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下的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以福州市为例

2016-07-21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海峡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福州产业结构转型

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黄 硕

1 研究背景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制度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将生态环保纳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考核评价体系。《意见》从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强调绿色集约发展,鼓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明确了未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结构转型方向。

2014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来福建考察时指出,福建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力资源方面独具优势,中央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希望福建的同志抓住机遇,着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当前,福州市既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也面临着自贸试验区建设、福州新区开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等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成为福州市发挥生态资源优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2 福州市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2015年福建省统计年鉴数据[1],从整体情况看,1990—2014年福州生产总值构成中,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保持稳步上升。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常年占据较大比重,但近几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比较为接近,产业结构出现调整趋势。

根据福州市统计年鉴数据[2],从具体情况来看,2014年福州地区生产总值 5169.16亿元,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占比分别为8.05%、45.50%和46.45%。第一产业总产值415.91亿元,其中,渔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最大,超过传统农业产值所占的比重。第二产业总产值2352.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495.26亿元,其中,轻工业47.39%,重工业52.6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较大的行业有:纺织服装业、轻工食品业、机械制造业(含汽车产业)、冶金建材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及能源业、石油化工业等。第三产业总产值 2352.15亿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498.66亿元,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98.10亿元,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39.34亿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23.2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7.34亿元。

3 福州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优势

3.1 资源禀赋优势

福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福州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5.3%,现有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1个省级森林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9%。福州地区现有约20.68万公顷湿地,其中,近岸与海岸湿地15.82万公顷,河流湿地1.5万公顷,湖泊湿地236.75公顷,沼泽湿地25.04公顷,人工湿地3.32万公顷。福州地区温泉资源丰富,市区温泉密布带北起思儿亭,南至王庄,西至五一路、五四路,东到六一路一带,总面积约9km2,且有埋藏浅、易开发、蕴藏量大、水质出众等优点,在全国亦属罕见。

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被称为“里坊制度活化石” 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昙石山文化遗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重要古人类文化。马尾是中国船政文化和造船业的发祥地,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过浓重一笔。

3.2 区位优势

福州地区海岸线总长1137km,约占福建省的1/3。罗源湾、福清湾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福州是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具有先天的对台经济发展优势。

3.3 政策机遇优势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确定福建省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省份,将生态省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2月12日,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设立。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州提出“加快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2015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在“四区”叠加效应面前,福州产业绿色转型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4 福州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面临的问题

4.1 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短板

目前福州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多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处于产业分工的较低层次,例如纺织企业多集中在纺纱环节,钢铁企业多集中在矿产冶炼、粗钢生产和钢产品粗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不高,但能源消耗量较大,环境友好度较差。且缺乏产业集群,产业链不完善,例如纺织服装业上下游缺失、汽车产业中缺少发动机制造业。产业绿色关联度不高,例如污染排放产业与污染治理产业,资源密集产业与资源供应产业,能源消耗产业与能源再生产产业等存在绿色关联的产业布局不合理。电子信息业、新材料及能源业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速度偏慢。由此可见,福州地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需要大力调整第二产业内部结构。

4.2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短板

批发与零售业占据福州第三产业的核心地位。以知名大型购物商场为中心的购物娱乐商圈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但现有商圈存在商业模式单一化、扩张模式同质化、市场定位模糊化等问题,缺乏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战略高度。而与批发零售业存在产业绿色关联性的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由此可见,福州地区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需从调整第三产业的结构布局入手。

5 福州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现阶段成果

5.1 “腾笼换鸟”式发展

福州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工业企业向南北“两翼”转移,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发展“腾笼”。截至2014年年底,福州城区共有 250多家工业企业实现异地搬迁,346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市区。对高耗能、高污染、产值不高、重复建设的产业做“减法”,同时对市场需求、未来前景良好、环境友好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做“加法”,“换鸟”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第一步。

5.2 融合式发展

连江县以贵安温泉旅游区为开发重点,同时调整第一产业发展方向,打造设施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融合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旅游产品,建设东雁旅游文化综合体,提升温泉旅游业档次和水平,打造出高效益、绿色化、现代化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区。仓山、金山工业园区内的老厂房的开阔空间和独特的工业印记,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照明设计等融合,逐渐演变为文化服务产业展示设计创意的绝佳舞台,橘园创意园区应运而生。三次产业融合,形成新型综合性产业,成为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一个新方向。

