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滴新材料墨水中的创新密码

2016-07-21文/赵

河南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墨痕佛山墨水

文/赵 越



一滴新材料墨水中的创新密码

文/赵越

大大小小的办公白板、墨水瓶、白板笔“铺”满了会议室,佛山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立祥在一张白板上随意划了一笔,约30秒后,他轻轻触摸这道墨痕,旋即用手撕开墨痕的一边,把“它”揭了下来。

大大小小的办公白板、墨水瓶、白板笔“铺”满了会议室,佛山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甘立祥在一张白板上随意划了一笔,约30秒后,他轻轻触摸这道墨痕,旋即用手撕开墨痕的一边,把“它”揭了下来。

这项技术有多难?2012年,甘立祥先后向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知名墨水企业描述了一种新型墨水的设想,希望以此完成“哑光白板代替教室黑板”的技术闭环,对方均认为无法完成。

但在4年后,甘立祥带队研发的新型墨水正式上市,引发轰动。行外人看不懂这道墨痕背后的意义,而对白板、墨水行业企业来说,这种产品简直打开了一个新天地。

庞大的佛山制造犹如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与大企业聚焦的智能制造等科技热点相比,一张白板、一滴墨水的故事,似乎并不起眼。

但对佛企中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科技工匠”甘立祥创立的佛山雅谷公司更有启示。凭借对产品技术的执着和突破,这家企业在小众行业滋润生存,闯出了一条“小而美”的创新发展之路。

寄望“白板+水笔”取代粉笔技术难题

“你也可以在自己手上写一个字,等会擦掉试试看。”甘立祥递给记者一支笔。20世纪80年代末,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此前他为这个产品钻研了4年。

墨水是普通人眼中平凡无奇的大众消费品,但这种观念在甘立祥看来并不成立。他告诉记者,墨水仍然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领域,高档墨水附加值很高,而且世界上最好的墨水产品和研发企业,都不在国内。

甘立祥与人合伙创立的佛山雅谷原本并不是墨水制造商,而是一家国内知名的白板企业。白板本身是用来书写文字、投射影像的工具,目前已融合了喷墨打印、电子投影等设备,成为国内大型企业、教育机构的必备工具。因此这个行业虽然小众,但却存在稳定的刚性增长空间。

与佛山很多龙头企业一样,雅谷的客户名单遍及全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阿里巴巴、腾讯、索尼、南孚、夏普……雅谷在这个行业如鱼得水。但在2012年,甘立祥忽然决定进军墨水行业。

当时,他曾向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的顶级墨水制造企业提出需求:能否提供一种完全解决白板擦除问题并安全、环保的新型墨水?

甘立祥的深层次需求是,他希望“白板+水笔”的组合能彻底取代千千万万教师手中的粉笔,赶走教室粉尘。此前行业内采用特殊材料制作的哑光白板,已能避免普通白板在大型教室的反光现象。但哑光白板表面过于粗糙,用传统墨水书写后擦除困难,让白板的易用性和寿命都成问题。因此甘立祥寄望于新型的墨水。

不过,在沟通后,国外多家企业全部对甘立祥给出否定的答案。他随即决定,自行研发。

“为墨水戴上一层膜”

“几年前我们的出发点是研发一种新型白板墨水,但现在研发出来的产品,能在任何不渗水的表面上使用,比如各种建材、瓷砖、玻璃等。”甘立祥说。广义上来说,这早已不仅仅是一种墨水,而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新材料涂料。

用笔在手上写字,几十秒过去,记者手心的红色墨迹已经干透,轻轻揉过,墨迹不是晕化为红色的一片,而是堆积出一层非常细小的固体。再小心翼翼用力的话,一道笔划就会被从手上“掀起”,而皮肤上没有留下任何一点颜色。

甘立祥说,传统白板行业最核心的难题,就是长期使用白板笔导致的难擦干问题,因此每年有大量白板被淘汰。而这种新产品能在绝大多数光滑或粗糙的不渗水物体表面上着色、即使很长时间后,也能轻松地完成清理,不留痕迹。

