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6-07-21

农业知识 2016年23期
关键词:卧地产道初乳



奶牛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一、奶牛产后瘫痪发生的原因

低血钙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子宫、腹肌强烈收缩会消耗大量的血钙,同时影响消化功能,导致奶牛对钙的吸收减少,使血钙浓度降低。奶牛生产后开始泌乳,尤其是初乳,初乳产量虽然少,但是富含大量的钙、磷,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最易引起本病。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容易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就会发生产后瘫痪。

饲料比例不当 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日粮不平衡,干奶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 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日粮中钠离子、钾离子等阳离子饲料过高、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等,都会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使血钙浓度下降,引发产后瘫痪。

产道损伤 分娩时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大量消耗等,容易造成产后截瘫。

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及腹膜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也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

产后出血过多 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丢失,亦易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产后消化不良综合症 怀孕期间,特别是分娩前,由于胎儿体积过大,压迫前胃特别是瘤胃神经,造成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前胃的运动及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加之机体及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易导致营养衰竭症的发生,使母牛衰竭卧地不起。

产后感染及败血症 母牛产后机体相对虚弱易易患其他疾病,特别是产道操作后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产后败血症的发生,母牛体温升高、不食、全身状况逐渐恶化,易出现卧地不起,死亡率极高。

大脑皮质缺氧 奶牛在分娩过程中,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生产后处于抑制状态。产后腹压突然下降,腹腔内各器官被动性充血,产后乳房的增大使得血液更多的流向乳房,这些都会导致血流量的重新分配,造成脑贫血、脑缺氧,使运动等各项功能丧失,导致产后瘫痪。

二、预防措施

加强干奶期母牛的饲养,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控制精饲料喂量,防止母牛过肥。混合精料喂量3~4千克/天,日粮中保证有充足的优质干草供应。因此在生产上要求围产前期就开始使用低钙日粮(产前15~21天日粮是要低钙25~45克)。加强对临产母牛的监护,对临产母牛要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要有产房或单圈饲养,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刺激。加强奶牛的光照,加强运动,经常晒太阳,促进钙、维生素D的合成及吸收和利用。

产后合理挤奶 对高产奶牛产后1星期内要控制挤乳量。应在奶牛分娩2小时后进行挤奶,初次挤奶不要挤净,挤奶量逐渐增多,少量多次,至产后6~7天方可挤净。对高产、老龄奶牛及有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7天直至分娩,静脉注射钙剂、磷剂,对本病的预防有良好作用。

(石传林 聂 曼 石广成 章丘市畜牧兽医局 250200)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在分娩期突然发生以肌肉松弛、昏迷和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病。该病在生产中较为常见,高产奶牛多发,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运动失调、不愿走动、卧地不起、瘫痪、不能采食、甚至昏迷死亡。该病病因复杂,多与年龄、胎次、产奶量及品种等有关。如果不及时治疗,常导致奶牛局部肌肉缺血性坏死,并发展为母牛躺卧综合征,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分析了解该病病因,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卧地产道初乳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牛产后卧地不起的治疗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养牛场常见的难产类别及治疗
产道保护凝胶对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软产道及盆底的保护作用
中西医治疗牛产后卧地不起
软产道裂伤致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奶牛卧地不起的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