞋、花瓣、跑步机等对男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相比更显著;瑜伽垫、毽子、跳绳等对女生身体活动的影响更突出。其次,青少年活动社区周边的服务设施类型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也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与生态学理论模型的观点相一致。其认为人造环境和自然环境均会对人的身体活动产生显著的影响。江苏现阶段自行车道、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较大,有利于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区美感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刺激作用,在江苏省社区居住密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并不利于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量的增加。适当地提升城市家庭运动器材的使用率和使用数量,提升社区的美化程度和服务设施建设程度等对增加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

为总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2 发挥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积极影响的途径

2.1 个人层面

此层面的构建主要针对生态因素中的生理和心理因素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通过性别、年龄、参加身体活动自信心的自我评估,对参加身体活动结果预期等方面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产生影响,男生女生现阶段的身体活动行为发生程度并不能满足国家相关指导标准的要求,而且整体的身体活动量仍呈现出缩减的趋势,这与我国体育体制具有密切的关系。我国城市青少年相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信心方面明显缺失,这在女生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所以要从个人层面干预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不仅要在此方面进行体育体制的改革,还要加大对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行为自信心的培养力度,而且要从家庭、组织等上级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加强。

2.2 家庭层面

此方面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父母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支持程度和父母参与身体活动的程度影响,这与青少年大部分时间计划受父母干涉具有直接的关系。而我国家庭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涉程度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与我国城市家庭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我国教育体制决定,父母对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关注远高于对身体活动的关注,及时现阶段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作用下,青少年课余时间相对较长,但其参与身体活动行为的机会仍受到父母的限制。可见,传统的教育观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发挥着潜在的影响。父母并未认识到适当的身体活动行为不仅可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智力,而且可辅助缓解青少年的身心压力,家庭现阶段并未真正发挥积极引导青少年建立参与身体活动行为自信心的作用。所以,要发挥家庭层面在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应提升家长的健康意识,使家长认识到适当增加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对改善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性;其次,家长应积极与青少年共同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使青少年既感受到身体活动行为的乐趣,又在父母的不断肯定中形成参与身体活动行为的自信心;再次,家长应有意识地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使青少年可以全面认识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使其在群体中身体活动行为总量不断提升;另外,家庭要积极与个体、组织建立有效的网络,使青少年在参与身体活动行为的同时形成兴趣和习惯,持续促进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

2.3 组织层面

组织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青少年朋友对其身体活动支持程度的影响方面,这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江苏省的相关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男生体育活动参加的状况相比女生更显著地受到朋友支持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女生整体身体活动总量相比男生小。要充分发挥组织层面对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积极影响,需要学校、社区等组织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学校方面,通过合理设置体育课数量,安排活动时间,使学生纠正重文化课而轻文体活动的错误认知,积极结合男生女生身体活动行为的特点,组织体育活动或游戏,这不仅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兴趣,而且有利于增加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校外教育机构,如社区、文化宫等应鼓励青少年组建各类体育俱乐部等,通过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作用,使青少年对身体活动行为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

2.4 环境和政策层面环境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体育器材的数量和使用效率以及社区周边服务设施、环境构建情况等方面,其中优化青少年生存环境对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量最为重要。例如,在社区景观建设的同时加大活动空地建设,可提升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行为的兴趣和积极性;社区建立面向公众的体育馆,也促使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行为等。政策层面是人造环境的重要依据,其主要包括各级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等,通过法律法规对青少年身体健康行为进行鼓励和规范,对优化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发生环境具有积极的

作用。

3 结 论

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对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了生态因素对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为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发生和优化提供积极地借鉴,这是现代社会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状况的必然结果,但需要不断地深入和完善。

[ 1 ]戈莎.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 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 2 ]杨剑,邱茜,季浏.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及其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

[ 3 ]高家尧,陈培友.基于GIS的江苏青少年身体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关系研究[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48-152,157.

G80-05

A

1674-151X(2016)09-006-03身体活动即骨骼肌肉产生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任何身体动作,可见其相比日常锻炼的运动覆盖面更加广泛,其对提升个人素质和抗病能力等具有积极的作用。现阶段身体活动行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身体活动行为的开展不能与生态因素相脱离,所以分析生态因素对我国城市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04

投稿日期:2016-08-02

生态因素对江苏省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影响的研究(课题编号:T-b/2013/015)。

陆素文(197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活动量因素青少年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