“墨水本质上是一种染料溶剂,传统墨水内的染料呈粉尘状分布在液体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给墨水的染料戴上了一层膜,使其极容易附着、也容易擦干。”甘立祥说,围绕这个设想,他奋斗了多年。

因为这层膜,墨水被书写到物体表面后,将迅速变成一种固体,有极其细微的厚度,因此能从物体表面轻松去除。而这种“有厚度”的墨水本身就被命名为“成膜墨水”。

从技术上看,“成膜墨水”虽有巨大前景,但却与雅谷的技术储备相差十万八千里。创新意味着资金、人力投入和风险,不少中小企业在当时的情况下,难以作出与雅谷同样的决定。

但在这方面,雅谷的观念是不求快钱,但求突破。“公司另外一位合伙人也是理工科毕业,我们认为,这件事能改变整个市场,非常有意义,因此没有设定目标时间,花多少时间都要做出来。”甘立祥说。

这场研发长跑,一做就是4年。

不断试错的上千个日夜

“有多少次在实验中失败受挫了?没有计算。科研就是这样,要不断试错。”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甘立祥在研发新型墨水的过程中,始终站在实验室的第一线。

甘立祥物理专业出身,但他对研发信心十足。学生时代他曾是不折不扣的学霸,他15岁就以贵州省理科第四名考入北京大学。创业多年,甘立祥依然保持着扎根实验室的劲头。1995年,他还曾获得“广东省科技青年标兵”称号。

而整个“成膜墨水”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甘立祥设定的实验体系。在此过程中,他曾寻求过北大化学系校友的帮助,但更主要靠他个人。

“最终研发出的墨水,大概包括十几、二十种材料,但在此之前我们要经过不断地筛选,更重要的是每个单位墨水里,每种材料要使用多少,都需要搭配实验,用量多了百分之一都可能影响产品的性能。理论上,这些不同的材料、采用不同用量,有无数种实验组合。”甘立祥说。

这是苛求精准、工作量极大的工作。几百上千个日夜,漫长的等待后往往是又一次的失败,甘立祥将其视为乐趣,“我们设立了正确的目标和体系,只要坚持下去,一定有好的结果。”

与配方实验相比,产品的产业化同样需要不断“琢磨”。在实验中,一些相对成熟的墨水样品灌装制成水笔后,被送往一些客户处试用、反馈。很多理论值之外的问题,都会对小企业创新带来考验。“比如在使用中,既要保持笔尖的湿度、流畅度,又要保证墨水快速凝干;在夏天、冬天不同的气温中,也要保障墨水的稳定性。”甘立祥说。

功夫不负苦心人,去年,佛山雅谷的“成膜墨水”终于正式推向市场,开始热销。“未来可能有更多应用模式围绕这种产品开发出来,比如在大学广泛采用的投影幕上,老师可以直接执笔写字,人工写字与电脑投影结合,只有这种笔才能做到。”甘立祥说。

让更多“科技工匠”成为创业者

佛山雅谷是一家典型的“小而美”的企业:不走平庸无奇的产品之路,不寻求低价的规模扩张,不惜代价潜心追求创新技术。这种风格与其创始人有直接关系。在与甘立祥的交流中,记者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气质,没有任何排场,更像在大学里遇到的一位教授。

创新时代的佛山,需要哪些工匠?这是一个难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创新课题的设置、实验过程本身,就存在很多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佛山需要吸引更多兼具“科技工匠”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无论高新产业的技术转化,还是小众市场里的点石成金,他们都可以为佛山孵化新经济带来新的动能。佛山如何吸引更多“科技工匠”,并使其安心在此创业?这显然需要制度层面更强有力的举措。

(本文源自南方日报,作者单位:南方日报)

猜你喜欢

墨痕佛山墨水
甜甜的“墨水粽”
腹中有墨水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墨痕临水欲化龙——《草书屏风》赏读
佛山瑞光
广东佛山,有一种绿叫富贵来袭
周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富贵花开淡墨痕——齐文秀写意花鸟画艺术
广东佛山 小记者参观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