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体育产业的内涵

2016-07-22杨素霞

运动 2016年1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常态结构

杨素霞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新常态下体育产业的内涵

杨素霞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7)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详细阐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体育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经济的“新常态”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为顺应经济“新常态”的走势,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呈现了新的状态、新的思路和新的行动。“新常态”下体育产业呈现出速度新常态、结构新常态、开放新常态、包容性新常态的内涵。

新常态;体育产业;内涵

“新常态”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意指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缓慢而痛苦的低增长过程。如今在我国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下,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APEC会议上首次详细阐述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体育产业发展也迎来了“新常态”,其意指我国体育产业在新阶段呈现的一些新的而且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其实,中国体育产业看似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扩展,然而其对经济贡献度较低。那么,“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具有什么样的内涵?把握新常态下体育产业的内涵有助于体育产业在新时期的的发展,同时“新常态”也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

1 速度新常态

1.1 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

过去的30多年,体育产业在低质的要素驱动下,依靠扩大规模来追求数量上的增长,尽管出现了“高大上”的体育产业园林,但却致使体育产业质量滑坡而因此陷入发展瓶颈的泥沼之中。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要素驱动逐渐发生变化。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是1978年的近3倍;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作用增强,2013年研发经费占GDP得比重首次突破2%。在经济增长动力改变的大环境中,体育产业的增长动力逐渐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要求体育产业追求数量下台阶,增长质量上台阶的新格局,从而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1.2 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

由于经济高速增长的高度刺激,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较快,也因此实现了质的飞跃。2006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256万人,产业增加值为983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337万人,产业增加值为2220亿元人民币。2010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比2006年增长了32%,2010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比2006年增长了12.6%。而且,体育产业增加值以平均22.6%的速度增长。可见,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到2012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375.62万人,产业增加值为3135.92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为387.97万人,产业增加值为3563.69亿元人民币;2013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比2012年增长了3.3%,201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比2012年增长了13.6%。相比较来说,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处于滑坡趋势,加之受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体育产业的劳动力受到损害,从而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新常态下,体育产业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2 结构新常态

2.1 需求结构上,体育产业增长从过去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内需

多年来,中国体育产业的“三驾马车”处于失衡状态,2008—2010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对外出口占体育产业的比重较大,体育产业的需求架构总体趋向于外需拉动型。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的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体育消费对体育产业增长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随着中国需求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体育产业由投资、出口向消费、内需方向协调发展。

2.2 产业结构上,第三产业开始超越第二产业

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健全。中国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必将直接影响体育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产值结构上,从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体育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比重占优势的方向发展;体育产业技术结构上,科学技术在体育产业结构中地位明显提高,同时体育产业也广泛地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体育产业产品结构上,体育产业由低附加值、低加工化的初级体育用品向高附加值、深度化的高级体育用品以及高附加值的体育服务产品转变;体育产业消费结构上,以物质消费为主向以服务消费为主转变。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服务化发展会越来越强大。2.3 区域结构上,各自为战到协同发展

多年来,中国中、东、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形成了梯度发展格局。2007年体育产业东部平均增加值达到186.49亿元人民币,是中西部总和的近10倍。中西部体育产业的发展与东部体育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研究发现,中西部体育产业不仅受自然、社会和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且是中、西部地区自给自足,缺乏交流协作,各自为战的具体表现和必然结果。新常态下,中央政府把区域协同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中、东、西部地区要加大交流力度,分享成功的宝典,并相互借鉴、指导,更好、更快地协同发展。

2.4 城乡结构上,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

体育产业发展方向,农村体育产业同城市体育产业同等重要,应当确保农村体育产业和城市体育产业得到共同开发,使得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大。新常态下,农村经济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对体育的需求不断扩大,而且乡村体育文化及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从而更好地扩大体育产业的市场空间。体育产业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势在必行。