5.3 集聚式发展

仓山区提出“创意之区、会展之区”的新产业定位。2012年开工的海峡创意产业园,以仓山独有的人文环境为基调,以福州的漆器艺术为特色,以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为核心,成为海峡两岸设计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区。2010年建成的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由会议中心和两个展馆组成,是目前国内最大单体会展中心之一,也是亚洲第二大会展中心,已经承办 “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5·18海交会)、“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海交会)、2015年全国青年运动会(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等重要展会和赛事。会展业成为仓山产业绿色转型的目标之一。

长乐市依托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建设云计算创新应用工程、大数据产业培育工程等重点工程,促进前沿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依托临空经济区,引进飞机维修、零配件制造、飞机营销等项目,将航空工业、航空服务业集中布局;依托长乐国际机场,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等专业物流园区,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集聚式发展、产业链式发展大大提高了园区内的产业绿色关联度。

5.4 创新提升式发展

截至2014年年底,福州已建成3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实施239个节能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对全市206 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理念得到企业的理解、支持和实践。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一家原本为排污大户的铝板带制造企业,2009年4月起,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进行污水“零排放”技术提升改造,厂区内所有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都通过先进仪器处理后,再在厂区内循环使用,每日污水处理量可达1686吨,90%用于生产,其余作为生活杂用水,“除了雨水,没有一滴污水流出厂区”。企业自身的生产技术提升成为产业园区内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

6 福州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未来方向

6.1 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在第三产业占产业结构比重与发达城市差距较大的现实情况下,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在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支持,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调整学科设置、培养专门人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等方法,推进第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同时结合国情实际与城市特点,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重点发展旅游业、物流业、文化业等一批符合民众需求、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

6.2 控制第二产业过快增长

控制第二产业过快增长是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坚决关停不符合国家产业、土地、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政策规定的高耗能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二是要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上马,提高准入门槛,把环境友好度作为项目核准和备案的核心指标,有力抑制高耗能行业增长。三是要改造现有煤焦钢铁等传统高耗能产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推进传统高耗能产业科技化、低碳化,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6.3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是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有力保障[3]。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条件下, 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源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能源行业、相关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政策引导,逐步降低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性,提高风能、太阳能等传统清洁能源和地热能、核能等新兴清洁能源的普及率和利用率。同时,配合科研人员积极开发新的能源品种,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绿色化,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6.4 提高产业绿色关联度

提高产业绿色关联度是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新兴力量。污染排放产业与污染治理产业,资源密集产业与资源供应产业,能源消耗产业与能源再生产产业等所表现出来的产业关联,即为产业绿色关联度。产业的绿色关联度越高,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越彻底,城市的绿色发展能力越强。加大主导产业与低碳、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绿色产业的关联度,利用主导产业的辐射优势,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6.5 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的时代趋势。围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产业,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新兴产业,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产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创新发展,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促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6.6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一是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从绿色生产成本、绿色营销成本、产品附加值、外部不经济补救成本、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使用率等方面构建完善的产业绿色指标评价体系。

二是建立节能约束机制。根据能源生产的资源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人工成本,重新定出能源价格,利用市场机制,促使消费者节约用能。

三是建立税收调节机制。对环境友好度较差的企业及不符合绿色标准的高耗能产品予以高额征税,同时对环境友好度较高的企业及符合绿色标准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

四是建立信贷鼓励机制。在重点节能项目和高新绿色产品的研发、生产及推广过程中,应联合金融机构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和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进行绿色转型。

五是建立完善的环境责任制。对重点耗能企业定期检查、公开通报,并监督整改落实,将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比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并作为地方领导干部任期内的重要考核内容。

7 结论

为全力打好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这场“攻坚战”,福州要紧紧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状况,分类指导、分类施策,推动产业结构绿色改造升级、第二产业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增长极、现代服务业提升效益。在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中,实现福州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

[1] 福建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福建统计年鉴-2015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2] 福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 福州统计年鉴-2015[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5.

[3] Minghui Zhang, Xuefeng Song, Yongfeng Li.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n energy consump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ergy Issues, 2004(22): 2-4.

猜你喜欢

福州产业结构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寻味福州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