3 开放新常态

3.1 权力开放,主权型向服务型转变

多年来,体育产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政府垄断化经营体育产业,导致生产要素、资源等由政府主权,自由流动受阻,市场化程度不高,如体育竞赛表演行业一直以来都是由相关主管部门掌控,严重制约了体育竞赛表演行业的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同时也极其影响体育产业其他行业的市场规模与结构的发展水平。新常态下,政府应简政放权,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权、放开赛事转播权限制等要求,为激活体育市场化、社会化奠定坚定的基础,社会化、市场化理应是体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为体育产业越快越好发展带来机遇。

3.2 市场开放,从限制型向开放型转变

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改革离不开政府、非盈利体育组织和企业3个载体。多年来,政府是体育产业的主体;非盈利体育组织是促进体育市场化、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但非盈利体育组织受“双重审核、双重负责、双重监管”的制约和限制;体育企业是体育产业发展市场化的主体,从体育企业的规模、性质来看,筹集资金渠道来说比较单一,不利于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

新常态下,政府应转变其职能,对体育企业进行监管和服务。非盈利体育组织摆脱政府部门的主导,激发非盈利体育组织的崛起。体育企业提高自主独立经营管理的觉悟,增加大规模体育企业的建设,扩宽体育产业的投资。政府、非盈利体育组织、企业才得以扩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激发体育产业的市场活力。

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要向社会开放”,大大激发和吸引了社会力量积极、主动投入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共进步、协同发展。

4 包容性新常态

4.1 政策包容性,保障政策落实到位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保障,良好的政策性文件为体育产业加速发展和改革设计提供了制度保障。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2014年10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政策的红利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当然,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并推动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

4.2 赛事包容性,增强赛事活动引领,促进群众体育发展

举国体制下,国家政府把大把精力都放在发展竞技体育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竞技比赛的规模虽大,但区域范围不广,并未能引领群众体育大力发展。在新常态下,应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地区和城市来举办体育赛事,如北京的奥运会、上海的世博会等,这不仅可以吸引和增强群众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参与,也可以增强体育赛事的引领作用,提高对体育赛事的认可度,同时促进体育项目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消费,提高参与度。但体育赛事关键的前提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在公平公正的比赛环境中进行,让体育产业更健康、和谐的发展。

5 结 语

“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呈现速度新常态、结构新常态、开放新常态、包容性新常态的内涵。因此,为保证我国体育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健康发展,首先需要认识体育产业新常态要认识新常态下体育产业发展的内涵,认清体育产业发展的环境。其次,政府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更好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多元发展。最后,要做到共同协作、共同进步,共创繁荣。体育产业自身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如与旅游、文化、传媒、会展、现代服务业、休闲娱乐等的融合,并扩大其融合的深度,且与各个融合领域协同发展,不断壮大体育产业的规模、空间,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灿烂的春天。

[ 1 ]李中元.科学认识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J ].前进,2015(2):17-20.

[ 2 ]张永韬.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挑战与转型[ J ].体育与科学,2015,36(5):22-28.

[ 3 ]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BE/OL].[2014-11-09]http://www.news.cn.

[ 4 ]余水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BE/ OL].[2016-02-25].前瞻网.经济达人5.

[ 5 ]杨丽丽.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D ].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3.

[ 6 ]姜同仁,夏茂森.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与趋势预测研究[ J ].武汉体育学报,2015,49(5):47-55.

[ 7 ]邵晓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及其优化的探讨[ J ].新西部,2014(8):43-44.

[ 8 ]高峰.下一个掘金的领域:体育产业[ J ].广东经济,2014(10):46-47.

[ 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 R ]. 2014-10-02.

[ 10 ]周学兵.中国梦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发

展的思考[ J ].运动,2016(129):4-6.

G812

A

1674-151X(2016)09-00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02

投稿日期:2016-06-27

杨素霞,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体育指导。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常态结构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论结构
体育产业之篮球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日出》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